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

(2022-12-26 12:11:15)
标签:

走遍中国

喀什

吾斯塘博依路

bazaar·巴扎

《圣经》

(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

 

2010年7月4日   礼拜天   

早晨,天不亮小吴就走了,到帕米尔去了……他说他的时间宝贵,全没有沉浸式‘卧游’的可能,只能四周围不停地动。


睡到自然醒,起来出去早餐,之后在附近瞎遛了一圈……天气暴热,转悠了没一会儿就开始出汗,想想这会儿逛街本来也没有个正经由头,干脆就又回了青旅。进门的时候,正好看到小刘在前台办入住登记。听到她在讲中文,就心想:挺好,这下就不至于当哑巴了。(小吴走后,除了三个日本人,青旅里我是唯四的亚洲人)

回到房间想再睡会儿,躺半天却怎么也睡不着,就出来坐到回廊的炕上自己泡茶喝。然后就发现,原来刚刚住进来的那个小刘,英语居然可以那么好!流利到完全就好像是在用母语跟人交流。而且她的交际能力还那么强,住进来不到半个小时,好像就已经跟楼上楼下的所有人都混熟了。单坐着喝茶的那会儿,只见她一会儿楼、一会儿楼地来回跑了两三趟,期间跟这个聊、又跟那个聊的……就心想:不至于吧,这是要拿英语报仇的吗?


之后不一会儿,前面跟小刘聊过的那些人,就楼上楼下聚到了院子里来……这就才搞明白,原来那对正在骑行环球旅行的夫妇要走了,大家来给他们送行。

——那对夫妇正经属于俊男靓女一堆的,年龄顶多都只三十出头,女的比男的要稍稍高那么一点。长期的每天高强度运动量,已使两个人身上都完全看不到了皮下脂肪;长期的野外风餐露宿,也已使两个人的皮肤都完全失去了光泽;尤其看他们裸露的手臂上,被日光灼伤、被蚊虫叮咬过的痕迹清晰可见……但是,他们却更加显得神采奕奕,笑容灿烂,举止谦和。

当时他们正在往自行车上绑行李……其中那哥们儿努力的重一点的装备都往自己的车上捆,可姐们儿的车两侧却依旧绑的是满满当当。一通优化再优化后终于消停,两个人跟大家一一抱别,之后推车离开。送行的众人转回院子,两个白人女孩随即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站在院子的角落握起手来开始祷告……(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


一上午都在炕上坐着上网,不知不觉就耽搁了吃午饭。等感觉饿了起来出门,大街上已经看不见人了。盛夏正午南疆喀什,烈日能把头皮下的晒出来,谁没事会上街。

没跑远,就在吾斯塘博依路上随便找东西吃,吃完即可就又往青旅那段路的中间部分,路边树荫下有一溜推车卖水果的果摊。摊主是清一色五十岁起的大爷,而此刻的大爷们都正在坐着打盹,姿势也是五花八门。

当从其中一摊经过时,可能摊主正好要换个姿势重新睡……明明眼睛还在迷离,脑袋却习惯性地朝身边那一板车哈密瓜上扭了半下,嘴里还含糊不清地来了一句:亚克西,黛叨。(‘亚克西’当然就是‘好’的意思了,‘黛叨’好像没什么意思,就是个语气助词。那么这句话应该就可以理解为:我的瓜不错)

本来没想买的,该是被老爷子的敬业打动了,就站住开始挑瓜。其实我完全不懂该怎么挑,可要是不挑一下让人看着多傻呀,该也对不起买瓜的这个行为,所以即使只挑一下瓜的个头也得在摊上多站一会儿,权当是逗自己玩了。


正好这期间,旁边摊的大爷就也醒了……不知道是不是看见隔壁来生意了因此受了刺激,我这挑的瓜还没有上称,就只见那位猛地站起来,随手从自己摊上拎起个瓜,又攥起一把刀来,随即就大声地狂吼道:麦格莱(过来)麦格莱~~~阿曼普禄(不要钱。普禄是‘钱’的意思)、阿曼普禄……

