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山东--胶州--印象

标签:
走遍中国青岛胶州胶州北站《圣经》 |


2012年4月27日
礼拜五
晴
早上醒来的时候,房间里的人都已经走光了,应该一样,也都是给青旅劝走的。然后突然就莫名的感觉到了凄凉……偌大个青岛,竟然找不到一点点的立锥之地,而身体又不是很好(体重已然超过了80),身上又没有多少钱了;还眼看找工作也不会顺利,又方圆好几个省内都没有一个熟人……真正贫困交加、又无依无靠的感觉。
哭肯定是不至于的……但一点点想吃过点好的后就去死,还是有的。
好在昨晚已经做了决定,知道今天该干什么,所以也就不至于惊慌失措。然后就起来按部就班的洗漱、出去吃早餐、回来背包下楼退房……之后乘车去到火车站。日记上记着说,第一次在售票厅的自动售票机上买的票,感觉跟在地铁站买票差不多,就只多了一个查验身份证的程序。


青岛——胶州,动车票价20元。9:16发车,9:50就到达了胶州北站。那可怜的北站就那么孤零零的存在着,连周围的农田都躲开了至少一华里,而各等的建筑更是还远在,差不多要继续乘火车才能看到的地方……(有一点点被放逐了的感觉)
站前一侧的公交车站里,停着唯一一辆开往市区的208路车。倒是一上车就开了,但那之后每几百米一停,去到市区的时间,感觉跟从青岛过来用到的时间就也差不多。至于公交车沿途的景致……一个不知道几线的小城,又能指望有什么赏心悦目的市容市貌呢?
经司机师傅提醒,在市区内的老火车站附近下车。为什么在这里下车?因为想看一下能不能碰到先一天来的浩。他之前有说过,火车站附近有一家小旅店的掌柜姓刘,因为他也姓刘,所以上一次来胶州偶然碰到后,就在这家住了好几天。
老火车站附近就一丁点大,有几家小旅店也几乎能一目了然,所以一家家地问下去,很快就找到了刘掌柜的那家(特没有成就感)。问掌柜:那个姓刘的朝鲜族人有没有住在这里?掌柜说:是挺高的那个人吗?他住这,可这会儿不在,出去了……不然你也住下?刘掌柜说话的时候吞吞吐吐,目光在飘忽,声音也有些不自然。因此断定,浩应该有来过,却不一定有住下;也可能昨晚住了,但一早就离开了,而且没说还要不要再回来。
不喜欢那周围的环境,所以就跟掌柜打个哈哈,后就离开了。有些事情它就是个‘事儿’,不做点什么,心里就总会惦着;而做过后随便有了个结果,也就放下了。



很清楚跟浩玩不到一块儿,两个人的目的点完全不同,玩法自然就也不同。唯一相同的,是都不会随众,所以反而更就有理由玩不到一块儿了。
而且浩有些怪癖……他外出的时候,好像特别不想直接用手拿、或摸如何东西,所以就总戴着手套。而他那手套,却是从五金店里买的那种两块钱/双的线手套;还有就是,他好像也很怕街上的灰尘会从裤管进去接触到皮肤,所以就每出门前都会先用橡皮筋扎住裤脚。(不然你就穿运动装,裤脚直接就扎住了,但他不!他还就只穿灰色西裤)
因此,就可以想象一下了:一个一米八几的大汉,裤脚用橡皮筋扎着,手上戴着工地上用的手套;又头戴一顶遮阳帽,不离身地背着一个runner的小双肩包……然后大步流星的满世界乱蹿着。这个形象谁会愿意跟他一起?
再就是,据多年旅行经验,总结出了一句将来必定会流芳百世的至理名言:如果没打算百分之一百二(120%)的迁就人,那么,长时间的旅行最好选择自己一个人。
——你什么亲戚朋友、什么发小战友,统统没有用。彼此顶多能忍十天半个月,再之后,拿刀互砍的心思就都会有!即使那些一路上同历过生死,且各人心里曾暗暗发誓:但凡日后对方需要,必将以性命相交……的,情况也差不多;而且过后同样会有意的少了接触。因此,以防害人害己,最好选择,孤单上路……


从站前的那条短街退出来走上胶州路,随便选了一边,后往前走不多远看到一个什么单位的招待所。那附近好像正在拆迁,有些屋子已经拆了,有些却还住着人,于是那招待所就有些前后左右跟谁都不靠了。一是觉得这样的地方应该没人会去住;再就是看到二楼的窗户上贴着‘免费上网’几个鎅字,算是满足了基本需求,就直接进去住下了。

2012年4月28日
礼拜六
晴
明天是礼拜天,得找个地方做礼拜,所以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去找教会认门儿。胶州市区一共就那么一点点大,所以很快就在市中心医院对面找到了(教会地址是在网上搜到的)。
猜的……百多年前的这里该是一所天主教教堂。教堂不大,是哥特式风格的建筑,门窗统都是那种子弹头形尖顶的;以上二层钟楼的撑柱间隔、以及顶部,也都是尖顶的。但与之相连的教牧区部分,却好像是一所德国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青砖筑就的两层小楼朴朴素素,以上多斜面的红瓦楼顶上,仍还存留着曾经屋里壁炉的烟囱。只是这楼已经太旧太旧了……


从教会出来,确定了一下大方向,后就胡乱地在街巷里蹿着往回走。期间路过了一个叫‘鑫古城’的地方,感觉应该是在跟风建一条复古步行街,一头已经搭好了一座齐鲁风格的石头牌楼,而街里那些各种白墙黑瓦的建筑,却就实在看不出风格了……不过都好,起码属于是在作亮化嘛。
后就又经过了一下云溪河……据说从前的云溪河还挺宽的,河上能行船,河边可垂钓。有南方的竹子运抵了胶州湾,可直接雇小船一路沿河送至每一个贩场,所以老辈的胶州人,会将沿岸的好些地方都直称‘竹竿场’。但后来因为疏于管理,河道渐就淤堵了……直至近些年才又开始大力整治,清了淤,并给沿岸建了护堤,这就才又使云溪河活化了。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人冒失说,这是圣物!许愿之后才查问,就是自陷网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