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江苏--南京--爱德印刷厂

标签:
走遍中国南京爱德印刷公司宋耀如《圣经》 |


2012年9月30日
礼拜天
晴
一大早人就走光了。今天是中秋节(企业却没给大家准备月饼,也真是干得出来),转天就又是国庆节了,所以企业宣布:即日起放假一周。倒是以现金的方式发放了100元的过节费,却又没给说明是让过哪个节的。
接下来的几天还跟以往一样,办公室那边留了个值班的,而宿舍区这边就只剩下了个我,我们互不干涉,自己顾自己。
南京这边想去的地方都已经去过了,也都已经还清上半年的借债,那么往下,就可以考虑继续上路了。于是就趁放假的几天,各种地查了一下‘江苏省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并都一一做了攻略。(深感到了急速发展的网络带来的便利,想之前2006年旅行开始之初,网上还很少有旅游信息,甚至有些地方的信息还彻底空白着,而仅这么几年的时间,网上的信息就已铺天盖地了)


那些天,还去了一趟江宁区的金箔路。原想去参观一下‘南京爱德印刷厂’的,不想手上的地址竟然已经过时了,原厂址已被移为了平地。问附近的居民,说是早于四年前,公司就整体搬到开发区那边去了,具体位置却说不上。
南京爱德印刷厂,——是一家专门印刷《圣经》的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中国教会恢复正常聚会后,《圣经》需求量激增。于是不久后的1988年,在各界各方的推动下,终于就促成了‘南京爱德发展有限公司’和‘联合圣经公会’(UBS)合作,一起组建了‘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开始专门为需者印刷《圣经》。
后随公司发展,至二十多年后的今时今日,该公司印刷的《圣经》已涵括了近百种文字的多个版本,且远销至全球七十多个国家。据说年销售量,可能早经是全球《圣经》印刷企业之冠了。
印刷《圣经》的纸张比较特殊,其纸质非常柔韧,虽薄近半透明却极不易破损。国内正版发行的《圣经》,用到的就几乎都是这种纸张了。不知道国内有没有生产这种纸张,听说是,全球凡《圣经》印刷企业用的纸张,都是由‘联合圣经公会’免费提供的。所以,当我们以低廉的价格购得一本《圣经》时就该明白,其实可能成本都不止这个价的。


那么,‘联合圣经公会’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得从一个故事讲起……
十八世纪末的英国威尔士乡间,住着一双虔诚的基督徒夫妇、和他们可爱的女兒Mary
Jones。 母亲常给Mary讲《圣经》里的故事听,Mary也总是听的津津有味。但他家很穷,家里买不起那个时代的《圣经》,而且Mary的父母也都不认识字。
Mary曾问过母亲,怎么才能得到一本《圣经》?母亲告诉她说,首先得有钱,买得起;然后就还得识字,能看懂。从此,Mary就每天开始向
神祷告,祈求能获得这一切。
后来,Mary先是有了上学的机会,但要每天徒步往返两英里……她对此却全不在意。而且,她还开始帮邻居做些零碎的工作,以换取些近乎象征性的报酬,并將所得一点点的存起來。——如此整六年后,她终于存够了买下一本《圣经》的钱。
后她就揣着钱,徒步二十五英里去到镇上的牧师家,要求购买那本她魂牵梦绕了多年的《圣经》。可令人遗憾的是,牧师家里的《圣经》都是人定购的,并没有富余的。于是失望的Mary就忍不住痛哭起來,且边哭、边向牧师讲述了这些年她为此的付出……牧师听后深受感动,决定优先让出一本来给她,以了其多年的心愿。

Mary那天离开后,牧师的内心久久不得平复,深为她渴求《圣经》的事迹所感动。于是,之后他就开始为此奔走,以Marry的故事,去游说一切遇见的达官显贵和教会的领袖们,呼吁大家出钱出力,设法印刷更多廉价的《圣经》,以供给那些广泛的、贫穷的圣徒们。
感谢
神!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1804年,终于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圣经公会’。而后又百多年,世界各地也都纷纷成立了圣经公会。至1946年,随着‘联合圣经公会’的成立,终使其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机构。该机构目前的工作,已拓展至了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其工作目的就只有一个:以最便捷有效的方式,向全球尽可能廉价地销售或分发《圣经》。
(好多年前,有朋友从泰国带回一个纸袋子,里边装着一本中文《圣经》和几份关于福音的小册子。他说这些是在曼谷的夜市街头获得的,跟人聊天得知,他们每天晚上要送出去四百份,而像这样的点在曼谷有好几个)

