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存档:对格力渠道模式的思辨
(2009-01-08 10:33:09)
标签:
格力电器个股研究空调渠道家电企业财经 |
分类: 个股研究 |
注:原文诞生于08年5月左右,是几次涉及格力模式方面的讨论,我摘取其中自己最关键的观点如下
第一部分,自己质疑:
我对格力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怀疑,无论是它说占领国内50%市场还是进军商业中央空调领域,我觉得都是可靠性比较高的
但就是它独特的商业渠道模式,我一直没法说服自己,因为根本不符合我的消费习惯-----当然,它的成功目前也是在小城市,大城市没啥进展。
但随着国美苏宁下乡,格力必然受到大的冲击:
乡镇的品牌忠诚度远比不上大城市消费者,谁便宜谁的竞争力就高,国美苏宁是厂家直接拿货,格力是从厂商到合资销售公司再到零售点儿,明显多了个渠道层级,也就多了道成本。
另外,苏宁国美完全可以暂时牺牲农村市场的利润率抢占有率,因为他们的现金来源在一线城市,但格力不同,主要销量来自乡镇和小城市,打不起价格战,特别是持久性的价格战。
而对国美苏宁来说,打死格力意义重大,基本上宣告生产商渠道模式的终结。所以我要是苏宁国美的人,一定有默契的先打死格力再说。
而格力要想在一线城市挑战国美苏宁,我看基本是不可能的-----那么大的城市,谁知道你格力的销售点儿再哪儿啊?格力的品牌影响力也没到消费者主动打电话查的地步吧?况且专卖店可选性确实很差啊。
所以,这点很困惑,也是我对格力最大的担忧。
第二部分,思辨:
就渠道本身的细节问题,确实没必要再深究,因为我们的信息和专业能力达不到更进一步的判断水准了
家电企业本质是技术型企业而不是营销型企业,格力的优势也在研发和产品,有这个基础才有后续的一切,正如苏宁有垄断的前提才有后续的一切一样
辩证的来看,格力也许面临苏宁国美的下乡的挤压,但这个困难,相比当初和国美交恶且毫无渠道根基的时候,其实已经减弱了很多,局面上可供周旋的余地也大了很多
继续辩证的来看,即使格力的渠道失败,也不说明格力的失败。正如前面的松下的例子,松下的渠道失败但并不影响它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公司
投资公司,其实就是投资稀缺性的赢利性资源,而格力的稀缺也是可见的:
中国有多元化的大公司,比如海尔美的,也有小而专的小公司比如小天鹅格兰仕,但只有一个大而专的大公司,就是格力
中国只有1个家电企业可以不受国美苏宁的要挟,并甚至过的更好,就是格力
中国只有1个公司既占领了家用空调的市场的垄断份额,又掌握了商用中央空调的离心机技术,就是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