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的好坏与孩子的心灵——选自《怎样满足婴儿的心灵》内藤寿七郎
(2014-04-04 04:44:16)
标签:
生活育儿育己 |
分类: 育儿 |
婆媳关系的好坏与孩子的心灵
曾有这么一个病例:一个两岁的男孩突然发生抽风,父母抱他来找医生就诊,检查的结果是热痉挛。两三天以后,医生告诉父母说:“孩子明天就可以起床了”。医生走了之后,他并没有发高烧,却又发生了痉挛。于是,家长把他送入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进行了更详细的检查。结果,仍没有发现大脑有什么异常现象。
出院回到家里以后,孩子又是一连几次地发生没有发烧症状的抽风。于是,家长又把他送入其他医院,反复地进行了检查。从这以后,孩子每天都有几次抽风。不管哪家医院,孩子只要在住院的期间就不会抽风。因此,家长来到医院,请求让孩子长期住院。在就诊期间孩子又发生抽风,给他喝了治疗癫痫的药,却一点疗效都没有。我也给这男孩子作了精心的检查,并没发现这孩子的大脑有什么问题。
我想到,有些性格内向、神经过敏的年龄稍大的孩子,偶尔会有癔病性抽搐,但这个孩子还很小,有没有可能会是这种病呢?于是,我询问了一下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家庭情况,结果才知道:男孩一家人和祖父祖母住在同一幢楼里,祖父祖母住在一楼,这个男孩和爸爸妈妈住在二楼。祖母很喜欢孩子,但是,母亲和祖母两人关系非常不好,在家里见面都不打招呼。有一次,我正给孩子诊病,见到一位抱着婴儿的老太太正探着头往诊疗室里看。我想再次确认一下,于是有意地问孩子的母亲:“那位是不是你们家的人啊?”她回答说:“那是我孩子的奶奶。婴儿是孩子的妹妹,现在正4个月。”
原来,这个男孩抽风的毛病,也是从他的妹妹生下之后开始的。为了治好孩子的病,年轻的母亲同意有所改变。于是,我请求她说:“小男孩为什么会抽风呢?原因之一,是由于你和婆婆之间的不和。如果替孩子着想,就请你积极主动地去和婆婆说话。”年轻的母亲起先感到为难,觉得很难启口,她说:“别的都可以,就这一点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但后来,她终于点头同意了。一周以后,我又向他们询问结果,母亲以非常明朗愉快的声音告诉我:“孩子再也不抽风了,我和婆婆也开始说话了”。
我根据这个孩子的心理,大概推测出发病的两个原因:自从妹妹生下来以后,母亲就一直守着妹妹,忽视了男孩,可一旦男孩发生抽风,母亲就会一整天都呆在他的身边;或者是这个原因,祖母和母亲平时连一句话都不说,可男孩发病的时候,她们却似乎把过去的不愉快都忘得一干二净,反而聚在一起商量“又发生了抽风怎么办?再抽风的话,我们两人一起去找医生”等等。我想,男孩也许一直以为,如果自己生病了,母亲和祖母就会说话。
母亲为了孩子,放弃自己原有的态度,努力与婆婆和好。这样,孩子当然不再盼望生病了。用不着吃药,孩子就很自然地病愈了。
这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例子,只是在两岁的低龄孩子中比较罕见。家中大人之间摩擦不断,从而导致孩子发生病症的事例还真不少。
婆媳关系的问题,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很难处理。而且,光说好话也不一定能得到解决。当婆媳关系上发生摩擦的时候,希望年轻的母亲们为了孩子保持宽大的气度。如果一切能为孩子着想,母亲的心胸也会宏大,做事也能更加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