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地!是陆地!”领航的水手兴奋的大喊,“我们到家了!”船上的记录员激动的热泪盈眶,用颤抖的笔在航海日志里写道:“我们回来了,我的爱人‘西班牙’——1522年9月。”
是谁“丢掉”了这一天?
破旧的帆船吃力的靠岸后,水手们发疯似的冲向码头,跪在地上亲吻陆地,当他们抬头时全都傻眼了,港口日历显示的时间比他们航海日志所记录的日期整整快了一天,这就是说麦哲伦的船员们“丢掉了”一天!
到底谁错了?陆地上的居民不可能错,这一天西班牙全国都和港口的日期一样;船上的航海日志有着严格的记录制度,船员们也没有错。那“丢掉”的一天到哪里去了呢?这是地球自转的必然结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各地计算日期,以太阳连续两次经过当地所在经线位置的时间间隔为一天,以太阳到达该地所在经线位置的时间为正午12时。如此推算,各地的计日计时标准并不一致,在同一时刻各地时间并不相同。岸上的居民是以西班牙当地时间为标准计算日期的,而麦哲伦的船员们则是以航行的船只为标准计算时间,并且麦哲伦的船队是自东向西航行的,与地球自转方向刚好相反。这样对于移动的船只来说“一天”的时间自然要比24小时要长一些,日积月累经过长达三年的环球航行归来麦哲伦的船队正好丢掉了一天!这就是船员们记录的日期比西班牙陆地上的日期少一天的原因。
麦哲伦团队的功绩
“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它!”西班牙国王兴奋的宣布,接着亲手将特地制作的一个圆形大地球仪赠给“麦哲伦团队”18位远航归来的英雄,现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在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支持下,1519年,麦哲伦带领5艘海船,二百多名海员从西班牙圣卢卡尔港出航,去完成他,甚至是人类千年来的一个伟大梦想——第一次环球航行。途中麦哲伦在参与菲律宾当地部族的一场战争时被杀,剩下的船员们于1522年9月成功返回西班牙。他们除了为西班牙带回了大量的香料财宝之外,最大的功绩就是第一次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但同时另外的一个重大发现却往往被世人所忽视,那就是通过他们“丢掉的一天”发现了世界各地的计时差异。
三百多年后的1884年,美国的国际精度会议的大厅里气氛热烈。“麦哲伦的船员们再也不用为丢掉的一天苦恼了,呵呵。”有人开玩笑地说。这一天,与会各国代表共同通过了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决议——“世界标准时制度”。正式确立的该制度主要包括两大内容:标准时区和日界线。这两点制度的确定,解决了长期以来在时计方面困扰人们的两大难题——世界各地钟点的混乱和日期的混乱。
区时与“法定时”
在全世界范围内以15度经线为一区域所覆盖地球南北不分海陆的同一地区即为一时区,该地区的时间以该时区的中央经度时间为准。这样就保证了在同一时区内的时间即不会产生各自为政的情况,也不会产生时间与太阳光照严重脱节的现象。世界标准时制度规定:两个时区之间相差一小时,东边的时区比西边的时区快一小时。但这样的规定也引出了一个问题,在一些领土辽阔横跨经度地区较大的国家,时区反而带来了不便。于是便又衍生出了“法定时”制度。
“法定时”是由各国的立法机关或行政当局颁布,以法令的形式肯定下来的一种以制定国为使用范围的一种时间标准制度。如我国,则采用东八区这个区时作为法定时,即“北京时间”。同时由于地球的四季变化而导致的冬夏的昼夜长短不一,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这样就给这些地区的国家的计时造成了很大不便。于是处在这些地区的国家又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夏令作息时间和冬令作息时间以便于当地民众的工作和休息。法定时不一定只出现在地域辽阔,计时不变的国家,有些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也根据自身特殊需要制定了不尽相同的“法定时”,如西班牙、比利时就采用比当地区时快一小时作为法定时。
日界线
东、西180度经线重叠的这条线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即“日界线”。清晨起来,在固定居所的人们撕下日历清楚的记录着新一天的开始,但对于洲际旅行家和经常全球奔忙的商务人士来说就不可能这么清楚的记录日期了。他们很有可能像“麦哲伦”的团队一样将日子“丢掉”。于是世界标准时制度规定在横贯太平洋的东、经180度经线附近划一条线,规定当各种交通工具自东向西越过此线后日期增加1天;而由西向东越过此线后日期减少1天。其实为了便于计时,不造成日期记录的混淆,这条穿过太平洋的日界线避开了一些岛屿和地区,并不是严格与东、西经180度重合的,因此它是一条曲线。其由北极沿东、西经180度经线,折向白令海峡,绕过阿留申群岛西边,经萨摩亚、斐济、汤加等群岛之间,由新西兰东边再沿180度经线直到南极。显然,有了“日界线”再粗心的人也不会“丢掉一天”了。
知识链接
“麦哲伦的太平洋”
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启程后经过一段时间航行到达南美洲南部时发现了一个海湾,于是他派出两艘水文船前去探察,希望探明通向传说中“大南海”的水道。谁知水道内狂风怒吼,巨浪滔天,船只在悬崖林立的窄湾中苦苦前行,而这条水道就是现在的“麦哲伦海峡”。船队沿麦哲伦海峡航行时,海岸上篝火袅袅、青烟缕缕,夜晚时陆地上火光点点,他便把海峡南岸的这块“喷火之地”命名为“火地”,这就是今天的“火地岛”。走出海峡,麦哲伦的船队终于进入了传说中的“大南海”,迎来了他们的“蜜月之旅”。与阴风怒吼,巨浪滔天的大西洋不同,他们在“大南海”中航行的一百多天里,海上风平浪静、阳光明媚,船员们在这个难得的假期里充分的享受着“日光浴”。麦哲伦的心情也前所未有的好,于是他给“大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太平洋。
更多精彩敬请阅览《钟表》09年五月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