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茉莉讲古 |
命运以痛吻我,
我愿报之以歌。
图一(2018年11月20日嘉德秋拍成交的朱耷《墨鸭图》,造型奇崛,逸气横生,缩着颈,眼睛成方形,黑而圆的眼珠,顶在眼圈的上角,像是白眼看青天,用笔湿润淋漓,墨彩焕发,有一种孤傲不可或抑的精神跃出,有余味可寻。)
朱耷是大写意画家,一生悲苦,命运多舛,突破了之前元明写意画的模式, 以画家的自我表现代替了原来的写生自然,表现出一种情感的发泄与个性的追求,满腔令人窒息的孤愤悲狂在画中体现了出来。
图二(《墨鸭图 》,镜心, 水墨纸本 32.50 × 26.00 cm。题识:八大山人画。钤印:八还〔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朱耷》22印,268页〕。鉴藏印:劫灰外物、熙载平生珍赏)
接下来跟随古墓派传人茉莉拜偈朱耷墓。他从明王爷成为遗民,承受国亡家破之痛,先后沦为僧道,巧妙应付"临川之变",绳金塔下为民挥毫,其“哭之、笑之”的人品和画品成为发人深思的画坛传奇。爱国、爱乡的八大山人,对清初的残暴疾恶如仇,终身苦守不阿,人品至上,成为后世为人的风范。他抱着对清王朝不屈的态度出家为僧。后还俗,自筑陋室“寤歌草堂”于南昌城效,孤寂贫寒地度过了晚年。一说朱耷葬于南昌城郊窑湾了英家山,但解放后迁墓时,仅见一些朽木铁钉,未见骸骨,可能是他的衣冠冢。另据《新建县志》《西山志》载:朱耷墓在县西北三十里即今西山璜溪公社的猴岭一带。墓葬确在何处,已难查考了。江南名园青云谱,历经周、西汉、东晋、唐、宋、元、明、清数朝,系唯一保存完好环境的江西净明道教发源地。青云谱道院现存许多令人向往的文化遗迹:万历古井、羲之墨池、八大(朱耷)墓等可供寻幽觅古。
图三(朱耷墓)
图四(《鹭石图》,北京万隆2008春拍,成交价3300万元。墨色清新而灵动,鹭鸶的眼神盯着水面 ,犹如正在觅食一般,充满了灵趣和天机。构图上采用对角线的构图法,物景只画白鹭竹石,寥寥数笔,却神形兼备,精气十足。上部山石与下部白鹭把整个画面分割成两部分,虽虚而实,有密不透风之感。题款和印章与主题白鹭成倚角之势,以补虚中不足。此幅画面笔墨虽简而构图饱满,境界廓大。此作为黄宾虹大师旧藏,并题签八大山人鹭石图精品。后又经徐邦达先生题跋鉴定为晚年精品之作。)
朱耷的花鸟画画面构图缜密、意境空阔;其笔墨清脱纯净、淋漓酣畅;取物造形旨在意象,笔简意赅,形神兼备,体现出其孤傲落寞清空出世的思想情感。其书法善用淡墨秃笔,犹尽流畅,含蓄内敛,圆浑醇厚,亦工篆刻。其诗文多为幽涩古雅。三百年来他饮誉画坛,“扬州八怪”、吴昌硕,近代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画家都不同程度受其影响。
图五(八大山人 《孤禽图 》2010年成交价6272万元,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有空灵、冷寂、苍凉之美,画中的鸟或一足着地,或缩颈鼓腹白眼朝天。这幅画里的鸟儿正翻着白眼瞅着世界)
图六(割耳后的自画像,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1890),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大师之一,荷兰后印象派代表画家,表现主义先驱,并深深影响了整个20世纪艺坛,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图七(《向日葵》,他尤其喜欢向日葵,人称“向日葵大师”。因为,向日葵是太阳的象征,也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无论多高多大,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来处”,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他的生命像太阳一样,是熊熊燃烧的;他的生命像向日葵一样,是灿烂辉煌的。)
梵高的绘画不仅没有精致的素描和细腻的笔触,也没有微妙的色彩和严格的造型,客观物象和视觉经验在他的绘画中是错位和变形的。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
图八(梵高素描《悲哀》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悲悯之意深深地打动茉莉、引发同情。这个女人在空白的空间里蜷身掩面暗自垂泪。简练的线条抹去了女人裸体的性感色彩,不带学院派画风中对视觉的诱惑和挑逗。她的侧身裸体突出了乳房和肚子,这也让看画的人注意到女人的性感之处,但像画家一样,这时的看画人只是一位旁观者和可能的搭救者。)
梵高的感情世界是非常复杂的。1873年5月他到古皮尔艺术公司伦敦分店工作,爱上了房东女儿尤金妮亚,可对方对他一点感觉也没有。1874年他向尤金妮亚求婚失败,只得痛苦地回到荷兰。1881年在埃顿,他向新寡的表姊凯·沃斯求婚,亦不成。在19世纪的荷兰,和表亲结婚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禁忌。1882年在海牙,他与怀孕的、被遗弃的克拉西娜·玛丽亚·霍尔尼克同居,但因无法赚到每月150法郎的生活开销而无法结婚。1884年在纽南,他与本村姑娘玛戈特恋爱,仍以不幸结局而告终。他又有同性恋倾向,梵高和高更曾多次住在一起。两人因为妓女拉舍尔产生了争执,梵高割掉右耳送给拉舍尔。1890年7月29日,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年仅37岁。
图九(《麦田上的乌鸦》)
图十(《加歇医生像》梵高自杀前一个月,为精心照顾他的加歇医生画了一幅肖像画。这人物表情刻画细腻,轮廓鲜明。加歇医生左手边的植物叫毛地黄,它的提取物被医生用来治疗心脏疾病。梵高通过毛地黄来表达了加歇的职业身份是医生。)
图十一(《澄心堂帖》)
艺术作品是我们窥探艺术家灵魂的窗户,比如茉莉在《蔡京的叹息(茉莉讲古15)》一文中提到的蔡襄书法,《澄心堂帖》和《离都帖》笔法差距非常大,不了解书法作者或是不仔细看,会误认为是两位书法作家所书。因为蔡襄在创作《离都帖》的时候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心都要碎了,哪还顾得上笔法?哪能不满纸辛酸泪?
图十二(《离都帖》)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恽寿平曾言:“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用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朱耷、蔡襄、梵高,诚然他们都是杰出的艺术家,但也同样有着普通人的七情六欲、悲欢离合。他们的书法、绘画作品打动我们的是什么,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忧伤?又有什么让你我动情、忧伤?
图十三(梵高《星空》)
图十四(朱耷《呆鸟》)
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对用生命和灵魂创作的知识分子、艺术家来说更加是劫后余生。“我大概是一只鸟,充满了警觉,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飞。”耷叔,我不要你忧伤,让茉莉化作善解人意的呆萌鸟儿为你解忧可好?抬头仰望天空45度角,也许不仅能看到星空还能看到希望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