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2023-12-22 13:20:18)
标签:

走遍中国

河南

郑州

胡辣汤

《圣经》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2012年4月7日   礼拜六   

乘上午10:20的班车返回郑州……之后打算在郑州停两天,一是因为刚爬过了嵩山,得让肌肉歇两天;二是因为明天是礼拜天,得找个教会从从容容地去做礼拜。(下一程要往陕西西安去,要是今天走到那肯定就晚上了,而那么一路鞍马劳顿,明天肯定就没精神聚会了)

郑州很有意思,作为可疏通中国南北西东的、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凡有自称出过远门的国人应该就都有经过过这里。也曾无数次的经过过,但‘脚踏实地’这才是第二次。上一次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末,那次在郑州也只呆了两天,过境转车而已,之后就往上海去了。
其他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的火车站附近有好多好多人,有足令人匪夷所思的那么乱……再就是,下车后被人领到了不很远处的一家私人小旅店去住,因为那人说,没有介绍信也没关系(那时候住店是要出示单位介绍信的),她会让掌柜说是家里来的亲戚。
而住下后,却见那家的女掌柜整整骂了女儿两天。因为女儿怀孕了,而准姑爷是个才第一次上家来的回族小伙子,而且家世太过一般……那女儿长得还行,在她妈面前大气都不敢喘,就只低着头里里外外不停地在干活;而单独面对我的时候,却敢揪我的耳朵让喊她姐。
——那一年17岁,在流浪……【见 (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往事--流浪(下)(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小时候,老妈曾在火车上当列车员【见 (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兰州--家史】。她当时几乎每次出车回来,就都会带回一堆‘河南郑州’的东西,最多的好像就是大米、鸡蛋和一些蔬菜。这些东西在当时的新疆见是都能见到,但一要凭‘票’,二是价格很贵,所以于普通的工薪阶层确就都成了难题。而老妈带回来的这些却既不需要票,也不用花很多钱,就比如鸡蛋好像只要一毛钱/枚……(当年总听她这么说就记住了)
所以,那时心里就给烙下了个印记:河南郑州是个好地方,好吃的东西又多又便宜。

但也是在那个年代,却又被另类的一些关于‘河南人’的信息困扰着。表现是,但凡小朋友们之间开始闹矛盾,就必会互相指责对方是河南人(尤其是那些少数民族的孩子,所有的汉族人在他们嘴里就都变成了河南人,而且还就都让姓了‘王’)。
没有谁真知道河南人到底怎么了。于是之后的很长很长时间,孩子们每闲得没事就开始河南人‘拼图’。而至于那些拼图信息的来源,大家既不关心、也不会怀疑,因为提供者事先已经用‘向毛 x 席保证’宣誓过了。于是,之后那么拼着拼着就发现,河南人果然是麻烦大了……(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首先是,河南人都吃老鼠!而且要生着吃的,因为他们喜欢听老鼠惨叫的声音。但因为害怕会被人发现,所以他们一般都是在天黑后才吃的。(试想,黑灯瞎火里,老鼠在惨叫,而忽明忽暗的昏灯,把用筷子夹着老鼠的河南人哈哈大笑的身影映在了墙壁上……)总能有小朋友把这个场面描述的一次比一次细致,于是,男孩子们就都竖起了毫毛,而女孩子们更就会被直接吓哭。
而之后的结论是,因为老鼠只会在墙根儿出现,所以要是有谁没事总看墙根儿,他就一定是河南人无疑了。(这个说法在当时的新疆流传很广,大人们什么态度不清楚,但孩子们对此是深信不疑的)

——其次是,河南人都是骗人精。流传最广的‘证据’是,他们常拿一些很便宜的东西到牧区去骗牧民,比如用一小盒火柴换走人家一只羊,等等。(这种事情应该真的发生过,但关不关河南人的事就不知道了。而实际的情形是,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些山区里的山区里,诸如火柴、糖、盐、茶叶等等的这类物资,依旧是极不易获得的东西;而禽畜却特别的不稀罕,所以说是供求双方各取所需好像就也行)

——最令人无以辩驳的坚实证据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发现的,所有收破烂的必就都是河南人。所以每看到有来收破烂的,孩子们就会一起围上去不厌其烦地问人家:你是不是河南人?而99%的回答真就都会说‘是’;而偶尔一次问人家是哪里人,人家说是驻马店的人,孩子们就都还要问人家:你家那里是不是离河南很近?

