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好像时光不经意地眨了下眼,三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我慢慢开始学会了怎么样从一个只知道啃书本的学生,转变为一个敢说敢想的实践家。读书时,总会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发现这样一句话:饮水思源,意思是每个人从出生起,应该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我希望自己可以时时记住这份感恩,现在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喜悦吧。
来HP
Labs报到的第一天,我就被那个深蓝色的LOGO深深地吸引了,淡雅的灯光浅浅地打在上面,严肃中又透着一丝活力。实验室的布局也很是有新意,每个小
cube虽然不大,但紧凑有序,我喜欢坐着带滑轮的凳子从一张桌子滑到另一张桌子,与同事们进行沟通或讨论。我们同期开始实习的四位同学都坐在了院长办公正前方的位置,Dr.
Min Wang是一位很有魄力又不失亲和力的院长,在研究中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
做研究不像做开发,要面对大批严格的计划,不断增加的工作量和几乎是一成不变的定时报告;比较下来,做研究要轻松得多,你会有更多弹性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去学习和思考,去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研究是一个很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事情,有了一个课题后,你就要开始在心里做出一个计划:需要了解什么背景、查找什么资料、自己的新想法有哪些、需要的数据、怎么样去获取数据以及怎么进行实践操作等等。这些全都需要缜密的计划,同时思考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由此可见,做研究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体验,我最深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灵感是非常宝贵的,一定要随时记录。
其次,知识的定时整理虽然耗力耗时,但也是有必要的,这有助于你理清旧的思路,接收新的东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宝库。
第三,面对别人的意见要真诚和谦虚,它们是一种很宝贵的经验。如果有条件,一定要多跟师友进行面对面交流,不仅可以培养出更加良好的学习气氛,还能不断提高思维的敏捷度。
做研究和生活的道理有些相似,面对一个未知的领域,我们总是会先把它幻想为无限大,自己把自己吓到手足无措,只有向前迈一步,才能多懂得一些,慢慢收获一片小天地,然后一直走下去,不知不觉迎接你的就是最广阔的那片天空。我很庆幸自己来到了惠普中国研究院这个天地中,让它成为我的启蒙和出发所在,在这样一个充满欢乐和挑战的研究圣地里不断充实自己,开阔思维,满怀信心地去打造一个属于我的全新未来。
上海交大ACM班 张彦
2010年 9月某晚记
注:本文根据原作者工作手记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