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醒瑚灌顶,瞬间的感觉让人难忘。此时气流已经冲上了百会穴,到达督脉顶端,周天循环完成了半个圆。
气流在百会聚集起来,额前金色的光团忽然增强了很多,如正午的太阳,把整个身体都烤得暖暖的。

上丹田光越聚越多,不仅充盈脑海,眼眶、鼻、咽、双耳、牙齿内也都像是被暖暖的气流充满。嘴里不停地有甘甜的玉液回流。
之后便感到有一个沉甸甸的气团挂在鼻端和上齿间,慢慢下移,然后落入中丹田胞中穴一带,督脉、任脉之间的口齿间隔被真气跨越,头部的上冲下压感随之消失,同时下颚、下齿、喉咙、腔中穴内真气充盈,清凉舒爽。
气流由中丹田静静地淌入气海,在下丹田停顿下来。
从开始到回归,气流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汹涌澎湃,奔腾不息。由浩浩荡荡而平静祥和。就像一条发源于高山的江河,“河出潢关因有太华抵搞而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益增其怒号。”真是一番难以言表的景象;进入平川,回归大海,则是另一番景观。
在整个通三田、通三关的过程中,身体一直处于深度入静状态,寂然不动。而在体内,却是奔流不息的运动、是妙意佳景、是精气神的再造和升华。
风平浪静之后,身心舒爽,不愿放弃这难得的感受,循着任督二脉又是一个小周天循环,细心感觉阳脉之气与阴脉之气交感融和。稍加调理,便在上、下丹田之间形成一个类似太极图式的阳气与阴气交揉合抱的真气团,循循运转、流畅不息。
收功之后,很久不想拆盘,想起师父曾不止一次地讲到的小周天运行法,这一步的气血循环,是十分重要的境界。“揽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之中。返先天之纯阳,退后天之纯阴,复本来之面目,归自己之真性命。这是道家修行的根本,即“性命双修”。
心为性之源,肾为命之蒂,练心为修性,练肾为修命。心肾相交。水火既济,道医中认为:督脉能够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任脉能够总任一身之阴经,所以称为“阴脉之海。”
真气在任督二脉的循环过程中,通三田容易,通三关较难。三田在任,三关在督。上丹田泥丸,位于眉心入内三寸,穴在印堂,为藏神之处,上丹田主炼神还虚之地,在道为炼天元大丹之所;中丹田土釜,位于心下脐上之正中,主炼气化神之处,在道为炼地元神丹之所;下丹田华池,位于脐后肾前之正中稍下一寸二分处。主炼精化气之所,在道为炼人元金丹之处。
督脉三关,是尾阁关、夹脊关、玉枕关。尾闾位于尾巴骨端。“其关通内肾之窍,上行乃是一条髓路,名曰:漕溪,又曰:黄河。此阳气上升之路真气通过尾阁关也就是由会阴至长强穴间的下鹊桥时。最容易通过出虚恭而使真气底漏;第二关为夹脊关,又称辘驴关,位于两肘平行线与督脉垂直线的交点处,这一关也比较容易通过;第三关为玉枕关,比较难打通,因此一直被佛、道、拳三界誉为铁壁关。
这时师父是非常重要的,有师父指点引领着,不但能省去许多功夫,少走弯路。最重要的是保证不出任何偏差,万无一失。
当任脉三田、督脉三关全部打通以后。就能在一念之中、呼吸之间引真气循环一周,这就说明已经进入小周天境界了。
坐在原地,感觉到下丹田中真气渐渐充盈到整个小腹,气波不停的翻滚涌动,腹内温暖融融。再微微运转,小腹之中便隐隐传来“咕噜。之声不断,势如雷鸣!
就像是一股被堵塞了的洪流一样,一会儿卷起高高的波峰,一会儿又落入深深的浪谷下,上下翻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