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岩石:奥巴马领导银行集体作秀

(2009-05-07 19:34:13)
标签:

财经5连发

华尔街压力测试

美联储

作秀

实体经济

财经

   

 

 

    美联储今天要公布一份对美国19家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这份结果不但对美国金融业乃至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都尤为重要。美国进行压力测试的目的是什么?压力测试的结果会对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美国银行业为什么一再拒绝政府的注入资金?奥巴马政府之前所做的一系列措施是否取得成果?政府与金融业的博弈仍在延续?BTV财经频道《财经5连发》5月7日(星期四21:20)邀请到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国际问题专家张国庆和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经济室主任王孜弘来进行提前的预测。

 

金岩石:奥巴马领导银行集体作秀

张国庆: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国际问题专家

对美银行的压力测试是在使市场透明化

    张国庆认为此次做测试的目的是为了甄别优质和劣质银行,看哪些银行是禁得住考验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政府下阶段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现在需要一个缓冲的时间,让整个社会来看一看之前救市的成果,同时筹备下一阶段的措施。

    王孜弘认为这次开展压力测试的原因是,由次贷导致的金融危机后,大家对银行的资产状况和经营能力都不太清楚。经过这个测试,第一,要给大家一个相对明确的信号,让投资者的心里更明白;第二,使政府的行为更有预见性,这样就能知道哪些银行能自己筹资,哪些银行不需要筹资,哪些需要政府注资。

    金岩石说,美国这次请了著名的经济学家举行半开放式的测试还是第一次。因为公众对政府的监管机构产生了困惑,通过这样的方式,是让公众对银行的救市有一个比较透明的直观,结果如何并不重要。银行业的危机已经结束了,不会再出现大的问题了。

 

金岩石:奥巴马领导银行集体作秀

金岩石: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奥巴马领导银行集体作秀

   “金融是美国经济的心脏,现在心脏病已经好了。各银行只是借机做了一个免费的广告,这是商业社会的一个游戏。”金岩石认为我们通过这个游戏可以看到两点,“第一,股市已经提前强势反弹,2个月从6400到8400,这是在美国历史上几乎没有的,这个晴雨表至少预示了美国经济的企稳。第二,一季度美国大幅度资金净流入,银行是第一收益人,所以银行根本不差钱。现在是奥巴马领导银行集体作秀,股指对结果应该没有什么反应。”

    王孜弘也比较同意金岩石的观点。大规模的破产几乎是看不到了。现在面临的是测试后的资金缺口,而资金缺口取决于银行的融资能力。假如银行没有融资能力,政府注入资金的方式就要从优先股转为普通股。但是一般来讲,银行的融资能力不可能是零。所以提升信心确实有一个作秀的成分,但是这个“秀”是一个实秀,是有内容的。市场上的反映就会有两种:一个是短期题材炒作,一个是长期的投资。

 

金岩石:奥巴马领导银行集体作秀

王孜弘: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经济室主任

银行拒绝政府注资由优先股转为普通股

   “奥巴马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对金融业监管的选择,另一个是对实体经济的选择。”张国庆认为奥巴马的本意是想加强监管,他认为金融危机是监管不力造成的。但是银行已经习惯了长期的自由模式,而且在这种状态下给它们带来了很多的好处,所以现在是一种博弈的状态。

    王孜弘说,政府的注入资金拿的是纳税人的钱,它应该先保证收益,所以一般采用优先股。但是现在政府关心的问题比较多,要转成普通股,管理权就会发生变化,所以就出现了博弈。

    金岩石用更加直白的语言解释了这个问题。政府用优先股注资的时候只是拿利息,但不参与管理。变成普通股后,就不拿利息了,要当董事,这自然就产生了博弈。其实美国的民众是害怕银行国有化的,政府如果管了银行就违反了美国的基本精神。在短期之内他能够接受,但是长期恐怕不行。

 

金岩石:奥巴马领导银行集体作秀

(你一言我一语,压力测试在作秀)

美国的实体经济未受影响

    张国庆认为奥巴马的下一步措施可能更注重实体经济。但是金岩石反对这样的观点。他认为美国真正的四大产业是传统产业、航天精工、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在这次危机中,金融业最低下跌75%,股指最低55%,但是四大产业的平均跌幅都没超过30%,所以美国的实体经济几乎没有受到影响。但是美国的危机转移到中国了,中国是世界工厂,世界工厂一停摆,全世界的资源价格就下降了。同一个危机,在美国是金融,在中国是工业,在其他国家是原材料价格。在四大产业中可能会出现引领下一阶段的经济增长的产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