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忙的是爸爸,每天不停地奔波.
晚上,住在医院里.
早晨,天不亮就起床,轻轻来到爷爷的床边,摸摸爷爷身下的床单,有没皱,有没有湿,发现有问题,立刻换上干净的;
然后打来热水一边轻声跟爷爷说话,一边给爷爷洗脸、擦身;
接着是量体温、喂水……
叔叔们来探望时,总对爸爸说:“大哥,咱爸已经这样了,连一点儿反应都没有,你做这些事有用吗?你说话他也听不到,喂点儿水都流在外面,枕巾床单还得重新换,你不是自找麻烦吗?再说了,有专门护理的人,干嘛不用她们?”
爸爸总是说:“我相信咱爸会醒来的,喂点儿水是流在外面多一些,肯定也进了嘴里一些,有水就能多支持几天,他经历了那么多次战争都能死里逃生,现在条件这么好,他肯定会挺过来的。咱爸爱干净,万一哪天醒来,一看蓬头垢面的,他能不急?勤给他洗洗换换,他躺着也舒服,后背也不会磨坏了。护士们哪能这么认真?”
叔叔们一听就摇头,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听到他们小声议论:“大哥的脑子出了问题。爸能醒过来吗?他把自己熬死也唤不醒了。”

很多人劝爸爸多休息,爸爸总是说爷爷这辈子太辛苦,十几岁起就担起了养家的重任,天不亮就起床,背着近百斤肉,步行几十里路到城里卖了,走回来得到太阳落山,一天吃不上饭,喝不到水.
当兵之后更是几次起死回生,在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比起爷爷,自己做这些事根本不算什么,再苦再累都应该。
爸爸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一丝不苟地照顾气若游丝的爷爷。而且从不多说一句话,任劳任怨,没有要求叔叔们替他一天。
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孝
孔子在《孝经》中说: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
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

父母养育之恩,重于泰山,即使我们再忙再累,孝道也不能少。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父母为儿女所付出的心血、付出的千辛万苦、难以用语言表达。
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六十岁时,还能和父母一起吃饭。”
多年来,每当想起这句话,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
人生凄美的有些壮烈,时间如云一般飘过,再也无法找到如父母一样无私无微待你的人。再也没有像父母一样为你牵肠挂肚的人,而自己,无缘再尽孝道,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爸爸的行动,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孝的内涵,演绎着人间的正道。
每一件事看起来都那么微不足道,平凡得无法提起,
然而却彰显着平凡的伟大。正所谓“孝于亲,所当执”。
孝乃百善之首。

其实,孝道,无需惊天动地,也无需感天动地。
父母在的每一天,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恪守孝道,无须像王祥一样卧冰求鲤,无须像杨香一样扼虎救父,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