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茉莉讲古 |
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图一朱耷像(眼眸孕着智慧与星辰的八大山人,名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为明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法名传綮,字刃庵。又用过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人屋、道朗等号,后又入青云谱为道,晚年取八大山人号并一直用到去世。其于画作上署名时,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绘画表现中有些许相同之处,如同样的悲苦执念通过画笔体现出来。)
我们通常只对感兴趣的人才会在乎他的情绪,比如他为什么喜悦或忧伤。到底有多感兴趣呢?茉莉的电子书《茉莉讲古》连载的封面就选择了朱耷的《枝上木鸜鹆》,鸜鹆即八哥鸟。
图二、三(电子书《茉莉讲古》的封面八哥《枝上木鸜鹆》嘉德2010春 lot1796,成交价:9,072,000。关于八哥鸟,康熙二十三年所作《甲子花鸟册》,今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物馆,其中第七页画一只八哥站在枯枝上,题诗曰:“衿翠鸟唤哥,吭圆哥换了。八哥语三虢,南飞鹧鸪少。”此诗之意,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教授经过引经据典考释后结论说:“此诗画是讥‘虢’(指明)亡后,忠臣如鹧鸪之志切怀南,殊不多见。”可见,八大的作品,除了一般的国破家亡的情绪表达之外,有时还具体有所指。)
说实话,年少时的茉莉初见朱耷作品完全没有一见钟情,对作品的理解上更是差强人意。什么?整幅画作只有一只鸭子,还是差点把头埋在翅膀下面的丑鸭子,这未免太枯寒太窝囊太萧瑟太不正常了吧!
图四(《眠鸭图》图绘眠鸭一只,四周空无一物,仅在画幅右上方署“己巳闰三月,八大山人画”,钤“八大山人”,“口如扁担”,“八大山人口如扁担”印。作此画时朱耷六十四岁,已值晚年,反清复明无望,年轻时愤世不平的火气渐消,心态日趋平和无争,“眠鸭”似乎正是这种无奈心情的状写。眠鸭回脖闭目,缩成一团,状如浮出水面的礁石,沉稳而内敛,一副与世无涉,孤傲自守的精神。寥寥数笔逼真地画出了眠鸭绒绒细羽蓬松的质感与立体感。画面大片空白,使人联想到无际水面,着添空旷孤寂的情调。通观全幅,书,画,印均安排得恰到好处,不可作丝毫移动或增损,可谓笔墨洗练而神完气足的精彩之作。)
他的画就像一杯又苦又涩的黑咖啡,明明苦涩可香气扑鼻诱惑人心。终是有一天茉莉和人群中的你一样遭遇了磕绊与迷茫、见识了现实生活露出的残忍狰狞的微笑,关注力也从旗袍、高跟鞋、涂脂抹粉中跳脱出来,静下心开始思考他为什么如此忧伤、绝望才是人生永恒主题的时候,这才有机会走入画家的内心世界。朱耷的画作让我们有机会碰触他的灵魂和内心深处的苦楚,明白他为何如此寂寞和忧伤。
图五(《竹石鸳鸯》,2010年西泠印社拍场,3500万起拍,成交价1.187亿。此画曾于北京翰海2005年秋拍1848万元成交。画中的鸳鸯,让我们似乎是在寂寥冷隽的世界中感到了一丝丝温情,这或许就是历经沧桑的老人沖淡平靜的幽怀。)
目前学界根据流传的作品,习惯将八大山人的书画创作分为早(34-56岁)、中(56-66岁)、晚(66-80岁)三个时期。前面两个阶段,风格狂放野逸;晚年,特別是70岁以后,由于生活渐趋平淡,风格转向深涵蕴藉。这位经历了家国之痛、阅尽了人生沧桑,从曾经的天潢贵胄到随时都有身家性命之虞的歧路王孙,在颠沛流离中遭遇的种种苦劫和世间无常,在这一阶段似乎在书画的挥洒中得到了超越,达到了心境的圆融。上图的《竹石鸳鸯》,就是晚期這一风格的代表之作。
图六(基努)
为了更好地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朱耷精神上的孤独和自由,茉莉举个例子:喜欢做流浪汉的亿万影帝基努·里维斯。
图七(他带着淡淡的忧伤)
基努的生父在他幼年时期就因贩毒被投进了监狱,母亲为了谋生,就做了名脱衣舞娘,后来又带着他和妹妹不停地离婚结婚。动荡不安的童年、好友的过世,女友八个月的孩子胎死腹中后因抑郁症车祸离世,妹妹罹患白血病,还有在一次驾驶重型摩托车时因车祸他撞断肋骨,在肚子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这些让1999年就凭《黑客帝国》成为好莱坞亿万巨星的影帝在感情和生活中就像个一直受伤的孩子。也许正是这些没完没了的悲剧,基努身上总有股淡淡的忧伤气息。
图八(基努与去世的好友)
图九(基努和女友)
《黑客帝国》系列的成功给他带来亿元的分红,他不仅给自己的12个替身各买了一台哈雷重型摩托车,还将其中约7500万美元,均分给幕后工作人员。别看镁光灯下他享誉世界,一生财富够普通人活好几个世纪,荧幕下的他,却活得像个流浪汉,住汽车旅馆,形象邋遢,常穿一双非常破的靴子,一度被人认作拾荒者。他大半生是无从抵挡的悲剧式宿命,一生中不断丧子丧妻丧友,命运给了他光环,也让他失去了太多。慈善和流浪是他的自我救赎,他觉得自己没有快乐的理由、甚至认为自己快乐意味着对遭遇不幸的亲朋的背叛。基努如今53岁独身一人,当所有人为他感慨万千,他只是淡淡回应一句:“你们需要的快乐,我不需要!”
图十(流浪汉影帝基努)
这世间还有什么比至亲的离去称得上惊涛骇浪?再回过头来看朱耷和基努相似的经历,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朱耷时年十九,不久父亲去世,顺治五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又改信道教。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以保存自己。
图十一(《山青水碧鸟语花香》是朱耷于康熙三十七年创作的书画册页,册页十七开,含16幅纸本墨笔画和1幅书法。该册页在200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会上3426万元拍出。画册上印有“八大山人、可得神仙”的钤印,其中有3页描绘小鸟,1页画芋头,1页绘石头,还有5页描绘山水之色。八大山人所画鱼鸟,每以“白眼向人”,山水多写残山剩水,意境荒寂,多抒郁愤之气。笔触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具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格。)
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用墨极少。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少”,用他的话说是“廉”。少,一是描绘的对象少;二是塑造对象时用笔少。在八大那里,每每一条鱼,一只鸟,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甚至一笔不画,只盖一方印章,便都可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可以说少到不可再少了的程度。前人所云“惜墨如金”,又说“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只有八大才真正作到了这点,可谓前无古人,后难继者。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选择背过身去,与世隔绝,在创作中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
图十二(八大山人《荷花》)
朱耷(八大山人)简约、概括、夸张、变形的水墨大写意,为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向前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既体现了明末清初的时代风貌,又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正是"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