联合圣经公会的工作之一,是要把《圣经》精准地翻译成全世界尽可能多的文字,以符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阅读需要。为此,每个译本的翻译工作,公会就都要找来相应最优秀的圣经学者,来联合完成;且最终定稿也都要通过多重严格的审查。所以,当我们查考《圣经》时就会发现,那么厚的一本书,其中却几乎没有错别字,甚至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
1810年,《圣经》被首次完整的翻译成了中文。但当时的发行对象却主要针对的是海外华人,国内有人若想得到一部《圣经》依旧是困难重重,而且原本廉价的《圣经》经过漂洋过海后,也就已价格很不菲了。
那么后来是谁改变了这种情形呢?——是‘宋氏三姐妹’的老爸宋耀如牧师。他回国发现这种情形后,就开办了‘华美印书馆’,以专门印刷中文《圣经》,于是一下就降低了国人拥有《圣经》的门槛。(之后他以此不断的扩张产业,且为同为基督徒的孙中山长期提供革命经费,这些就都已是另话了)



国庆节收假返工后,立马就向办公室递交了辞职信。也是在那几天,一次蹭办公室网时,不小心被领导看到了怀里的笔记本。该是背着笔记本干苦力的人还不很多吧,就引得他好一通稀奇、各种的盘问。想是反正要走了,就明白告诉他:我是这么这么这么……这么回事。
然后直到三周后离开前,就公司上下几乎所有人都要跑来提问题……也无怪乎就是:一、中国哪里最好玩?二、这些年一共花了多少钱,钱都是怎么来的?老板徐总说的话要再商榷,但人家的态度是真诚的,他说:我服气的人不多,却是打心眼里服你……(心的话:哎呦喂,看您说的……您要是把您那亿万资产分给我点儿,我立马就能让您服气的人来服气您了)


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月中旬的一场长达数天的连阴雨后,大家立马就都默契的穿上了外套。也是那些天,收音机里传来了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天哪,百多年了,中国人终于开胡了。
——是一年多后才买到《蛙》的,此前每次进书店去,人都说脱销了、根本进不到货。买到《蛙》的当天,顺便在街边的板车上又买了一部盗版的莫言作品合集。之后的好一阵子就尽看这些了……
能用简单而流畅的文字,明白地讲述很复杂的事情,这不但要有很深的文字功底,人还得极聪明,可能还得有些良知之类的东西。读好的作品一定是能被展开思考的,哪怕平时再不愿意思考;能思考些什么东西不重要,思考是否能愈发清晰也不重要,及至读完整本书后,思想已混乱到不能辨南北,然后就把书直接砸到角落里让去落尘,也不重要。
重要是,思想那么混乱久了,该就能产生一套只属于自己的认知。这种认知对不对不好说,但起码就不会再轻易的人云亦云了。这就是读好书所能得到的东西,也就几十块钱还想怎么样?
听说莫言写作不用电脑、全凭手写。挺好,不仅能练就一手好的硬笔书法,还不用考虑‘敏感字’的问题。


2012年10月23日(重阳节)
礼拜二
晴
一早,收音机里的邓煌说:南京人今天要登高、要赏菊、还要吃糕……吃什么糕都行,关键就是要取‘高’字的好意头;今天的南京人应该就不会吃小龙虾(下)了,因为昨晚宵夜时已经吃撑了。她还说:可惜大多数南京人不知道,广东有一种东西叫‘虾糕’,意头更是好的厉害:随便瞎搞(虾糕)就都能瞎‘高’(虾糕)。
这天发生了一件事,即使许多年后的此刻想起,心里也都还耿耿的……
下午时,几个人挥汗如雨的装完了一辆车后,有个工友来了句:真是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就顺口跟了一句:你吃奶用得了这么大劲儿?当时正好路路走过,听到后就指着我大笑道:这是你该说的话?你算个
X 的基督徒啊……
古代欧洲封爵时,受封者要单膝跪地,听分封者先给讲一通关于‘要誓为人间楷模’的期许。之后,分封者会猝不提防给受封者狠狠地来一记耳光,且厉声警告道:我今日教训你的你需得牢牢记住,永不得懈怠!——基督徒在受洗归
主时应该也如是,而那‘一记耳光’给出的警告则是:记着,从此你就是个基督徒了,你的一切言行就都必得要成体统,因为天上、地下时刻就都盯着你哪!
但人总难免会懈怠、会一再的犯错,于是自然就常会有‘一记耳光’狠狠地扇来!且质问道:你所谓的信仰,就造就了你这么个货色吗?是你的信仰本身无能无力,还是你这个人根本就差劲到谁都救不了了呢?你这个德行,还好意思再宣扬你所谓的信仰吗?
《圣经》上有这样教导道: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于我们)都不相宜,总要说感谢(神)的话。——《新约
· 以弗所书5:4》
废话说多了,难免会显得人轻浮;随意的信口开河,起码就不显得庄重了;即使偶尔为之,也定会削弱以往留给人的好印象。管住自己的舌头,是人生极不容易的一大功课。甚至可以说,人与人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谁更有能力约束自己的言语。(此刻的我可能一天说不到五句话……感觉也挺好)
事情跟路路无关……但之后的两个人,却再就没法像之前那么交往了,碰面时都开始客客气气,说话也只说些必须要说的。的确是有些尴尬的,却一时又无能突破。但能明显感觉到,路路好像一下就长大了。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暗中送的礼物,(可)挽回怒气;怀中搋的贿赂,(能)止息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