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

(2009-10-27 11:05:17)
标签:

教育

小不点

大个子

班主任老师

升旗仪式

分类: 教育管理与叙事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

                                                  冰水凌

  “一年级解散!”升旗仪式结束后,大队辅导员组织学生进教室。为避免低年级的小朋友解散时乱跑而跌倒,所以一二年级班主任老师都统一要求孩子们两人一组,手牵着手,排队向教室走去。看到孩子们整齐而有序的行进,尤其是小男生、小女生亲昵的牵手说着小话,没有一点大人们的“避嫌”、“忌讳”,我的眼中满是欣慰、宠溺跟温暖,有种想回到儿时的冲动。

轮到一年级三班解散时,我突然发现都是男生的唯一的一组没有牵手,正欲询问,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已拦下两个小子。

“别人都牵了手的,你们为什么不牵手?”两个小家伙同时抬起头,却都没有吭声。一个眉清目秀,衣着整洁光鲜,另一个年龄要大点,肤色有点黑,流着鼻涕。大的望着小的,欲伸手,到中途,又怯怯的缩回。

“快,把手牵上回教室!”老师再次发出“命令”,并同时把“大个子”的手放到了“小不点”的手中。也许是迫于老师的威严,“小不点”抓住了“大个子”的手,但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小不点”在滑动手,从“大个子”的手中滑出再滑出,到最后,竟然只用自己的食指跟中指,夹住了对方的一根手指--无名指,并低着头,百般委屈万般不愿的离开…… 看着两只小手、三根手指,我甚感奇怪和诧异,于是决定一探究竟。

课间十分钟,在操场上,我终于逮到了玩得正开心的“小不点”,

揉了一下他的脑袋,“哇,好帅气!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任梓函”小家伙一仰头,亮出家门。

“好响亮的名字啊!”

“上学时,爸爸妈妈说不能用小名了,就说了三个名字,让我选,我就挑了这个。”自豪的语气中渗透着得意。

“嗯,老师也喜欢这个名字。想不到我们的任梓函这么小,就这么有主见!听你班主任老师讲,你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上课专心听讲,回答老师的问题特积极。”小家伙听了腼腆的低下头,羞涩地笑了。

“嗨,老师问你一个问题,好吗?”

“好!”再度仰起头,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望向我。

“可要老实回答哟。”

“嗯!”小家伙使劲儿点头,并拍了拍胸脯。

“今天早上升旗仪式结束后,你为什么不愿意牵那个同学的手?”小家伙愣住了,显然没有料到我会问到这个问题。他的脸由红变白,高高扬起的头慢慢垂下,手由胸脯也收到裤缝的两侧,不停地摩擦。我蹲下身子,拉起他的右手放到我的左手心,右手再握住他的左手,“老师喜欢诚实的孩子!”

“他是这期才转过来的……成绩是班上最差的……不爱干净,喜欢坐地上……还经常流鼻涕,脏!”小家伙在我鼓励而温暖的眼神中吞吞吐吐的倒出了实情。

其实不用他说,我也能猜出个一二,但是让他说出来才是我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他的心结。

“正是由于他成绩差,所以老师才安排他跟你同桌。你是学习委员,有责任帮助他啊!嗯?”我握紧他的手,用力地摇了摇,看着他的脸,等着他的眼睛跟我的汇合。他慢慢抬起头,意外而又迷惑地望着我。

我再度用力的地点了一下头,“‘不爱干净,喜欢坐地上’是他的行为习惯不好,你要督促他改正呀!”

“嗯!”小家伙似懂非懂的点着头。

“老师打听了,他的爸妈在外边打工,他跟爷爷奶奶住。你看,你是班干部,你都看不起他,都不跟他玩,那其他同学更不会同他玩啊。他刚从乡下转来,没有伙伴和朋友本来就孤独,如果同学们再看不起他,他心里多难过啊!”

“老师,我错了!”小家伙的脸红了。

“好孩子!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嗯!知道!”小家伙再度恢复先前的自信,我在他的眼睛中看到了七彩。

…… ……

“一年级解散!”第二周一升旗仪式结束解散的时间。

“王校长好!” “王校长好!”我随着亲切欢喜的嗓音转身,又看到大小两个家伙。不同的是,两只小手互相牵着,两张脸生动耀眼,“小不点儿”洋溢着得意、自豪,“大个子”洋溢着温暖、幸福,但都是快乐的!

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

再度与他们的眼神交汇,我也快乐地笑了。

望着两个一高一矮的身影,我感慨不已: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要想改变学生,教师首先应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并使之受到震撼。记得有人说过“老师需要学会等待,等待学生慢慢成长;学会宽容,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永远都不要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学生;学会聆听,最好的沟通从聆听开始”。我们太习惯告诉孩子你们应该这样做不该那样做,而忽略了孩子为什么要那样做!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会有成功的教育。

 

 

(备注:该文发表在《四川教育导报》2009年11月21日红色斜线部分删掉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