老爷子一通狂吼最先的反应,就是瞬间惊醒了那整条街上所有正在打盹的老爷子们。老人家的反应迟钝,又是在睡梦中被惊醒的,于是各种的懵圈。待各神经重又都搭回位开始工作,弄清了怎么回事,就都苦笑着开始摇头。有的则直接就开骂,大意是:哎,牲口,我才刚睡着……哎,毛驴子,你喊那么大声是不想做人了吗……

紧接着奇迹就发生了……原本空荡荡的街上,忽然就不知道从哪里蹿出来了一堆的人!大家一拥而上,瞬间就聚集到了老爷子的摊前,并齐齐向他伸过手去。老爷子却不慌不忙,一边哈哈笑着跟摊主们打着嘴仗,一边用刀把手里的瓜一牙一牙地旋下来递出去,还故意大声地念叨着:姆哪(给你),姆哪,姆哪……


正热闹着,那个小刘突然不知道从哪冒了出来,也上去伸手接了一牙瓜。但她却没有像别人那样拿了就走,而是认认真真地打开小钱包,掏出一枚一块钱硬币递了过去。

和小刘一前一后离开瓜摊,她托着那牙瓜走在前面,没有边走边吃;我则抱着一整个瓜走在后面。她偶然回头,看到我一笑。我就走上去对她说:你刚才可以不用给他钱的,因为那个瓜是拿来闹着玩的……小刘说:可我给他钱他收了呀。就回她:废话,你给他他当然得要啦,他被那么多人围着,跟你又语言不通,怎么解释呢?总之,以后再看到类似这种人往摊上拥的情形,冲上去拿了直接走即可。会,就说句‘热合买特(谢谢)’;不会,不说也行。


——维wu尔族人真正就是这么个,特别特别爱开玩笑的乐天民族。无论老少,一切无关痛痒的恶作剧会说来就来。打扰你们睡觉算什么,我损失个瓜又算什么……要的就是看老不死的你们懵圈的那个狼狈样、要的就是让你们看看人都聚到我这来了的热闹效果。当然,万一有人因这热闹就凑过来买了几个瓜呢……

那些在夜市上扎堆烤羊肉串的会更邪乎!你过去坐下明明说是要十串,他一抬头立马就敢大声吆喝道:我的客人要了一百串烤肉~~~而旁边摊上跟着就会更大声地吆喝说:要我一千串烤肉的客人马上就到~~~于是半条街就会哄笑一阵。之后这边刚消停几分钟,另一边就又开始了……(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


喀什的维wu尔族人很会做生意,他们的一些生意模式非常有意思,真不知道是怎么想出来的。举个曾经的例子……


——农户家里想买些家什,可家里没有钱,于是他们就想卖掉家里的一只羊换些钱。卖羊和买家什都只得在巴扎(集市)上才能进行,而巴扎又不是每天都会有,于是,这就变得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了,成了一件全家都得出动的大事情。因此,当离家最近的巴扎日那天,可能天不亮,家人们就得穿戴好尽可能漂亮的服饰,牵着那只羊,动身去赶巴扎了。

(出门穿戴漂亮的服饰,一方面根本就是他们示人的礼仪,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个民族的好表现。至于天不亮就得出门,属于是没办法,因为新疆太大,因为曾经出行不便)


一家人赶到巴扎时,天应该已经就大亮了。他们会牵着那只羊,站在一个可能固定的地方,等着某人出现……小地方的巴扎上,往来的大家家境都差不多,所以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是不可能有人会来直接买走整只羊的。不过这倒无需担心,因为很快要等的人就出现了,——一个屠夫。

屠夫是甩着手来的,什么也没带(腰间的bi首不能算,因为那是一种民族佩戴习惯)。那时候的大家多自给自足,何况又是这么个小地方,所以屠夫也不是每天都有活儿干。那么,不是每天都有活儿干,就意味着他也没有钱买下那一整羊。不过这倒也无需担心,因为他有他的法子……

首先,屠夫会上来抱起那只羊估一估重量。专业人士嘛,只需这么过一下手,心里就有数了。然后他就会问农户想卖多少钱,并告诉说此刻身上有多少现钱(也不会太多,但现金却永远有着非凡的魅力)。因为种种原因,这一类交易的估价是长期稳定的,所以就也没什么大的议价空间,看差不多交易也就成了。之后,屠夫就会把身上的那点现金交给农户一家,让他们先去玩巴扎……(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


