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不是套着缰绳的小马(三)---如何让孩子自律之不奖惩

(2012-02-21 10:59:18)
标签:

自律

兴趣

规则

奖惩

育儿

分类: 爱、尊重和懂得孩子

上一篇文章不少网友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尤其是馨然,平凡而唯一懒苹果和小小牛、丫丫、天天天蓝周乐仪等博友的评论都很有见地。接下来的篇章探讨如何才能让孩子自律,这个话题范围比较大,将分多篇发表,本篇探讨的是奖惩、兴趣和规则的话题,篇幅很长,请大家耐心看完,欢迎批评指正。

 

 

一位当医生的朋友找我咨询。她说,13岁的儿子迷恋网络游戏,坐到电脑前便不想下来,她要关电脑,儿子不肯关,在这关与不关之间,她的怒火“蹭蹭蹭”上升,战争爆发了。

 

为此事她颇伤神,儿子对她大发雷霆让她感到伤心而挫败,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儿子的网瘾问题。她是一个温和的人,平日很少与人争执,她戏称,她一年到头所吵的架全部发生在她和儿子之间。

 

我说,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你想过儿子迷恋网络背后是什么吗?

她期待的看着我,等待下文。

我说,他迷恋网络只是表象,本质是他不能自律。

她恍然大悟道,是,是,他的自律能力很差。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人督促,不督促便不做,有时甚至跟我讨价还价,譬如我让他出去帮我买一袋盐,他则要提个条件来跟我交换。

我问,你一直以来对他的教育方式是怎样的呢?

她想了想说,他从小到大都不缺少爱,我给他的自由度还是很大的,一般以表扬、奖励为主。以前,为了更好的管理他,我用了一个评“星”的办法,有一阵子还挺有效的。

我好奇的问,这星是如何评的呢?

她说,我列举了很多可以得到“星”的条款,比如拖地奖两颗星,洗碗奖一颗星,洗衣服奖三颗星,当天对妈妈有礼貌,没有惹妈妈生气奖三颗星,等等。累计满了八颗星便可以多玩网络游戏十分钟。那段时间,他到处找事情做,不断的问我,妈妈,还要洗衣服么?妈妈,要不要我洗碗?妈妈,我来拖地恨不得家里时时刻刻有家务等着他做。对我也特别好,跟在我后头喊“妈妈,我爱你”,“妈妈,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我说,这方法确实还管用了一阵子。现在还在用吗?

她说,现在已经停了。我发现他做这些全部都是为了玩网络游戏,注意力集中在网络游戏上,对网络游戏的迷恋与日俱增,不给玩便大发雷霆,有时虽然被我强行关了电脑,但人还恍恍惚惚的,心还在游戏上。

我笑着问她,你知道你儿子为何不自律吗?

她疑惑的看着我,为何呢?

我说,是因为你的教育方式。你看,你用奖励的方式来管理他,你给他评星,满八颗星便可以多玩十分钟网游。在这种管理模式里,网络游戏是“诱饵”,这个“诱饵”对孩子充满了巨大的诱惑力,他为了得到诱饵,去做那些他不愿意做的事情,譬如洗衣服、拖地等,还言不由衷的对你说着那些甜言蜜语。这就是说,他做这些事情不是因为他愿意做,也不是因为他觉得应该那样做,而是来自于外界的力量---你给他的“诱饵”,一旦没有“诱饵”,他便失去了动力,不会做这些事情了。

朋友茅塞顿开,连连说,是啊是啊,太有道理了!难怪他现在特别懒惰,怎么喊都喊不动呢。

我接着说,奖励和惩罚是成人常用的管理(控制)孩子的措施,奖励是“利诱”,诱饵是孩子的外动力,惩罚则是“威逼”,害怕被罚是孩子的外动力。初用这种方式的时候,跟医生用激素治病一样,很有效,但副作用也挺大。

朋友接过话说,你这个比喻很贴切呀,我的一个病人患有类风湿,长期服用地塞米松等激素药,当时吃了药是舒服了,埋下的隐患是消化道大出血,最后死于消化道大出血,足足出了两盆血啊。

我笑着说,是的,奖惩就相当于激素药,用的时候很有效也很舒服,孩子好像是勤快了,也有礼貌了,但用久了就会出现副作用。这个副作用是日积月累的,不是说你第一天用激素,第二天便消化道大出血,不会。这种副作用不是一天两天就看得见的,你长期使用奖惩的方法管理孩子,那么副作用便显现了,这个副作用就是孩子意志薄弱、不能自律。

 

朋友笑了,你解释得太好了,我醍醐灌顶啊。那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自律呢?

我说,奖励和惩罚是让孩子失去自律能力的绝佳手段,两者都是借用外界的力量促使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当外力消失,孩子便没有动力了。所以,要让孩子自律,首先要停止奖惩手段。要让孩子做某事,或不做某事,一定是两方面因素:一,孩子发自内心的愿意,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兴趣”。孩子感兴趣,孩子喜欢,他便会自发的去做。比如说孩子做作业或上学,如果孩子有学习兴趣,他便会喜欢做作业,喜欢上学,如果孩子没有学习兴趣,家长怎么敦促孩子都会厌学。家长永远都要支持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事情,不要毁灭孩子的兴趣。二,孩子的规则意识清晰,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哪些事情是他的责任,是他份内的事情。譬如洗衣服、做家务这些事情,对于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洗自己的衣服是他力所能及的,是他份内的事情,是他的责任,不是你的责任。而洗碗、拖地等事情是一个家庭的公共事务,他作为普通的家庭成员,也应该和大人一起分担。你应该让他意识到这些是他应该做的。

 

朋友听我这么说,赞同的点头,不过她有一丝疑惑,她问道,可是如果不奖惩,孩子会不会完全不受约束呢?

