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险机会比的角度谈谈房地产的投资价值
(2010-01-24 19:24:25)
标签:
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房价走势 |
分类: 大势研判 |
第一,这里不探讨自住的问题,因为自住不完全是一个经济问题。
第二,这里也不从任何道德、公义角度看问题,因为这种角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第三,这里只纯粹把房地产看做一个投资标的,并探讨其风险机会比。
好了,从投资这个单纯的角度,我认为目前的房地产市场风险远远高于收益。
这取决于2个基本的判断:
第一,房价已经有太多的泡沫,完全没有安全边际。
诚然,站在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来看,房价只会永远上涨(不战乱的话)。但是放在几年或者10年以内这个角度看,当前的房价已经没有任何投资的安全边际存在(主要指我熟悉的北京,其它地方我不知道)---也就是说,永远上涨的房价,在不正确的时间介入,套你个10年也是很正常事儿,那并不影响“永远”这个最终的结论。主要原因在于:
1,从我经常关注的几个楼盘来看,西四环一楼盘目前大约3万一平,100平300万。租金不过4000不到,那么租售比已经达到骇人听闻的1:750,这个数据代表什么是不用争论的。这个有点儿类似于股票的PE,在极度偏离正常区间后,故事可以继续说,但一定不要催眠自己认为他“真的很合理”。
2,与过去不同,房价虽然在任何时期对于老百姓而言都是昂贵的,但是从绝对价格而言,北京距离世界大都市的差价还是太过明显的(比如04年以前北京西四环的好盘不过7,8000一平)。但是经过最近的持续上涨,一套3环内的房子(100平算,下同)达到500万已经很正常,2环内1套已经可以超过100万美元了,这从绝对值而言已经不输给国际一线城市多少了。
有朋友认为物业税的因素导致国内价格比实际看起来的要便宜。有一定道理,但是一方面,与国际标准挂钩不能只看物业税,就必须还要看收入房价同比;
同时,美国的物业税1年不过1.5%左右的税率,且分布在几十年的支付周期中,比如70年一共需要支付200万物业税,那么是今天一次性拿出来200万贵还是每年出3万支付70年贵呢?当然是一次性贵!因为通货膨胀因素,今天支出的200万,70年后也许值3000万。所以如果一个支付周期长达70年的200万的溢价,用今天的折现值来看,最多折现为50万就不错了---也就是说,如果算上物业税,300万的房子也只不过看起来“便宜”了15%而已。
另一方面,我们并不能确定以后物业税不对现在的房子开征,特别是放到60多年的周期来衡量更是如此--那么,上述的无物业税带来房价低估,就又大大的减去一个折扣。所以今天就以透支70年“无物业税”的理由,来认为现在的价格正常,是没有道理的。
最后,物业税完全与地产泡沫无关。因为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台湾等发生过泡沫并最终破灭的案例中,都是有物业税的。而广东、海南几十年前的房地产大崩溃,则都是没有物业税的,所以物业税对于泡沫的衡量,几乎毫无影响力。
3,从投资收益而言已经越来越不具备吸引力,同时也越来越远离新兴中产阶级消费能力。300万的房子,每年涨50万,不过16%的收益率/年。但是2年下来绝对价格就上涨了100万,对于投资者而言16%很平庸,但是对于需要买房的人而言,则是2年里的绝对价格上升了100万,以此类推。有几人可以跟的上这样的上涨速度?
收入在增长是不错,但你是从年薪10万涨到15万,20万,30万。而房价则是以300万为基数,稍微一动就远超过你的收入增加。
4,经过这十几年的大发展,有钱的该买得起房子的基本上都有了,而且不少都是不止1套。还没买的,面对以300万为基数上涨的市场,能跟上的有多少?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在房价50万的时候,绝对值涨50万就是1倍;到了300万的时候同样涨50万的绝对值,才16%的收益,收益的吸引力已经大幅度的降低。
其实就像股市一样,并不需要精确的猜顶,也许是4500,也许是5000,也是6000才到顶。但是对于房价到底处于价值期还是泡沫期,一些简单的推论其实并不难得出结论的。
第二,对于目前房地产的未来前途不过是3种结局,而这3种结局都不是投资的有利方向。这3种结局是:
泡沫立刻破灭:这个不用说了,投资者立刻见上帝。
泡沫趋于化解:这种方式是说,房价基本保持平稳或者很小幅的波动,并且以时间换空间,通过几年房价的稳定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化解高房价的泡沫状态。事实上,90年代初房价飙升后,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一直到2000年后接近10年的时间后,才又迎来第二波强力的拉升期(万科从30多元跌到4块的故事还记得吗?其中就贯穿了这样的时代背景)。
这种情况,危害不大,但对于投资者而言,就是巨大的投入后一个非常平庸的投资周期。
泡沫继续推高直到破灭:这种方式就是不管不顾,房价继续高歌猛进或者脉冲性上涨,直到破灭。这种状况出现实际上就是博傻,就像猜顶游戏。结局呢?一定会有幸运的胜利者,就像大多数人会注定受伤一样。需要注意的是,房子这东西可不是股票,想卖就能几天出手的,这进一步增加了猜顶的难度。
最后,我强调的角度是,就投资行为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只看“可能的收益”。而必须特别重视“收益的确定性”以及“承担的风险程度”。
当潜在收益非常高,确定性非常高,风险程度很低的组合出现的时候,就是黄金机会。而如果潜在收益一般,确定性很差,风险程度很高的组合出现的时候,则很可能面临巨大亏损。介于2者之间,属于不过不失。
现在的房地产投资,到底属于上述的哪一种组合,见仁见智吧。
我最后想对目前看好房地产投资机会的朋友说的是,在房地产真的是一个闭着眼睛狂赚钱的时候,你在哪里?为什么没有发现那个机会呢?到今天如果你才恍然大悟的时候,请一定对自己的这个发现,报以谨慎的态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