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有这样的人 |
因为第二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颁奖的机缘,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与图画书作家加古里子本周来到中国,与众多读者、创 作者和出版人分享日本原创图画书的崛起之路。期间适逢松居直的两本书在中国引进出版:《松居直喜欢的50本图画书》(21世纪出版社)和《绘本之力》(贵 州人民出版社),两位85岁的老人,也就从对图画书的热爱谈起。
一场对话,一场演讲,松居直的表情一直是放松的,场间还时不时响起阵阵 笑声。老人回忆童年时对妈妈读故事书的期待,回忆妈妈走神时的失望心情,听讲座的妈妈们自然深有共鸣。焦虑的妈妈们,总是问松居直,该给自己的孩子讲什么 样的图画书,为什么一本得了奖的书孩子却不喜欢呢?这问题说起来重大,解决起来似乎却没有那么难,松居直说,妈妈为孩子选书,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读妈妈自 己热爱的书。
读者关注的是好书,所以松居直才会有《松居直喜欢的50本图画书》这样的创作。这书当然不是一个评价标准,读者应该从中体 察的,是松居直考量一本图画书的基本思路,对于创作者和出版者而言,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同样如此。丰子恺图画书奖是中国原创图画书的盛事,不过本届首奖的空 缺,多多少少也透露出原创图画书在草创时期的艰难。此时听松居直回顾日本图画书的崛起之路,自然有别样的对照意义。比如松居直说《三只山羊嘎啦嘎啦》这个 挪威童话绘本在日本的成功,甚至超过在美国与欧洲,将原因归结于日文译本高超的语言表现力,这是提醒中国的创作者需要更重视对文字的雕琢,再比如松居直展 示蒙古故事《苏和的白马》的美丽画面,则是提醒图画书创作者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说到图画书的现状,松居直坦承如今的图画书创作与动漫创 作已经互为影响,比如宫崎骏就从日本传统图画书当中寻找故事的节奏,但有些商业化的动漫作品,其影响深入图画书创作,却未必是一件好事。至于有些画家一心 要呈现自己的创作实力,把图画书创作成了一本个人画册,恐怕就更偏离图画书的本意了———这样的作品,或许漂亮,但要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迹,却太难了。相对 而言,中川李枝子当年创作的《古利和古拉》,孩子们可能根本就记不住创作者的名字,但是你随便问个日本孩子,十有八九都读过或者听妈妈讲过这本书———优 秀的图画书,就这样融进孩子,融进民族的记忆当中。
回顾日本图画书的历史,松居直说,“我的前面没有路,我的后面是一条路”。这话放在 当今中国的原创图画书创作界,真是再恰当不过。包括丰子恺奖在内,众多创作者和出版人正艰难探索的,是中国原创图画书的精神与方向,这个过程免不了有波折 起伏,不尽人意之处更多。不过大家共同期待的,是日后能看到一条大路,中国的孩子们可以在这大路上欢笑,奔跑。
□艾斯苔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