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的教训

(2010-06-27 19:39:02)
标签:

财经

分类: 时事评论

谁的教训

 

陈志龙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74edd20100j8co.html) - 谁的教训   转自新华日报5月26日B2版《财经评弹》栏目_逢关必顺_新浪博客

  财经评弹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经历了艰辛的历程。超过八百万人失去了工作,无数的小企业关门,上万亿美元的储蓄受损。年纪大的员工推迟退休,年轻人推迟毕业,企业家放弃了创业梦想,上千万的人们已经失去了家园,还有数以千万计的人的家园在跌价……造成危机的原因就是从华尔街到华盛顿的责任缺失。”

  次贷危机两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又一次“敲打”华尔街的银行家,他在纽约库伯联合学院向银行家们发表措辞严厉的讲话,发誓要对华尔街“进行彻底的改革”。奥巴马在讲话的最后说,“这个教训,不仅是这场危机的,而且是美国历史的。”回想这两年多来全球经济的波谲云诡,星动影摇,其教训对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殷鉴深远。

  华尔街的教训之一,是如何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千百年来,劳动创造了文明、财富和价值,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但是,在虚拟经济勃兴的年代,华尔街“天才的投资银行家”开发出多种衍生金融工具,金融产品被放大为高出自身价值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杠杆交易,任一环节的断裂便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当人们都不想通过诚实劳动获得报酬,企业不以做实做强主业来创造价值,而是以杠杆化工具来炒地皮、炒楼、炒期货、炒大蒜时,这不仅是经济发展根基的动摇,更是人类创富路径的迷失。

  西方金融监管当局长期迷信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要“让市场无干扰地发挥作用”,然而,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奉行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们重新认识到“市场并非总是有效的”。用奥巴马对大银行家的训话则是:“一个自由的市场并不是一个让人为所欲为的自由执照。”格林斯潘到国会作证时也承认,“错误地相信了自由市场可以调节金融体系”。“无干扰的自由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一直存在微妙的平衡,在危机状况下尤为重要。

  “大公司像强盗一样剥夺他们的客户”,“市场在黑暗处运转,商业模式依赖于蒙蔽消费者,监管机构无法监管,公众也无从监督。”“华尔街忘记了他们用来交易或者作为杠杆交易的每一美元、他们的高额工资和花红,都是那些普通家庭用来购买住房、支付学费、储蓄养老以及创业用的资金。”奥巴马敲打起“华尔街的肥猫”们一针见血、大快人心。他提出要加强对金融高管薪酬体系的管理,金融机构要更透明,要实施强有力的“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而这些问题,我们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金融高管动辄数百万上千万的天价年薪,凭什么拿那么多钱?投资者受美轮美奂的精装印刷品上欺骗性条款的误导,买理财产品被“腰斩”和“血洗”,出现巨额亏损却投诉无门,这些都不是个案。

  当前,全球经济在货币当局无限注入流动性后,出现了技术上的脆弱性复苏,数以万亿计的纳税人的钱用来拯救经济于水火。后危机时代,重建一个透明的现代金融体系,强化并完善金融监管,对可能产生“大规模杀伤性”的金融衍生品进行有效的管制,保障和防止权力的滥用,是监管当局的使命和责任。

  从某种意义上说,奥巴马的教训,也是我们共同的教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