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山西--晋中--平遥古城(印象)

标签:
走遍中国山西省大同平遥古城《圣经》 |



2011年10月29日
礼拜六
晴
早餐后打车去到火车站,对售票窗口里说,想买最早一班去平遥古城的车票。窗口里却回话说:那也得到下午了……你就不如先去太原,之后从那转一下车。人家说的显然是对的,却是嫌麻烦,就坚持买了下午16:30那趟车的票。
有大把时间需要打发,就去把行李寄存在了寄存处,后只挎了个小包往公交车站去,打算照惯例,乘公交车对大同市来一通随便上车、随便下车地胡乱观光。在公交车站看站牌的时候,突然开来一趟双层巴士,就直接上了车。









大同属于几线城市不清楚,但此刻的城市正在大搞建设,而且也已经有了万达广场之类,也看到正在建设中的古城墙……之后决定下车的地方,是看到不远处的街里,有一座造型古朴的塔楼和一所教堂屋顶上的十字架,想去看个究竟。
在魏都大道上的某站下车,之后朝那个方向一路穿街走巷,最后竟就来到了一个尚在建设中的广场、和一条同样在建设中的复古步行街上。那里有一座全木的四柱三间单檐牌楼,形制典雅,工料考究,很有些气派。门楼各枋上均饰有云烟板,且满雕,主门楼上雕二龙戏珠,左右次门楼上则为龙凤呈祥。主门楼上又有匾,上书‘下寺坡街’。
步入牌楼,即是那个还在建设中的华严广场。华严广场,当然就是华严寺前的广场了。而一路寻来的那座塔楼,即为寺内的华严木塔,说是建好后允许参观还不到一个月。
建设中的华严广场主体业已基本完工,实话说,堪称宏伟、大气。广场以辽宋时期的建筑风格为蓝本,中央设一座龙饰灯具造型的大型喷泉;相对华严寺正面的广场主体景观,是一座造型精美的悬空廊桥。廊桥连起了两边、及两厢对称的,一组形制古朴敦实的建筑群;而两厢的建筑前,又相对分立着九双面容安祥、仪态端庄的持枝侍女灯柱……真正古韵浓郁。





看到广场全景后的第一反应是,这地方日后绝对会有剧组来拍戏;第二个反应是,妥了,这么一期、二期、三期……N期的一直‘期’下去,光这个项目应该就能让大同忙活好多年。
而稍让人感觉头疼的是,旁边那条复古步行街的风格怎么就给改了……变成了全国一体的模式:青砖小楼三两层,飞檐覆黛瓦;大红灯笼门前挂,江南塞外一家。而且街里店铺的经营内容也都全国一体了,或是休闲、运动服饰的品牌店;或是云南的工艺品店;或是藏式的工艺品店(其实这些统统都是从义乌进的货),等等……全没有看见一样完全属于大同的东西。
街上居然还有一家山寨的青年旅舍……想想,山寨又怎么样呢?人家既然挂了青旅的招牌,绝对就会按照青旅的路子经营,没准儿会比青旅作的还青旅。之前是不知道,知道肯定会过来试一下的。
从复古街折回,沿华严寺南墙外的小巷往西,穿过一片正在拆迁的老民居,不久就看到了大同西区的基督教教会。没别的,只在门口看一眼就好,愿爱我们的
神,与我的这些弟兄姊妹们永远同在!阿门!
后就在那附近,以一碗加这又加那的刀削面打发了午饭。却一吃完就开始犯困,就哪都不再想去了。之后强打精神在周围又转一下,终就感觉没意思了,就乘车回火车站,到候车室里打盹去了……





火车准点发车……却晚点到达。到达平遥已是次日凌晨近1:00了。平遥火车站非常小,全就是个火车站的‘样品’的意思。所以,就也不会有人上心,——出站后的街上连辆TAXI都看不到。
那辆破三轮车该也是犹犹豫豫那么过来的,就好像是不能确定我付不付得起他的车钱。三轮车师傅是个中年人,个子不高,很瘦,且一看就是那种特老实的人。他问我去哪里?反回他:我要去青旅
· 郑家客栈,你知道那里吗?他点头说知道。就又问他过去要多少钱?他说:8块钱。

很快就被三轮车拉进了古城……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平遥古城里竟然不见有路灯,巷道里整个黑漆漆的,感觉分分钟要出事的那种。于是,就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真的是都已经开始让耳朵辩声了……
师傅也不吭声,只专心地在踩他的车。而在那漆黑、寂静的巷道里,就也只夸张地回荡着他那辆破车的各种异响。于是好像突然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在这样的夜里,路上就只他一辆三轮车?该是因为白天交警根本不会让他上路,怕他的三轮车突然散架后会往外蹦零件……
但不管怎样,终是被人家给顺利的送到了目的地。——却是不好运,青旅里的明白人都已经睡下了,前厅里就只留了个看更的大爷,而大爷是一问三不知的。(也是犯傻,大爷您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吗?那我就该直接睡在前厅里好了,反正背包里有睡袋……其它一切到天亮了再说)
——可我却给退了出来,并叫人家三轮车师傅帮忙给重新找住处。而且因为怕他不给帮忙,还故意不先把那8块钱车钱给人家。却不想,人家师傅竟吭都没吭一声,就又拉起我在那黑灯瞎火的古城里转悠起来。让那空空荡荡的街巷里,又响起了那辆破三轮各种的‘吱扭’声。
在之后的大约半个小时里,师傅帮忙给叩开了两家客栈的门。嫌弃过一家后,终是住在了叫‘东来顺’的第二家客栈。——后就把身上所有的零票统都给了师傅。


