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上的春天
潘碧秀
“烟火楼台高复下,笙歌巷陌去还来”喧哗的场如百转千回的乐,余音袅袅,欲散还留。惬意的时光就在眉睫之下,何不轻秉烛环湖游?
时光灿烂的魅在诗间,在无限西湖山光云影里。且荡舟,作踌躇游。诗人心有志,在一顷匝地开红莲胜景上飘曳。
赵抃两度知杭州,于苏东坡似。生的付出是携着一际婉约景前行,无憾,唯有留连。
西湖之景,游人说是简约加大度。想,应是。一顷秀水无碍无遮,无娇饰;一座城独蕴的浑厚是从容容的不张扬,非一日所成。
诗人的世界为政,关心民疾,乐施济贫,“抃真世人标表”(宰相韩琦语)。
掀古杭州的史诗,认识一片未知。走在西湖水岸,思绪牵一径的零落:柳浪闻莺钱王祠的前身是赵抃在玉皇山麓为吴越国王修的坟庙,立有“表忠观”(后毁于兵火)。
秀山灵水孕无限诗情,赵抃工诗善书,苏辙称:清新律切,笔迹劲丽,萧然如其为人。其传世之作留存不多,台北故宫藏有两件:《致知府阁下尺牍》,用笔端正严谨,点画润泽,取法北宋初书坛流行的颜体,是偏向“丽”的书风;《致知郡公明大夫尺牍》则是结字宽散,清劲、古雅。
一个人的休闲可以是一杯香龙井、一首诗,抑或是望“越女轻盈,依约回眸”。
如诗的西湖,兰舟缓泛,菱歌轻绕,“不觉归时,淡天碧衬蟾钩”。
已深秋,蝉噪早已下树,西湖续一章不同夏日的歌,给游者。
心倚着西湖一尾水草,轻恋上一座城,所有喜欢的美妙,皆留在诗里行间倾诉。
喜欢是一点点的叠加,龙井是,西湖的楼台亦是。
苏堤上的柳莺轻站上谁的笔尖呼唤春天?赵抃的诗,有关西湖的逾40首(皆收在《全宋诗》中)。
“天堂”边上觅人生,惬意地存在,如堤岸柳,如晓间的风……
地址:浙江 潘碧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手机:135881109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