我说,我们来仔细分析,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孩子有兴趣,他便会自发的去做那件事,不需要奖励,也不需要惩罚,是不是这样?

朋友说,是的,但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呢?

我说,从小帮助孩子建立清晰的规则,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可以,哪些行为不可以。孩子天生是喜欢秩序的,他们并不愿意破坏规则,但如果成人教育不当,比如包办替代、吓唬威胁、溺爱等会让孩子秩序感混乱,界限不清晰。建立规则时要实事求是的告诉孩子原因,譬如“不攀花折枝”,孩子伸手去摘花,妈妈告诉他,别摘花,警察叔叔会抓你。这是吓唬,孩子感到害怕,而且当他摘花后没看到警察叔叔来抓,他觉得妈妈是骗人的。应该实事求是的告诉孩子,咱们不能摘花,花儿摘掉了,我们的坏境便不漂亮了。规则是一个人心中的“称”,凭着这杆称,他会去掂量哪件事情可以做,哪件事情不能做。

 

朋友说,是的,规则非常重要。但规则的执行上我有困惑,比如玩电脑游戏,我现在和儿子约定的规则是周一到周五玩半个小时,周末玩一个半小时,但到时间了他总是不愿意关电脑。

我说,这个规则是他和你一起约定的吗?

朋友说,是的,他同意了的。

我说,他同意了的规则,他就要践约,就要严格遵守。到点了就关机。

朋友说,快到点的时候,我一般提醒他关电脑,他总是说,再玩一会,再玩一会。然后我强行关了,他便大发雷霆,我也火冒三丈,我们便吵起来了。

我说,前面都没问题,问题出在后面,他大发雷霆,你也大发雷霆了。你一上火,你们就成了两个小孩子在吵架了。你得想想,为什么孩子不守约,到点不关电脑呢?是因为网游太吸引人了,他抵挡不住诱惑,他舍不得关。你得冷静,接纳他不想关电脑的心情和电脑被关后的愤怒,温和而坚决的坚持你们所约定的规则,愤怒过后他便会接受事实了。

朋友恍然大悟的说,我就是忍不住火气,而且也少了“接纳”这一步,看来我还得多多修炼。

 

朋友接着问,我儿子非常懒,不愿意做任何家务,譬如我喊他洗自己的衣服,他不洗,我该怎么办?

我说,如果他不洗衣服,你是不是一边念念叨叨,一边替他洗了?然后你絮絮叨叨念得他很烦,而衣服最终还是你洗的,是不是这样?

朋友说:正是这样。

我说,他没有尝到自己不洗衣服的苦果,又怎么会洗自己的衣服呢?对于13岁的孩子来说,洗自己的衣服是他自己份内的事情,你要让他意识到这一点。你要让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事情的自然结果会让孩子知道:如果他不做,事情的结果会是这个样子,他尝到了他的行为造成的苦果,便会自觉修正自己的行为。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去年在朋友家发生的一件事,对她可能会有启示。我接着说,去年我在你家住了两天,你还记不记得?

 

朋友说,我记得啊,怎么了?

我说,你那天上班去了,只剩下你儿子和我在家,早上吃稀饭和馒头。馒头是我从外面买回来的,我直接放到了餐桌上,我起床稍早一点,先吃了早餐。你儿子起床晚一点,我告诉他馒头在餐桌上,稀饭在锅里。他应着了。后来,我发现他只吃了馒头,没有吃稀饭。我便问他,你要不要吃稀饭?他说要吃。我说,稀饭在锅里。他没动,也没说话,似乎等着我去盛稀饭。我暗恂,对12岁的孩子来说,盛饭是他自己的事情,我可不能帮他。我装糊涂,走开了。中午的时候,我打开电饭锅准备煮饭,发现稀饭还在锅里。我心想,这孩子可真够懒的,今天得让他尝尝懒的后果。我在厨房大声问,xx,这锅里的稀饭你还要不要吃啊?他大声回答,要吃要吃。我轻描淡写的说,要吃的话赶紧来盛,不然我倒掉煮中饭了。估计那天他应该是饿了,自己赶紧盛了稀饭一边吃去了。

 

朋友听了大笑,嗯嗯,这个办法太好了。

我接着说,承担自然结果不是惩罚,却比惩罚有效。回到洗衣服的话题,你想想,他不洗衣服的自然结果是什么?是没有干净衣服穿,他不洗,你不念叨,也不帮他洗,让他穿脏衣服。这个办法操作的要点有两个,一个是你心里不要有恐惧,不要一会担心孩子穿着脏衣服会不舒服,一会担心孩子穿着脏衣服上学让你没面子,你有担心就必然不敢彻底的让他承担自然结果。另一个是你心里要平静,如果着急上火,势必会指责抱怨孩子,引起孩子抵触。

 

朋友笑着说,这些担心我倒没有,就是有时候会上火。我想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奖励和惩罚是成人控制孩子的一种方式,是拴住小马的缰绳中的一根。奖惩的本质是“利诱”和“威逼”,孩子出于被诱惑或者害怕惩罚而服从成人,做某事或者不做某事都是由于外力的敦促,而不是内心的驱动,一旦失去外力,孩子便不受控制了。放弃奖惩,让兴趣和规则成为孩子的驱动力,这是迈向自律的第一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