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头的风景
潘碧秀
叠起的“潮”,是塔、是阁楼,去寻找凡世中的惊奇。
飘渺的江南,婉约的莲身后的背景是轩昂的庭院,那承袭遥远年代风格的建筑。
有一种执著是在木料的长、宽比划间;有一种计较是柱子、斗拱的精量之间。
披袭一身时光苍茫的古建筑,四根内柱是拼合法制成的,是……
细打量一根木头,想起许久年前因了与木结缘的建筑大师俞皓。遥遥历史轻音和着九月徐徐的风掀起往事……
北宋东京位于汴河之上,京师物资多取之于江南。
走出江南天堂杭州的俞皓名闻汴京,端拱二年(989年),即灵隐寺塔建成后的29年,在东京开建著名的开宝寺十一层木塔。有几多的故事是蹲在一堆木料前的遐想?所著的《木经》被奉为营造典范流行于世。
木头之上的言语,在榫、柱衔接的契合里,谁识得其间微妙的趣,有关于缜密、精思的。
有一种追求在寂寞中寻觅,无数夜的圈划里,只为新的灵感乍现。
因憧憬着而不懈地付出着,时光的楼阁日渐辉煌。
流年日日的拼搏持续着,搭累成一只完美的巢,那是耗尽30年时光编著的《营造法式》。
阳光挥抹着高高的塔楼,留一介细长的影子在草丛。塔、楼赋,该用几节夕阳的暮霭来描摹?
追寻乡间风物的日子是散淡,是激情,阳光洒在精雕的细件上,恍惚看到木匠高歌的痕。
——《营造法式》曾是一个年代都料匠们的“圣经”。
一根椽木有几重人生?植在野地林里是一生;伐下细剖后又是一生;墨线弹划后上梁……
有一种似曾相识的记忆是林间扑扑而落被伐下的树,沾着晨雾、零落的鸟鸣、砍伐工人高昂的吆喝——那是十年前偶下乡的片段。
木头叠着木头,透过隙缝,望见梦想者的城堡,层层的幻美向上旋转着,抵达云端……
地址:浙江 潘碧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手机:135881109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