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北京--天坛--圜丘坛(冬祭)

标签:
走遍中国北京天坛祭天大典《圣经》 |





2011年10月22日
礼拜六
阴
或者是因为秋燥,这段时间总是每天一亮就醒,而且之后就再睡不着了……起来拾掇拾掇出门,一大早就来到了天坛公园。
(地铁5号线可以直达天坛东门,这是自天通苑往市区一众景区去最便利的一程)
天坛公园门票15元,联票35元。这次得买联票,因为票里联的是天坛最主要的三个景点:祈年殿、回音壁和圜丘坛。要是连这些都不去瞅一眼,来天坛还有什么意义呢?
周末,公园里东门附近、以及稍微往前的七十二长廊处,一大早就聚满了人,而且还多都是本地市民。他们或晨练、或晨玩着,使园中显得一派市井祥和。该是从不早起遛弯儿的缘故吧,所以就也全不知道这其中会有那么多的‘高手’,什么跳绳的大爷,玩空竹的大妈,成群踢毽子的、舞剑的、端太极球的,围的里三层外三层唱京剧的,盲推牌九的……等等等等,——统都玩到了一个水平!就是瞅着像模像样、全不是蒙事儿的那种。
很有看头,所以就很在那一块儿逛悠了会儿。之后才开始游园……





自东门进,满园一通游逛后,从西门出……这是攻略上推荐最多、也是最传统的一条游园路线。可以这么玩,但这么写就没意思了,甚至可以直接找‘天下文章’来复制、粘贴。这天比较好运,恰有某大学的师生来上现场课,就跟着很听了一阵儿……
老师的课讲得真好!他该是已经不知道来天坛多少次了,对这里的每个地方都了如指掌,而且了解之细微真有些匪夷所思……他们应该是建筑工程、或设计专业的,所以老师会指着每座建筑上的每个构件,反复仔细地给同学们讲解关于它们的制作、功能、特点、以及历史沿革等等;完了还要讲整座建筑的结构、用途、历史、以及相关的人文轶事等等。
因为老师真的是非常懂,所以可以深入浅出地、极口语化地给同学们作讲解。而且因为老师是北京人,口条特利落,讲话能把每个字都咬清楚……所以稍微认真点,听他那么一段段地讲下去,之后说没学到东西,那该完全是不可能的。
因此,就打算用跟老师学到的东西,以明、清两朝皇家冬、春二季祭祀的步骤为线,串起天坛的各景点建筑,这么来交一份作业……(感觉及格没问题)



北京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等诸坛,其中以天坛最闻名,因为这里是明、清两朝皇家大祭(即冬祭天、春祈谷、夏祈雨等等)的场所。天坛总占地面积约273公顷,据说是全世界目前现存最大的一处古祭祀性建筑群。
天坛的整体格局,依天圆地方的文化理念,呈北圆而南方。天坛,是‘祈谷坛’和‘圜丘坛’两坛的总称,‘祈谷坛’居北,‘圜丘坛’居南。‘祈谷坛’,顾名思义,即为祈求五谷丰登之场所,此称‘孟春祈谷’(孟春
,即农历正月);‘圜丘坛’,则为祭天,祈佑国祚之场所。


先说‘圜丘坛’祭天……祭天,被定在每年‘冬至’时。因为《史记 · 封禅书》中记载道:迎长日之至(日头最短的一天将要过去,迎接日头渐长的开始到来)。礼制讲究‘北尊南卑’,故紫禁城里,天子坐北朝南;但在天坛,北尊的却是‘皇天上帝’,天子反要以南进北拜为是。
祭天大典的情形大致这样……
——冬至祭天的前五天,天子要派亲王一级的人物到天坛来,巡查办妥大典准备的一应事务。比如,天坛上下有没有被拾掇的焕然一新;大典所需的礼品、祭品有没有采购到位,且都收拾妥当,等等;(到底是自家的天下,办要事还是得用家里人)
——祭天的前三天,天子开始斋戒……吃素、不抽烟、不喝酒、不娱乐、不近女色、不理刑事(积点德),等等;
——祭天的前二天,天子会命人在祝版上写好祝文(即要对‘皇天上帝’说的话);
——祭天的前一天,天子就要乘御辇抵达天坛。他要亲自各处地巡视一遍,并要再审阅一下祝文(大典上是由他来朗读祝文的,所以要看一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啥啲);之后还要到‘皇穹宇’去上一回香……(因为那里供奉着‘皇天上帝’之神位、和皇家列祖列宗的牌位)
这么一通折腾后天子也就累了,后就往西侧的斋宫继续去斋戒。而那些礼部官员、及各等执事们,则要连夜开始布置祭坛、摆放祭品等等……他们该是就整晚没得睡了。




让官员们先忙着,这里交代一下上面提到的‘皇穹宇’……
皇穹宇院落,在圜丘坛北面,是圜丘坛的正殿。殿宇外观形似圆亭,以上为蓝瓦鎏金顶;以下为蓝琉璃槛墙,且槛墙上绘有最高等级的描金双龙合玺。其整个殿围三有其二为砖墙,只南向开门一面的三分之一,为木作菱花格隔扇窗墙;大殿由檐柱、金柱各八根支撑,以上为贴金二龙戏珠的天花和金龙藻井;殿内金碧辉煌自不必说……而整座大殿是坐落于两米多高的汉白玉台基上的,且台基周围又都有石栏护板。
——这些是那位老师一口气说下来的,中间一点没打吭。
联票上没有标注皇穹宇,却明示有包围它的那院围墙,——回音壁。所以就也不用指望能免费参观皇穹宇。
回音壁,壁高3.72m,厚0.9m,壁顶覆着蓝色琉璃瓦;整个壁围正圆,圆直径为61.5m,周长193.2m。壁为磨砖对缝砌成,且圆形弧度十分规则。因此,据说若两个人分站在墙壁两端言语,彼此是可以清楚听到的。但此刻的现实情形却是,因为修葺不易,致使壁面上已然不够光滑了;又壁前总人满为患,必会紊乱音波,所以声波环壁游走的功效已然大打了折扣。
同样遭遇的,还有殿前甬路上那所谓‘三音石’的三块石板。说是从前有这样或那样的声音特效……如今却要等风轻云淡、月朗星稀、夜深人静时,才好尝试操作。