而统统这一切给我造成的困惑是:河南人这是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不在自己家好好地吃大米和鸡蛋享清福,而要跑到新疆来吃老鼠和收破烂呢?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长久以来,自内地迁往新疆的汉族移民,最多的应该就是河南、四川两个人口大省的人。而相对河南人,四川人的口碑就要好很多,大家一般都只说‘这些人可真能吃苦!’。而关于河南人被妖魔化,突然就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刚到广州时,听广州人对湖南人的议论……谁家要是丢了什么东西,主人肯定就会叫骂:一定是湖南头偷的!而谁家要是买到了不耐用的东西,就也同样会叫骂:一就是湖南头做的、一就是湖南头卖的!总之,最衰就是湖南头!

之后有问过一个广州人,为什么不好的事就都要安在人家湖南人头上呢?那人倒也大度,说:因为湖南挨着广东,曾经的广东人见到最多的外省人就是湖南人,对其他省份根本就没有概念,所以对他们来说,天下除了广东就只有湖南了;再就是,人永远就都是这样的,决不会承认自己蠢,只会想办法为自己的蠢找替罪羊,于是无论多么荒谬的理由就都可以被拿来做抓手……
因此,就任何地方的人都可能会成为某个地方的‘河南人’。(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中午12:00到达的郑州,下车的地方距离郑州火车站很近。之后一边朝相反的方向去、一边就在想:回头要从这走人,最好就住这附近算了,何况此刻正烈日当头。正那么走着想着,突然刚刚擦肩过的那个人转身回来问说:你是在找住的地方吗?一个人?那那边正合适你……说着一指马路对面的一个高层建筑群社区,而那社区大门口正立着几个‘公寓房日租’的广告牌。没住过这种地方,好奇,就跟那人去了。

社区大门内,两边有好些小商铺,而最前面的几家就都是那种日租房的接待处。被领进其中一家,里面正在喝茶的掌柜见了一笑,道:你这是从哪来,脸怎么那么红,快把包放下,先坐过来喝杯茶。
——掌柜的公寓房在哪、房间怎么样、房费多少钱等等都还一概不知,但却就已经打算要住下了。不单是因为累了,真就是因为掌柜的这几句家常。至今都觉得那掌柜的声音很特别,很磁性、很温和,很从容,听的人感觉很踏实。

公寓房80元/天,在10楼的某个单元,从掌柜那里拿了钥匙自己找去就好了。那感觉很有意思,楼层里有住家、有办公室、有理疗店……于是,用钥匙去开门就有了些光棍回家的意思。房间里应有尽有,愿意的话甚至可以买菜回来到阳台上去自己做饭。而最妙的也是那个阳台,前方全无遮挡,视觉极开阔,可以俯瞰到半个郑州……(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2012年4月8日   礼拜日   