2011年10月30日
礼拜日
阴
早晨,先搬到了青旅 ·
郑家客栈,住进了四人间D6,30元/床位。上楼,房间有两个男孩正在收拾行李,准备离开。随便聊了几句,他们说刚从西藏下来,也正打算要开始在‘中国各处’走走。(这就是喜欢住青旅的原因,总能碰到些敢想、能动的人,且完全不需要解释什么,都懂)
跟两个男孩互道珍重后下楼出来,即开始平遥古城游……
国内有点名堂的古城镇,多就都已经(或正在)被开发成了旅游景区。其中有直接在进入时就收门票的,比如江南水乡的乌镇、西塘等;也有可以随意出入,但在其中一些景点上收门票的,比如丽江、大理,和此刻的平遥……还有一种,是本来不收门票,但后来鬼迷心窍了开始收,却又被内外一通叫骂声后被迫改邪归正的,比如湘西凤凰……
平遥古城里的景点有一大串,
可以在参观各景点时单独买票,也可以一次过买联票;各景点的票价各有不同,联票却是统一价:150元/张。算下来当然是联票要划算些的,所以虽然知道不可能全都去,但还是直接就买了张联票。




先说说对平遥古城的整体印象……
中国的陕、甘、豫、青、宁、晋,统属于是黄土高原;也统属于是黄河流域汉文明的发祥地。黄土高原是个神奇的地方,有一种说法,说是因为地球自转扬起了地上的尘土,后终得有个落处,——于是,就成就了中国的黄土高原。意思是,全世界有相当部分的土,会不断地落在这一地区。——但这一地区却普遍缺水。意思是,有土也没办法充分地耕作。这就好像云、贵、川、湘、粤的一些地方,水文极丰富,却是没有足够的土(地)耕作……也是悲催得要紧。
所以,晋人就也都跟黄土高原上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于永远灰黄的主色调里(即灰黄的远山近景、灰黄的空气、灰黄的建筑等等),那么灰头土脸的活着。真的,除非锣鼓喧天、社火秧歌雄起,否则再就难让人看到他们会热血沸腾。





阳光、空气和水,是生命的三要素。但这里缺一样,怎么办?当然就得无所不用其极地去获取了。于是曾就亲耳听到人告诉说:年轻时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花超过4个小时,翻山越岭地去给家里担水……所以,不勤劳根本活不下去。
——而这样的境遇,自然就也大方不起来了。之后,人性的自私一再生长,渐就生出了许多的奸诈……总会有绞尽脑汁的‘聪明人’能不劳而获,久了就成了榜样,于是地方上的人就也都‘聪明’了起来。而与此同时,凡事设防的意识,就也逐渐开始根深蒂固;而设防的本领,更就也越发有成效了……自古而今,这一切被都积淀在了骨子里,以致行时再就没了知觉。
——于是,有些平遥民居的屋顶就会仅有朝里的半边。此为祖训: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把落在自家的雨水收集起来就好了,绝不去过问别家有没有条件收集,因为过问了可能就会有是非。而且,单边的屋顶内低外高,外高的部分既可抵御黄土高原随时的飞沙与寒风,又可因平墙无处借力阻贼人攀爬,让家里多了几分安全。再有院子里房舍紧凑的布局,即明白地告诉人:我们只居家过自己的日子,并没有什么‘地方’去管别家的闲事。




但长此以往必会人心涣散,这又怎么可以呢?只要有人开始思考这类问题,解决的办法就一定会出现……统治阶级以礼教管治民众,拿来有选择的解读,并灌输给治下的民众,且立起标杆,即可。这世上的大多数人是不惯独立思考的,所谓三观趋向,不过是或想当然、或人云亦云罢了。而面对礼教之高大上,则更是瞬间就会被打懵,就会当了真,就会有人成了楷模。
——比如不很远处有个地方叫运城,那里曾有个人名叫关羽 ·
关云长。这人晚上不好好睡觉以养精蓄锐,好第二天更有气力投入征敌的工作,他却是把八班倒的哨兵赶走,自己戴起夜视镜,在两位嫂夫人的门外读起了《春秋》……于是,果真就成了一代楷模。
总之,将一切的贬义词 + 一切的褒义词 +
一切这一地域楷模们的言行种种,即造就了黄土高原上人的性格。依这样的性格生成沿袭的文化,后体现在建筑、民用、民俗等一切方面,即成就了眼前的平遥古城。好与不好,见仁见智。
前面提过的,小时候生活在同样是黄土高原的甘肃兰州,记得那时的许多风物,跟此刻在平遥看到的几乎一模一样。所以,走在古城的街巷里,常就会有周围的一切尽都熟悉的错觉。比如随便走进背街巷里的一处老宅院,能一下就知道他们卫生间的大概位置;而看一眼厨房,也能一下就知道大概哪个容器是盛醋的,等等。因此,常就会错觉根本就曾是这里的一分子,离开的时间过久了而已。
但,感觉还是更喜欢有水的南方,因为水轻柔有灵气,不似这黄土高原,多是些凭臆念觉悟的刚直。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房屋钱财是祖宗遗留的;惟有贤惠的妻是
耶和华(神)所赐予的。
两者都是恩典,但两者又都极容易被当作是理所当然的。真智慧是当凡事感恩,那样就才会有珍惜、就才会有善用。人太多的不幸,就是忽略了已然拥有的,而去追求那些其实并不合适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