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北京--清华大学

标签:
走遍中国北京清华大学清华校训《圣经》 |



2011年10月21日
礼拜五
霾
打算在本周彻底结束北京游(在北京三个多月了,该结束了)。计划要去的地方就还有两个:天坛和清华大学。今天本来是计划去天坛的,可起床前拿手机看时间,却发现今天是周五……一直有想到清华去混得听堂大课的,可要明天再去,不真就变成了‘终于想上学,却赶上个周末’的现实版了吗?所以,就临时把计划调整了一下,今天去清华。
清华大学,位于海淀区 ·
北4.5环,挨着圆明园遗址。自天通苑搭乘地铁5号线转10号线、再转4号线到圆明园站,后走上中关村北大街,不一会儿就可以来到清华大学的西门。
说是清华大学有九道门,却只西门最能引人来打卡。究其原因,该是这座上书着‘清华大学’字样、1933年建成的西门;和进门后一直往里就能看到的那座,所谓清华的‘二校门’,——上书着‘清华园’字样、于1909年始建的牌楼……两座分别建于清华大学成形阶段和建校起源的‘门’,在同一条线上;且两座门,都真正地见证了这所百年名校一路走来的沧桑历史。



可来到后才得知,校方为保证校内正常的教学环境不受影响,出台规定:除周六和周日,其它时间一概不接待参观。正不知如何是好,突然身边冒出个同学来搭讪,问说:要进吗?给10元钱我带你进……问会给他带来麻烦吗?他说:不会,因为制度仅有效于大门口;而且自它出台,相应的对策就也已经同时出现了,这是制与反制永远的辩证关系。——那就完全没有理由拒绝建议了。
可接下来,却出现了一点点小尴尬……路边停着几辆没上锁的破单车,同学自己先推了一辆,后对我说:你也拿辆车,咱们骑车走。
于是就开始挠头,后对他说:我这辈子骑单车和电动车的时间加起来,都还不足24小时……
同学先一愣,后马上说:也没事,我带你……
也就五分钟左右吧,前行拐个弯到学校的西北门,单车直接就骑进去了。停下的地方是‘近春园’附近的荷塘月色亭边,分手前问同学,这么一天能赚多少钱?他说:不一定,我们有两个人,谁没课谁来,我们有在网上发布,会有人主动到西门来找我们,所以我们不能空场。
望着同学离去,脑子里突然闪现出几个词:务实,能动,时代性,前途无量……同时,就也想到那些还在西门外望门兴叹的人们,他们中有带孩子来的一家人,也有独自前来的一个人。说到底,该都是些深信‘唯有读书高’、且或多或少有些心不甘的……也挺好,无论如何终归是关乎求知。而不像那些爱权的,要到中
南 海门口去逛悠;也不像那些爱钱的,要到央行门口去逛悠。



荷塘边,正有老师带着一班学生在写生。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围塘散坐着,在画纸上涂抹着那一塘残荷、以及周边岸上那些尚绿的松、柳、柏。
给他们授课的是一位中年老师,形象全不见有大师范儿,倒极像是等下要去买菜,完了要赶回家去做饭的样子……这就对了!小时候大家还住平房时,曾就亲眼见到过一位画界的什么权威,挑水回家走半道上,扁担突然断成了两截,于是他人直接就傻在了当场……所以任你是谁,你也首先就是个要面对生活琐事的人,那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好了,不要装。
中年老师游走在同学中间,不时这样、那样地各种指点着。距离远,听不到在说什么,但声形并茂该没有问题,因为看他的动作确是有些小夸张……这也是对的!他的职责就是授业解惑,为达到这个目的,他给现场表演个胸口碎大石都是应该的。


明白的,归根结底清华是一座学府,而不是景区。所以,就也不必说一定要去到哪里、一定要看到什么,谁也别打扰,就那么静静地走过,去感受一下这所名校的校园氛围,就好了。
这是一通真正的胡乱转悠,大方向往东,然后就彻底的跟着感觉走了……先是稀奇于身边那一幢幢只三两层高、红砖青瓦的小楼。这样红砖外墙的小楼早已不多见了,尤其是墙上还嵌着那种弧形大窗的……别的不说,就只看那外墙上布满了的爬山虎,已经给训练的懂得摆造型了,该就可见其年代之久远。
——但却仍不见颓意,反而像是历史感强烈的一件件‘作品’!能随时地娓娓道来,这里曾经建设时的用心良苦,和之后经历的无常种种。于是就会给人一种感觉,似乎只有这样经历的学校,才是值得被信任的。






