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壁边缘
陈志龙
开发商不差钱,因为他们去年“吃饱喝足”了,信贷紧缩一阵能才扛得过去。新政的“高压”之下,有开发商给自己打气,也有“抱团取暖”的意思。但今天,我们透过融资能力最强、钱来得最容易的十家上市房企的资产负债表,即使今后每年都象2009年那样挣大钱挣快钱,也要15年才能还清负债。你还能说房企不差钱吗?
其实不奇怪,巴菲特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在赌博,而且赌得很大,有一群人在大面积地豪赌。”是因为他看透了中国式房地产的高杠杆游戏。开发商永远是借别人的鸡给自己下金蛋。央行不久前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去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2亿元,按25%的自有资本,开发商有两万多亿的负债,其中银行发放开发贷款逾万亿。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贷款继续增长,其中,个人购房贷款新增5227亿元。数据充分说明,“越赌越大”的开发商一刻也离不开银行的项目贷款和购房者的按揭贷款。而银行所有的贷款,其本质又是老百姓的存款,长期以来,就是用你的存款继续掏空你的口袋,让你心甘情愿地变成活该的“房奴”。
市场好的时候,开发商确实不缺钱,他们是强势的规则制订者。无论是让购房者就范的各种“霸王条款”,还是面对围着他们团团转的银行,开发商觉得自己是大爷。“10年、10个亿、(利率)下浮10%,”去年国庆节期间,一家开发商企业的老板当着我的面,对上门营销的银行开出了他的条件。而今天,一切又倒过来了。
2009年以来,伴随着“地王”频生,地产企业的扩张也最为疯狂。这种冲动型扩张使许多房企的资产净值仍然为负,资金链十分脆弱。开发企业赌注越下越大,那些赤膊上阵做地王,土地储备量大、战线拉得长、资金链繃得紧的房企,面对政策的紧缩,最差钱的也是它们。恒大股票不久前在香港上市时,其当家人许家印回首2008年,就心有余悸地说,如果不是金融危机改变了国内的政策取向,差点就玩完了。尽管在香港上市,获得了充足“粮草”,貌似不缺钱,现金流充裕,但“差点死过一回”的恒大,有教训在先,这次仍然挑头降价,以求有更多的现金在手。“主动降价吧,不丢人。”有网友如斯盛赞恒大的“跑得快”,称其“识时务”。恒大这时跑得快、能出多少货不得而知,但它推倒的一定是降价的第一张骨牌。更多的房企因为差钱,它们将困窘地站在峭壁边缘。
人们往往只记得繁荣的盛况,却记不住贪婪设下的陷阱。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伴随着管理层挤压资产泡沫的决心,也将是这个市场谎言和骗局败露的过程,各种乱象被捅破,真象精彩纷呈。它也将会应验房地产市场过热的一个共同教训、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任何异常扭曲现象都不可持续,每一个泡沫迟早都要破灭,贪婪者迟早都要转向恐惧。
(原文载新华日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