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达:东嘎皮央——穴居的古格人(西藏新疆自驾游之二十)

标签:
古格东嘎皮央洞窟国宝纪录片穴居 |
分类: 旅游 |
来阿里,去土林深处的东嘎皮央是源于我在电视中看的一个纪录片。
记得当时看到满脸沧桑的老村长蹲在一座土石山下,满山密密麻麻的洞窟,老人无奈的讲述着这个被国家、专家们奉为国宝的洞窟的故事。
蹲着的老村长说:“政府告诉我们这些洞窟有很高的价值,是国宝,让我们好好看着,他们在旁边立了块牌子后就走了,经常是几个月也没有人来看看。一些洞窟塌了,下面的一些还被村民做了牛圈。我知道那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贝,我想把那些要倒塌的洞窟保护一下,想让大家把牛圈搬走,可和上面要钱,上面不给。一天来了些外国人,说要出钱保护起来。我和上面说了,上面又不同意……”
旁白说道:1992年,考古工作者所发掘的东嘎洞窟和皮央洞窟就在扎达县城以北约40公里的东嘎村和相邻的皮央村附近的土石山崖上,这是西藏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处佛教石窟遗址。集中在半山腰的3个洞窟中的东嘎壁画保存得较好。它的形成及其年代,目前在西藏的历史、宗教、文化档案中没有记载,是一个尚待解破的文化之谜。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洞窟壁画有近千年的历史,考古、研究价值极高。
看着电视中的画面,我想如果有机缘去阿里一定要去看看那些洞窟。而我的另一个感觉是,宁可让自己的房子烧掉,也不允许别人来救火,那是多么强烈的小农意识呀!
幸运的是,有一天我真的到了阿里,到了扎达,到了离东嘎村仅有几十公里的地方
一日下午,看完古格王朝最宏伟的建筑群遗址,我们开着车向40几公里外的东噶驶去。遗憾的是,一些本地人并不能清楚的说出东噶的准确位置,更不清楚那里有着他们的祖先留下来的宝物。
出托林镇,我们沿着扎达沟的碎石路前进,几公里后看到了一个歪斜的路牌,沿着指示右转不久后我们发现进了死胡同,碎石路变成了河床。跨越河床上岸后又走了几公里,我们都笑了,肯定走错了路,因为我们在解放军的农场里。幸亏不是什么军事设施,不然估计我们连人带车都要在这里好好休息了。
一个军官为我们清晰地指了路:沿扎达沟走25公里右转上山,到顶后再盘下即可到达东噶。
几经周折,沿着崎岖的山路到达东噶村时已是下午七点多,四十几公里我们竟跑了两个多小时。
看到眼前一座不算高大的土石山以及山上满眼大大小小的的洞窟。我的脑海中弥漫着两个念头,那就是震撼和失望。
我震撼千年前的古格王朝是如何在这里树起了一片繁荣,我不能想象在如此荒僻之处穴居的古格人用的是什么力量把佛立于山巅之上,并为之造好了庙宇,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请来能工巧匠在最好的洞窟绘制了精美的壁画。如今山下清澈的溪流以及溪流边的草场养育着东嘎皮央两个村子的二十几户人家,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这里曾经今发生过事情。有资料说,千年前这里可是古格的文化中心呀!
我失望的是,被渲染得多么多么有价值的地方竟然看不到丝毫被保护的痕迹,要知道不知什么级别的文物局把这里自豪的定性为“第二敦煌”呢。景区的管理者是村民,他们被称为“拿钥匙的人”。
我们在村中遍寻“拿钥匙的人”,无果。于是我们登顶看万窟之上寺院的愿望便不能实现,看山腰被几扇木门遮挡起来的洞窟中称为国宝的壁画之愿望更不能实现了。落日的余晖笼罩在石窟上,该是万千穴居人回家的时候了吧,那时山顶的寺庙会不会响起钟声、喇嘛们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的诵经声会不会弥漫在天空呢?
此时又想起了那部纪录片,对编导我有了一种敬仰,恍惚间我觉得哪部小片的编导是替历史在向世人哀嚎。
其实,如此卓绝、过目难忘的景致远观已足矣。况且,我们之中并无人深谙宗教、深谙古老的壁画……
回程时,起伏的山峦渐渐变成了剪影,而古格的空中却满布着奇异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