已深秋,校园里的银杏树黄叶纷飞……不知校方有意无意,但效果确是很妙,任随黄叶自然飘落并不做什么,于是,那干干净净的街道上就给大大方方地添了些颜色,堆了些装置,多了一道风景。
更妙是,校园里安安静静,身边明明就是一条四车道的马路,却远近都听不到半点行车的声音。于是,附近的树林里、侧路的长凳上、或某一处台阶下,等等的几乎随处,就都偶尔能看到有人在捧读……真又‘随处’的那么理所应当。
清华大学初称‘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是晚清政府为公派留美学生设立的预备学校。后1925年,学校设立大学部,至1928年始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所以至此刻(2011年)恰逢百年。
来之前没做功课,所以开始不知道。后是被满校园‘百年校庆’的贺幅提醒了,就才随便走进了清华路上的一家文具店。果然,文具店里堆满了各类纪念品,什么徽章、图册、书签、书卡、金碟、玉屏;什么广告衫、折扇、绣品、织件等等等等,应有尽有。想想也是,百年一遇嘛,还不得发狠的让人纪念一把!——于是,就买了一对杆上丝印着‘百年清华’的钢笔。
(后年底回到家,把一对钢笔分赠给云的那对宝……哥哥是死活不要,说是没打算长大后去北京上学;妹妹要了,却仅仅一周后,就把断成了两截的笔又给退了回来。手捧着断笔,真就好像是在沙漠里看着两条渴死了的小鱼,伤心
+ 无语!到底不舍得扔,就先收了起来。
转年,或者是妹妹长大了,也或者是听我时不时就要念叨一句‘那可是一百年才能买到一次的东西啊’。于是妹妹就开始狂叹:我怎么那么不小心……而那之后,我就总会随身带着断笔,各处地找地方去给配。后历时四年,终于给成功配套,把笔二次赠予妹妹。这次,笔就被给妹妹供在了她房间的书桌上。而且轻易不碰,唯密友到访才会给展示一下,且会讲明:这可是一百年才能买到一次的东西啊!)











百年校园里,自然积淀着百年来不同时尚的建筑……比如,学校最初始于曾经的皇家园林
· 清华园,所以,校园里存有一处近400年历史了的皇家庭院 ·
工字厅(原工字殿);后建校最初的近30年(即清亡民兴时),风尚崇洋,又建校经费多为外资,于是校园里等于就把那个时期西方流行的各种建筑风格,统统给‘留影’了一遍……
——1911年前后,建起累了那座青砖罗马柱的三拱牌楼‘二校门’,和德式古典风格浓郁的‘清华学堂’(今研究生院);
——1919年,同时落成了由同一设计师设计的,欧式混合古典风格的‘科学馆’,‘图书馆’和‘体育馆’;
——1921年,建成了欧洲古典柱廊式建筑‘清华大礼堂’;
——1930前后,建造落成了生物馆、气象馆、机械馆及学生宿舍,等等等等。
至于那座1956年动工、至1966年落成的,超级宏伟大气的苏式建筑‘清华主楼’,就已经又是另一个时代的风尚了……
建筑,是一门集美术、绘画、雕塑等等形式于一身的‘艺术’。毫无疑问,艺术是能陶冶性情的。那么,长期流连在这么一所仿佛建筑主题公园的校园里,被身边无处不在的‘艺术品’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人之性情、之认知被改变;格调、气质被提升,该就都是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的了。这何等可贵!——但却还在次要……






——清华大礼堂前有一块草坪,草坪南端立有一尊中西合璧的石制日晷。石晷底座上用中文和拉丁文刻着,前校长梅贻琦为清华立下的校风:行胜于言。——不虚谈、不空谈,也不做无谓的口舌之争;言必求实,以行证言。为人、做学问,这都该是最起码的品行。
——水木清华附近有一尊闻一多雕像,雕像端着烟斗,却望向另一边……旁边的黑色石壁上书刻着他曾说过的话: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校园里更几乎随处可见《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遗憾,没能找到那块为纪念王国维而立的石碑。据说碑上有陈寅恪撰写的碑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等等等等……


然后,好像是突然间的,校园里一下就‘飞’满了单车。一看时间,是了,同学们该放学了;也是了,清华太大,没辆单车还真挺不方便。这走了一上午也早就走累了,那就找个地方休息会儿呗。之前有路过‘荷园’,算是知道那是一家餐厅,就往那去了。
去到,餐厅里已满都是人了。排队点餐,到近前才被告知,就餐必须要用校内的IC卡。于是就转身,对身后的一个小美女说:帮我刷一下卡……后半句‘等下给你现金’的话还没出口,小美女的卡就已经递出去了。
后等小美女领了餐,一起去找地方坐下,就拿了现金给她。她却说,身上没带钱,没法给找零。就对她说:那就算了,不用当回事儿。而她的回话却是:那你记着下次来找我哦……本来还想跟她聊两句的,可她这么一说就没法开口了,因为我不开口她就准以为我是教授,而如果开了口,她可能就会以为我是叫兽。







下午不能再转了,得赶紧找地方去听课。却又不知道哪有大教室,只得就在一教、二教的楼上楼下瞎撞(也是不好意思去问同学,同样的,不问,他们可能会以为我是教授;问了,他们就会以为我可能是叫兽)。当然撞不出名堂来……
后来,是看到一间开着门的电教室里没什么人,就径直走进去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只瞬间就找到了‘在校’的感觉……想把前排女生的头发给悄悄绑在椅子上。
当时,在教室自习的同学们,都正人手一个笔记本在低着头忙活。感觉不做个样子也不好,就也从包里掏出笔记本来摆在了桌上。那架势都摆成这样了,干脆就找点活儿干呗,于是就开始整理这些天拍到的照片。
上千张照片,忙活了真正一个下午,——的自习课。那么,就也该算是在清华上过课的人了吧?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好施散的,有多人求他的恩情;爱送礼的,人都为他的朋友。贫穷人,弟兄都恨他,何况他的朋友,更远离他!他用言语追随,他们却走了。
人如果靠财富交朋友,聚拢来的,就必定是一帮冲着利益来的。他能一直富有下去可能也行,却是怕他之后也会贫穷。因为,贫穷人连自己的兄弟也会恨他、远离他,何况是曾经那样的一帮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