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传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
从这一天之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这天叫"青龙节"。
我的家乡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这天也是爸爸的生日。
每当青龙节到来,天不亮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喻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傍晚,人山人海,舞龙灯的队伍浩浩荡荡的走来。
奶奶说,爸爸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生的,所以给他用“龙”来取名。
龙灯在每家门前都会停下来,几个花旦打头阵,后面是十几个女孩子双手拿扇由内而外,由外而内的旋转。
然后是板凳龙,两个人扛起一节龙身龙头转出一个孤度,后面一节节的龙身紧随其后,一层层龙尾将龙头盘入中间,接着龙甩甩身子,龙头和龙尾渐渐舒展开,再在场中跑一圈。

青龙尾随其后,上半段身子是青色,下半段则由红白组成,远望去,似龙鳞。龙身浑圆,一个人举起一节龙身,舞动时,仿佛龙穿云层,上下翻滚。
经过哪里,爆竹就响到哪里,漫天飞舞的硝烟,迷漫整个城市村庄,闪闪的焰火飞散开,在空中化成淡淡的黑屑,落在地上,大家的头发上。
沸腾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空中做自由落体的焰花。
这一天是大人和孩子们盼望已久的,看着欢乐的人群,所有人的脸上都喜笑颜开。
我的家人也受到了喜庆气氛的感染,虽然心事沉重,但还是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一天的喧闹过后,街道归于平静,7点多了,爸爸还没有回来,今天是他的生日,一家人都在等着他回家吃晚饭。
三叔很不耐烦,嘴里不停地唠叨:“每天忙里忙外的,尽做无用功,吃饭都不早点儿回来。”
奶奶的脸阴沉沉的,一直不说话,妈妈不停地向大门口张望。
过了好大一会儿,门开了,爸爸一边走一边跟人聊天,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爸爸进屋了,他带回了一个老人。
这老人看起来有七十多岁的年纪,四方脸,满头银发,白胡挂颔,长长的银白胡子显得特别精神,一对深陷的眼睛非常明亮。
那种犀利的眼神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脸色红润,给人一种鹤发童颜的感觉,浑身上下没有多少肉,看起来精明干练,有几分仙风道骨。
但衣衫蓝缕,一件深蓝色的棉袄缀满了补丁,脚穿一双破旧的凡布鞋,一副风尘朴朴的样子。
进屋后,爸爸说:“先暖和会儿,吃点儿饭,我一会儿帮您找个住处,明天再赶路吧。”
老头还没有回应,三叔满脸不高兴:“你又多管闲事,还嫌自己的事少呵,再这样下去,家里开食堂算了。”
爸爸瞪了他一眼,三叔吓得一缩脖子,后半截话生生咽进了肚子里。
爸爸恭敬地跟奶奶说:“我刚才回来的路上,碰到这个老爷子打听道,说要去旗下营,离这儿还有几十里路呢,又没车,天这么冷,咱们这儿连个住店的地方都找不到,我就请老爷子回来吃点儿饭,暖和一会儿,到后勤给他找个住的地方对付一晚上明天再赶路。”
奶奶的脸紧绷着,没说话,只是微微笑了一下,礼节性地点点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