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岭上的不老梦
潘碧秀
西湖潋滟水波上投注了太多人万幻的梦,想灵秀山水间藏掩了诸多“神”的元素,于是一介道士欣欣然在北岸山峦上小筑,只为炼丹。
抱朴道院是西湖水岸上的一道景观,毁于元代,明重建,曾称“玛瑙山居”;清复加休憩,改称“抱朴道院”遂沿用至今。
西湖的时间拽着飘曳柳、翦翦风、一叶扁舟……消散得迅且急。西湖涟涟水波易生梦,抱朴道院几春秋,红梅阁依旧、半闲堂依然,是那个年代精巧别致庭院的流传。
且用轻歌去丈量葛岭的长,道教文化的深邃是一介蜿蜒如游龙的黄墙外倚着门扉观望的困惑。
木刻画廊、双钱泉、炼丹井……游者着了谜般地找寻这第一个发现砷元素的炼丹大师葛洪的痕。
生之短,人人向往着不老的传说,于是有炼丹者盛的年代。谁藉着西湖一角月色,鼓捣着夜的断断续续的节拍?一份热望、一勺甘冽泉拌和着一个叫魏晋时代的故事。
站在初阳台上,甚叹此地为观西湖绝佳处:石砌的台阁卧在西湖斜上方,恰可远观烟波,近听风。读大学时,曾骑车过断桥,恰初升的阳洒在西湖上,水波、人儿皆披了一身金色的灿烂,一座城于是怀想了半生。
初阳台上观日出,是山尖上寻觅阳的缓缓而出,带着云霞的无限牵挂,视觉里一片柔美。古人称东海朝暾。初阳台下有葛洪采撷天地之灵气的炼丹台。
谁是一顷秀水畔山居的主人?想天堂万幻的美注定谁都只是她的边缘人。葛洪留下葛岭半坡的故事,终翩翩然往南去。
诗化的天堂,有着浓酽的历史文化底蕴,那是唐诗宋词,外添一抹魏晋道教文化的传奇。杭城是一册书,色泽纷繁地裸呈在世人的眸光里,百读不厌倦。
生的信念是什么?是真的只为徒求一介丹丸让身躯不老么?
夕阳下,葛岭披半坡金,不减神秘气息。抱朴道院上挂着一角眸光,那是游者歌于途的回望。
九月的桂香香地氤氲了一座城,秋的呢喃絮语正以盛的姿态上演。风,轻拍着葛岭上的草丛窸窣地响。
葛岭上,生长在传说里的藤蔓,九月的阳下极热烈地挥舞着,是诗幻的魅,是视觉里的一片跳跃。
道士葛洪呆过的葛岭,究其实只是一座城过往浑厚中的一个符号。世间何须求不老,向阳山水里觅清波。
——西湖葛岭的不老梦。
地址:浙江 潘碧秀(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手机:135881109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