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看世界(446)

标签:
教育 |
有所忍,必有所不忍。明忍,始易明不忍。
这段揭示修行修性的话,融入了师父的职业素养和宽容胸襟,让我终生受益无穷。
每个人都是人,要获得人性的超越。超越外在的限制,不仅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通过去掉欲望,更清楚地看到事实真相,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了解别人。
内心对自己的超越,能让人在现实生活中更洒脱,不为眼前利益所限制,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清明,多一份智慧。更重要的是,这种超越能让人完成生命的觉悟。
生命,就像是一块金灿灿的黄金,闪着耀眼的光芒,厚重踏实。把它做成汽车,它固然有汽车的作用,但汽车绝对不能代表它作为黄金的价值。
做成戒指,做成项链,做成雕塑,都只是它的一种展现。每一种展现,不论看起来多么重要,也都是一种展现而已。
超越形式与身份的局限,找到形式以外的自己,找到不曾变化的我们,清明自在的心,让我们的生命展现出它本有的如黄金般璀璨的价值,照天照地,熠熠生辉。
超越自己,成为旁观者,看清事情的本质,抓住一样东西,就意味着同时要放弃一些东西。放弃和失去,始终是人生的大局。
不要以为得到了什么,其实人时时刻刻都是在失去,失去时间,失去生命,失去更多的财富,失去更多的机会。
观察“自心”和“外境”。只有对“自心”和“外境”的关系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才能真正知道“修行”的重要性。
当外境呈现在面前时,内在的心对面前的外境能够做到一念不生、如如不动,无论这些外境如何美妙或凶险,都不会导致心产生痛苦或快乐。
找安静的环境,让自己融入大自然,有助于身心的安静。
起初的辟谷需要安静的外部环境的帮助, 随着修行时间的加长,辟谷时慢慢脱离安静的环境,在繁杂的尘世中,做到心不动,念不生,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外境,都不产生痛苦或快乐。
减少了心中的欲念,同时也减少了能量的消耗,有利于安静地辟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