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江苏—苏州--同里古镇(下)

标签:
走遍中国同里古镇南园茶社范烟桥《圣经》 |


这天黄昏的时候,突然路路发信息来问说:在哪里?【路路 见 (原创)走遍中国----江苏--南京--爱德印刷厂】告诉他:在苏州旁边的同里古镇。
他回说:猜你可能就在这一带……后就又告诉说,他此刻正在路上,公司派他跟一车PE管到苏州的某工地。
问他:这种货到付款的现场你应付得了吗?他回说:所以公司让在没有接到指令之前,即使已经到达了苏州的工地,也先不能卸车;而且如果有人想强行卸车,我可能还得报jing。之后他就又说:这可能就是徐总答应我老爸老妈要栽培我的内容了,好吧,看我这次会不会被人砍死……
问他:那你完了要不要过来找我来玩?他说:就是想去找你玩呀!不过得看这边的事顺不顺利……
就对他说:不顺利也可以说一声,帮不帮得上忙不知道,过去陪你壮个胆总是可以的,挨砍后的人有人陪着说话,可以死的慢一点。



可直到第二天中午,也没再收到路路的信息。就忍不住打电话过去问,对面的声音却是各种的迷糊游离,软得就好像是棉花糖,路路说:昨晚车坏在路上了,折腾了整晚,天亮才到的苏州……这会儿刚才打发了司机找酒店睡下。
问他货卸的顺利吗?他说:顺利!这边的人特痛快,一见到我就打款过去了。后又说:真是太好了,第一次办差就这么顺利……他们要真是赖着不打款,我就得立马又把货拉回去,这么一来我就一天一夜都没得睡了。天哪,要那样的话,我可能回不到南京就得去死了……
问他:那你还要不要过来玩?他说:应该去不了了,公司让赶紧回去跟下一单……还是你好,我怎么没有早点认识你呢?
原想的是路路要来,就去买两张票,带他到古镇的哪哪都去一下。这下好……省了。







古镇上最主要的一条街道,应该就是进南门后正对的中川路。所住的青旅在中川路口的左边;而正对着的中川路口右边,是一片叫‘明清街’的商业区。明清街上的石条路面、两旁店铺的建筑造型、以及店铺门前高挑起的各色旗幌等等,样样都是仿着明清时来的;而其间店铺所售卖的商品,除个别几家有在卖南货糕饼,其它就统为全国一体商品的分卖场了。
把200米左右的明清街绕一圈后,正好就又回到了中川路上。稍微往前,旁边有个古戏台,古戏台前的小广场上正在施工,却连续几天都有看到古戏台上有人在走场。那些演员不扮相、也不化妆,就只随着导演的口令,在台上或东或西地来回走着;而没有口令的时候,则就只得一直那么站着,面无表情的对着台下一众和和气气的大爷大妈们……可见艺人不易啊。
据说同里古镇老早就已经是,国内拍摄影视剧的外景基地之一了。镇上常年住着各种的摄制组,当红不当红的星们也时有现身,于是他们,就也成了镇上居民们闲来要看的热闹之一。
却是看那古戏台本身就很漂亮了,想从前每每逢年过节时连日开大戏的场面,该是更热闹、且动人的。



往前再不几步就是中川路的尽头了,自那左转往西,不很远就来到了古镇的‘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这里是纵横水路的一个岔道,恰三桥呈‘品’字坐落水上,形成了一个通环;又三桥造型皆古朴小巧,于是,就莫名的有了吉祥的象征。
说是镇上的人们,老早就有了来此‘走三桥’的习俗:即孩子满月时来走,祈平安;男婚女嫁时来走,祈好合;老人诞辰时来走,祈长寿,等等。却是而今来走的内容就更广了,什么祈升职加薪、解套脱单等等的,也都想靠它。



而后往南走,过升平桥到东埭一直走到底,会看见一家‘南园茶社’。据说这是一家源自清末的茶社,起初叫‘福安茶社’,后因陈去病、柳亚子等人在此商讨成立了进步的文化团体——南社,后人为以纪念遂才改称了‘南园茶社’。
茶社为砖木结构,分上下两层,四开间的门面。因为是刻意修缮恢复的,所以里外一切建筑本身、雕花装饰的木作门窗、八仙桌、靠背椅、一旁的百宝架,以及用镂空木作的屏墙隔出的小雅间等等,就处处都透着了晚清的调调。
上楼凭窗看座,随便叫几件茶点来品尝……尝过感觉味道也就一般般(该是已经被广式茶点惯出毛病来了)。却是看一旁保温瓶的竹蔑外壳,越看越觉得有味道。
凡传统的茶馆、茶社多就也是书场,南园自然也不例外。靠墙的评弹书台,被一旁的留声机和各种的老物件衬着,民国风扑面。只是表演要分时段,得等茶客多了才会有。而且说是现如今,单凭散来的客人养不起茶社,主要得靠接待涉外团体才能维持。意思是,得让老外们来听评弹……好吧。







因为‘南社’,后就有亦为同里人的范烟桥,又与人创办了个‘同南社’。却不是为要唱对台戏,而是因为仰慕!那一个‘同’字,就鲜明地表达了以文会友,且拥护其反封建、反专制等进步宗旨的立场。虽然同南社的影响逊于南社,而且范烟桥本人之后也加入了南社。但在当年,他们确也曾兴极一时,文人入社者有超500人之多,而且前后发行文刊达十年之久。
说起范烟桥,乍看名号会全无印象,但说到他作词的两首歌,却全球华人该没有不知道的,——《夜上海》和《月圆花好》。这也就一眼便知,此公为‘鸳鸯蝴蝶派’中人。
说是范烟桥小时候不喜欢看正经书,偏爱看老妈床头的弹词等一些闲书。却为防父亲知晓,又只得于晨、晚间偷偷摸摸地在枕边看,因此之后就看坏了双眼……却也有了大成,成为了当年文坛他们那一派的一员‘快笔手’。当时的他不但创作发表了很多的小说、文集,还帮忙改编过很多的电影剧本,比如《西厢记》《秦淮世家》《三笑》等等。后剧本拍成电影,反映叫好又叫座,且因此就捧红了当年的影后周璇。
——记得上世纪的80年前后,电视上曾播过一部香港拍的黄梅戏版《三笑》。当时十岁左右,自然是听不懂黄梅戏的,却依旧津津有味的由头看到了尾。为什么呢?因为当年新疆的电视节目就只一个台,而且每天还只从19:30播到22:30,——天还亮着电视上就‘雪花’了。所以,当年无论电视上播什么,就都能津津有味地一直看下去。
范烟桥故居在一条叫范家埭的弄巷里,是胡乱钻巷子时偶然发现的。他门前的简介牌上有《月圆花好》的词谱,正好对这首歌很熟,就仔细地看完了几块简介牌上的所有内容……又想到曾经唱红了这首歌的周璇后半生的跌宕,难免唏嘘。
摘《月圆花好》的歌词以为纪念吧:
浮云散,明月照人来
团圆美满今朝最
清浅池塘,鸳鸯戏水
红裳翠盖并蒂莲开
双双对对, 恩恩爱爱
这园风儿向着好花吹
柔情蜜意满人间……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没有人能以智慧、聪明、谋略敌挡
耶和华(神)。
因为真正的‘智慧、聪明、谋略’都是自 神而来的,是经得起一切考验,而亘古不变的。而其它一切所谓的‘是’,则会随着时代、地域、族群等等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因素变化而变化,会产生自相矛盾,亦会自我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