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眼看世界(443)

(2013-10-31 09:45:28)
标签:

教育

佛教是外来宗教。

 

佛教不讲风水,提倡万法唯心,佛弟子不得看风水。

 

http://pic18.nipic.com/20111215/6666128_151237054392_2.jpg 

 

《阿难问佛事佛吉凶经》说得很明白:“戒德之人,道护为强,役使诸天、天龙、鬼神,无不敬伏!戒贵则尊,无往不吉,岂有忌讳不善者耶!”

 

佛教认为受皈依,善护戒,厄难危害是帮助消业。 

 

佛教主张在生之人行德积善,修心养性,死后可升入天堂;希望潜心修炼,脱离尘世,以达到涅槃的境界。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境界。

 

所以,佛教寺院多建在远离尘世的僻静山林之中。高大的山峰成为人间与天堂的交界地带。

      

风水所追求的理想环境与佛教的天界在理性的成分上有相同之处。

 

所以在建寺院时还是依照风水规律而建的。 

 

寺院选址要选护法山,有竹木高墙尤为得宜,一切寺、观、庵都以大殿为主,大殿要高,前后左右要低,如后殿高于大殿,就是欺主……殿内法象以佛像为主,故佛像宜大,护法菩萨像宜小,若佛像小也为欺主。从中可以看出,佛教建筑体现了风水中的环境布局原理。

 

有些寺院香客云集,有些寺院则冷清无人,风水好不好,是寺院兴衰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也就是选址和对环境的利用。

   

寺院,是和尚出家修行和弘扬佛法之地。所以有两种需求,一是修行要清静,二是弘法要热闹,这二者是矛盾的。

 

寺院多有生存之需,故大多都是重弘法,收香钱。于是如何使寺院香火旺,更吸引香客游人便显得极为重要。

 

信众多得有高僧大德,游客多得有好景美名。

    

最重要的一点,建寺与自然和谐,寺院是解除烦恼的善地,建筑巧妙与山水相融,一到这种环境,便令人感到轻松美丽,便是好风水。其要害,则在于建筑不霸气。

 

人面对建筑,面对环境,心灵深处,会生出一种拟人感,或感到秀丽,或感到雄壮。如果建于山顶,则会过于霸气,会让人感觉高处不胜寒,内心产生称雄称霸和不安全的感觉,与佛教修心宗旨相背。

 

另外,《天台山方外志》与《明州阿育王山志》关于山源的考察,几乎是对风水理论中的名言“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注解和进一步论证:“山有来脉,水有来源,犹人身之有经络,树木之有根本也,水以地载,山以水分,考山犹当考水,知水之所由,后能知山之发脉也。

 

故堪舆家之言风水云:“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山岂为风水之止散?盖山之为气,风则散,水则止耳。”

对山水关系的表述也与风水理论相合,尤其是关于气非在山之位置最高处相聚的说法,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佛教建筑很少立于山顶之上。

   

    在风水学中,还有气、门向、气口、建造时间等等,非常复杂。

 

    师父的话峰一转:“让你来这儿,不是游山玩水的,也不是教你学风水的,是来修行的,是找一个合适静心修行的风水宝地,来让你自然辟谷的。”

 

风水确实存在,但是佛家修性不修命,佛弟子没有必要去重视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