一早,先往位于人民路光彩市场附近的教会去做礼拜。教会地址是上网搜到的,昨天黄昏下楼吃晚饭时来认的门,居然距离住处和‘二七罢工纪念塔’都很近。这边的教会真兴旺,7:00去到时堂里就已经坐满了,只被安排在了走廊里;而再过一会儿,连堂外的院子里就也都坐满了。
该是音响设备出了故障,咝啦啦的音效实在是没听清楚几句。可那又怎么样呢,知道自己跟所有的弟兄姊妹们一样,都是同心合意来敬拜 神的,就好了。其他都只是形式。(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礼拜结束后,先到火车站去买好了第二天往西安去的车票。之后照惯例,到火车站附近的‘德化步行街’去转了一圈……(来到省会城市,不上街去转转说不过去的)
可步行街挨着火车站会是怎么个效果,人怕是不用过大脑也都能猜到,——人潮涌泳 + 环境极度的脏乱差!步行街上随处可见环卫工人在打扫,可他们前脚离开只几分钟后,刚打扫过的地方就又会给丢下一层垃圾。而随着正午的炎炎烈日,那些未及清理的垃圾在热的作用下被蒸发出难闻的气息,且无限串联地弥漫在了空气里……天哪,说如滚滚恶浪可能有些夸张,但如阵阵恶潮,则肯定是没问题的。
——还能怎么办,赶紧就随便买些零食回公寓了呗。(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河南,于整个华夏民族的几乎每个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我们认同的华夏之祖,——炎、黄二帝,都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
而后经阪泉之战‘血流漂杵’的惨烈后,原炎帝开创的‘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于王’的局面,被黄帝‘作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匹配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的世道取代,遂‘天下乃治’。后人称黄帝如此行,是为‘有道’。
而后华夏文明发展,意识演变,期间大部分时候也都处于河南。尤其在我们自‘有名无姓’往‘有名有姓’的进程中,可能很多姓氏的根就都在于此,比如已经被文献圈定了的陈、林、李、何、许、蔡、黄、郑等姓氏。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溯源华夏民族,可能每个人都是‘河南人’。不管你愿不愿意。(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河南,真就不算个旅游大省,她也不是全无资源,而是太不具有特色了,无论风土、无论人文,好像随处可有替代。甚至这里的气候都不特别,冷是真冷、热是真热,却冬天不用暖气、夏天不用空调也都能过。这里的人说话,南来北往的也都能听懂;这里人的穿着也全不见有惊艳,说土的掉渣也是冤枉了他们,可要不是现如今大家普遍都时尚了,他们该真就好不到哪去,看那随时随处都有人打赤膊的架势就看得出了。
而最离谱的是,这里连‘吃’都没什么真正特别的。既不比南方的粤菜、淮扬菜精致,也不比北方新疆啥都烤、东北啥都炖豪迈,甚至不比云贵川湘,辣的过瘾。还千万别提什么馍或面,周围的陕、甘、晋都有天下闻名的面食,就他们这里没有(河南烩面比刀削面、牛肉面、臊子面如何?)。真的是想破了脑袋,才帮他们想到了一个‘胡辣汤’……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小时候,曾无数次地听老妈说,她每次跑‘新郑线’到郑州后,都会以小烧饼佐胡辣汤当一顿饭。因为经年累月,她甚至能历数当年郑州火车站附近各家胡辣汤的不同,比如有的辣味重,有的精粉浓,有的则每次去汤里的加料都不一样,等等。
问老妈为什么叫胡辣汤?她说:多放了胡椒肯定就辣了呗……问她是不是只有郑州才有胡辣汤?她说,不是,因为她在陕西、山东和淮北等地也都有吃过。还说,他们的作法大致相同,都是用羊肉、羊骨熬的汤……但因为那些羊都不如新疆的好,所以就要猛下香料盖它的膻味……之后出来就成了胡辣汤的效果。但郑州的胡辣汤里加的配菜比较全乎,除了牛羊肉,还有面筋、菌菇、木耳、豆皮丝什么什么的,所以老妈就比较钟情这一口。
——但当时一直觉得,被足够的‘胡辣’麻痹了味蕾,还哪里辨的出其它食材的味道呢?直到多年后偶然吃到……嗯,确是别有风味。

而感觉搞笑的是,现如今的胡辣汤竟以‘宫廷御锦汤’的名号,上了某知名的美食推荐(想这些人也是太小看宫人们的伙食了)。而更搞笑的是,之后的将近半个月,因为不知道早餐点什么好,竟就一路点着‘宫廷御锦汤’从陕西省直吃进了山东省。(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行为纯正的义人,他的子孙是有福的。
                                ——《箴言20:7》

行为纯正即不会自取灭亡,子孙就亦不会因其受累。这跟混得好不好无关,却在乎平安,而且要拉长时间轴才能见最终的分晓。基督徒只要在乎这是 神之应许,努力使自己行为纯正就好,其他的只管交给 神,坚心信靠就好。因为信仰伊始,我们已经就不断的有 神与同在的见证了。(原创)走遍中国----河南--郑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