还得再交代一下天子此刻正在斋戒的那座斋宫……天坛有内、外两重坛墙,斋宫位于内坛的西天门附近。斋宫占地约四万平米余,有护宫河沟两道,宫墙两重;其中内宫墙四周有回廊,可供皇家禁卫夜值时遮风霜、避雨雪。可见斋宫内外防设重重,禁卫森严。
按说天子祭天前,是该在斋宫斋戒三日的。正是因为天坛位于郊外,安全保卫工作难能万无一失,所以就把斋戒的地点分为了两处,——于紫禁城内另设一处斋宫,称
‘内斋’;天坛的斋宫,则称‘外斋’。
斋宫坐西朝东,其中五间正殿也是坐西朝东,而非紫禁城的坐北朝南;再就是,包括斋宫在内的整个天坛,所有建筑物的屋顶上都铺得是蓝色琉璃瓦,而不是代表皇权的黄瓦……这是因为,天子此刻面对的是‘皇天上帝’——天父,因此要让出‘北’的尊位;又要让一切屋顶都是‘敬天’的蓝色。




——日出前七刻,时辰到!斋宫内鸣太和钟,天子起驾往圜丘坛去……及至,太和钟声方止。而圜丘坛上,又鼓乐声起,大典正式开始!
——圜丘坛东南角上,有圆形‘燔柴炉’一座,炉高九尺、径七尺,由绿色琉璃砖砌成。乐声起,负责燔燎的官员点火,开始燔烧一只刳净的牛犊,此称‘燔柴迎神’;同时,西南角上悬升天灯三盏(巨型灯笼),使坛内通明如白昼。
(但现如今就只能看到一根灯桅,说是另外两根让袁世凯给废了……敬天你都敢不上心,还想当皇帝?看看人家乾隆当年,三盏天灯给少悬了一盏,直接就革职了相关的一众官员,统统给发配去了伊犁)
——此刻的昭享门(南门)外东南侧,天子正在一顶被称作‘具服台’的大帐篷里更祭服。之后,便自昭享门左门进入,登圜丘坛至二层拜位,准备行礼……




圜丘坛,圜通‘圆’,为天;土之高,为‘丘’;故‘圜丘’,祭天之土堆。圜丘坛高5.2m,周长534m,为三层石坛,各层栏板、望柱、台阶俱为汉白玉;顶层坛面铺文叶青石,除中心‘天心石’为圆形,其余包围各圈均为一块块的扇形石砖,且重重为天数,——即包围天心石的第一圈砖有九块,第二圈十八块,第三圈二十七块……至第九圈八十一块,此称‘九重’(‘九’为最大天数)。
又有,三层坛周围各有栏板,一层为七十二块,二层为一百零八块,三层为一百八十块,共计三百六十块,正合了周天三百六十度……总之就是方方面面都极其讲究。
再来看一下祭祀中圜丘坛上的摆设:顶层的天心石上为主位,——面南背北设‘皇天上帝’位;以下第二层为从位,——东、西两侧设日月星辰与云雨风雷位;各主、从位前,又都皆陈列有玉、帛、三牲(整牛、整羊、整豕)、及酒、果、菜肴等供品。
(老师强调说:注意!天心(石)之位,乃皇天上帝之神位,凡人万不得登临。
却立马就有同学指着问说:可你看那些人不都争着在站天心石拍照吗,皇天上帝怎么不管管?
老师平静地答说: 上帝悲天悯人,只道是不知者不罪)
另外,圜丘坛以下南面的东西两侧,又都各设有编磬、编钟等礼乐器物。适时,由皇家礼乐部遵规制奏《中和韶乐》、献祭舞。(韶乐,最初只为颂扬‘乐舞止干戈’之帝王德行,后却成了一切皇家大典的礼乐)



——此刻,天子就位,文武大臣也都早已列班整齐,祭场上一片庄严肃穆;
——礼乐起,天子于乐舞中上前遵制行祭礼……迎神、献玉帛、进俎、敬祝文、三次献爵、受福胙、送神等等(先跪拜皇天上帝,行三跪九拜礼,上香;再跪拜其它诸神,也都要行三跪九拜礼,上香);
——至送神礼毕后,祭祀中用到的一应祭品,就都要送燎炉焚化;而天子则需亲至‘望燎’位,行望燎礼(即观望焚化祭品的过程,以确保敬献神明的东西能给落实到位,不要被谁给截了胡)。此刻,礼乐当奏《佑平之章》……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得着智慧的,爱惜生命;保守聪明的,必得好处。
那什么是智慧和聪明?就是以敬畏心为前提的,一切正直,良善,勇敢,对事物本质的洞察,对凡事的独立思考,以及不依附任何人或势力的信心。以这样的态度生活的人,
神必会保守他,无妄的灾祸也必要远离他。他会不会大富大贵不知道,但他一定可以活得很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