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德福:心灵的旅程——新京报封面评论

(2011-09-28 10:25:49)
标签:

华德福

新京报

封面评论

分类: 有这样的人

    有时候有空闲,会带着一岁半的女儿在广场溜达。这次她发现了一个烟头,好奇地想捡,却被保姆强行抱起来了。不理解的女儿放声大哭,于是我安慰她说,宝宝,烟头嘭嘭嘭烫,是坏朋友对吧,我们跟小叶子做朋友,对吧?眼里还噙着泪水的女儿很认真地听着,不哭了。很用力地去拽她的小叶子朋友去了。

 

  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简单,但是也如此神秘,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天性,顺应孩子的节奏来教育他们。华德福教育就是这样一种充满大爱的教育体系。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斯坦纳认为孩子内心有三种基本力量,来进行身体,情感和头脑的活动,所以需要通过头,心,手三方面来进行学习,以平衡发展这三个方面的能力,这形成了华德福学校的基本教育模式。而老师的任务,则是怀着崇敬之心接纳孩子,怀着爱护送他们迈上自由之旅。

 

  我曾经在澳洲墨尔本的华德福学校进修过三个月,那几乎可以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月,我亲身体验了华德福学校的状态,那种充满了开放和呵护的氛围,那种处处都是美处处都是艺术的地方,让我也得到了滋养和力量。最让人震动的,是华德福教育是互动的,可以让老师得到滋养,同时又去帮助孩子成长。

 

  最初接触华德福的人,总是对华德福教育的种种外在形式震惊不已,羡慕不已。比如孩子们不需要做作业,却需要做课本,每个人的课本都是自己手制,每个人的课本也就因此不一样;比如老师会把童话引入数学课,把艺术引入化学课,不但强化了知识传授的过程,更给了孩子举一反三的机会;还有就是,从华德福幼儿园一直到高中,那家庭环境般的教室,那八年如一日陪伴在身边的主课老师,日常的手工劳作、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还有正式的课堂教学,所有元素奇妙地融为一体,让孩子们可以完整地成长。这些事情当然很美,也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或许是在这一切背后,老师与家长对教育的共同付出与参与。走在华德福的群体之中,最深刻的印象,是美与宁静。参与华德福教育的人群,无论孩子、家长还是老师,看上去都柔软又美好,但真正近距离接触之后,又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坚强与坚定。指向内心的教育,让每个人都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成长,也让每个人都有了面对生活的力量。几年之后,虽然早已远离华德福的群体,但每每回想在澳洲的三个月,一种力量感依然会油然而生。

 

  华德福在中国生根发芽的时间不长,还有很多亟待本土化的问题。但是,这样富有人性的教育,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线光芒,让我们知道世界上存在着这样的学校,它可以让学生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家,它看到真实而永不改变的那部分——精神部分,对它怀着敬畏。如果一个人活在最真实的自己之中,那么无论你去往哪里,都会像在家里一样。我们寻找的始终都在自己心里,学校的任务只是让它显示出来。

 

  □艾斯苔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