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杭州的喜欢
潘碧秀
有一个年代,曰北宋;一逍遥人曰潘阆,其无意间扔下的逍遥山水词,成经典,成宋史最早歌咏西湖的篇章。
喜欢是无限的可能,心筑上一介魅的园,有婆娑柳、脉脉流、夏花轻点……摇曳一支笔,挥抹唯美的意是“孤舟依岸静,独鸟向人闲;回首重门闭,蛙声夕照间”。
盈盈西湖水,湿一襟的沉醉。词人的心抛至水心,成莲,成莞尔笑靥的留影。
心,开始伴上一座城时,生的恬然从此暂歇,不思愁、不忧悲,所有日日的欢唱只为一座城的朦胧山水。
词人挥舞着想象的羽翼,视线掠过钱塘潮,是“漫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钱塘的浪里依稀藏掩着几拨游人几许念,寻一截潮水梦,了了生的追逐情节。在不甘寂寥的字里行间找寻你似曾相识的感怀。
一首词点在水波之上,是古筝脆脆的音符滑落;缀在游人衣襟上,是不禁然的雀跃。谁与词人共言欢?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杭城“上有天堂”之誉想应是始于此吧。江南水,意潺潺,落英缤纷,三两瓣径上、四五瓣波上。疑是梦中逐波游,却是美景生来是。
写在水波之上的美意,是“长忆西湖……笛声依约芦花里,向鸟成行忽惊起”。西湖的尽头,是一介童话的城堡,每个诗人眼里都有一个别然的建筑,搁进生的喜欢、婉约景,是杭城浓缩的窗。
生曾经是何其的乱,一介鬻药者,奔游于京师,不甘寂寥、费尽心机投仕政,曾受国子四门助教;终因生性旷荡,一份浅缘似蜻蜓点水痕,倏忽即逝。
淡淡的忧伤似阁前月,迷蒙着生的景象。生何须苛求一份不恰的缘,挣扎罢、巧取罢,终是短暂。
“长亭黄叶正纷纷,一曲骊歌酒十分”最后的仕途生涯在哪一程走成感伤,也许是注定的缘分是浅。从此悉心投入一座城(杭州)的爱恋——文字在时光的边沿轻点唱,圈写着生的恬然。
日子继续走着,演绎着一个人逍遥的境,“倒骑驴”已成世间一美谈——驴背倒骑莲岳下,牛腰稳跨竹林前。掀髯对月余高兴,明日佳篇几处传。
一首词如羽蝶,翩翩然淹于西湖浓郁美景中,覆不过长长绵远的曼妙;十首词,如屏、似帘,如披着清风的苇,拥着杭城山水,可然清晰地唱。
潘阆十首《酒泉子》美丽了几介朝代文人的眼眸,东坡甚爱之,特书之于玉堂(翰林院)屏风。
喜欢着,于是喜欢了。日日携一际的钱塘美景华丽生梦。
——又见西湖扁舟漾,“芰荷香喷”。
(注)据《驻防营城》图考:潘阆巷,南起龙翔宫桥,北至旗营西城墙(庆春路)。今菩提寺路。一南北向的小路,南起学士路中段,北至庆春路西段,长291米。
地址:浙江 潘碧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手机:135881109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