之后,屠夫的操作是这样……从腰间抽出bi首来,就地就把羊zai了。剥下羊皮来扔在一边;又把羊杂、羊蹄和羊头堆成一个堆;余下干干净净的整副羊肉,则就被找地方挂了起来……

——在屠夫这么忙活着的同时,有人则不声不响地用几块大石头,在附近支起了一个火灶,并架上了一口大锅。那人往大锅里注入大半锅清水后,就就地捡了些柴来,引火开始烧那锅水……

——同时,依着那口大锅,另一个人就端来了一篮子馕;又另一个人就拎来了一篮子洋葱;而几个衣衫褴褛、脏兮兮的小孩,则就主动跑来开始帮着给拾柴……


早在屠夫开始zai羊的时候,身边就已经站满了人,这些人里有单纯的看客(屠zai是门能让男人们血脉偾张的手艺,所以永远不会缺观众),也有些是等着买羊肉的。那么,等着买肉的这些人是要买块肉拿回家吗?——不是!因为大家的情况差不多,可能都是天不亮就从大老远赶来的。那么,这么远的路拿块肉回家肯定就不新鲜了,因此说明,这块肉多数该是拿来充当午饭的(说是一家人来玩趟巴扎吃顿好的解馋也行)。

那么这就奇怪了,巴扎上明明有卖现成的好吃的,何必还要这么麻烦呢?——那些好吃的对穷人们来说还是贵了,买点尝尝就好。而当饭吃的,还是得照传统的来才会比较合算,那就是直接买一大块肉来一家人吃。——这不是已经就有人在卖肉了吗?


但是,想买肉的这帮人,此刻大多身上都还没有钱。因为他们还没有把要卖的东西卖掉……

——没关系。他们只需要去告诉屠夫自己的名字、以及家住在哪里,并告诉他等下东西卖掉了就来给他钱,就行了……肉就可以直接拿走了。(屠夫不怕有人赖账吗?不怕!还是那话,没办法,新疆太大,一个地方的人就只能在一个地方老实呆着,无论离开、无论前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在地方上,大家即使不认识也都脸熟,真想打听,只需从街口走到街尾,那家人八辈往上的秘事就都能给弄明白。因此,为一口吃的,真犯不上……)

上面说了,屠夫是空手来的,手上没有称,因此他的每笔生意就都得议价。这个过程当然都是由他来主导的,所以他的报价常就会让人没话说,因为他够专业、也够公道。但也绝对会有看买家顺不顺眼的问题……(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


再说那些买了肉的人家……他们转身就会把那块肉,交给附近那个支起大锅来烧水的人。而那个人接过肉后,会先用细绳子在肉上打个结系一下,然后就扔进大锅里开始给人煮……而买肉的这家人此刻就赶紧离开,去卖或去买他们需要的东西了。

说,新疆人不是喜欢烤肉吃吗,自己烤不好吗?喂,他们是来卖东西或买东西的好吗,哪有工夫自己烤肉吃?而且即使不卖不买,也该要在巴扎上多逛逛看看、凑凑热闹才对。玩痛快是关键,吃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之后约莫午饭的时候,那些人家卖了或买了东西、办完了要办的事,就才又陆续回来。当家的会走到屠夫那里去结买肉的钱,家人们则直接就来到那口煮肉的大锅前。而他们之前买的那块肉,此刻应该就已经煮好可以吃了,而且口感绝对是鲜嫩的,既不会太烂没了嚼头,也不会夹生咬不动……因为煮肉的也是专业人士。而且,可以专业到一切免费,帮忙煮肉,免费;肉汤随便喝,也免费。——真的是不要钱。

而且为了体现这份免费的诚意,煮肉的人安顿好他们后甚至就走开了。但他心里明白,这些人是绝对不会让他白忙活的。果然,那个当家的在抽出bi首来给家人们分肉之前,会先从那块肉上大大地切下一块给扔进锅里……说这是酬劳也好,是人情世故也好,反正就是这么个传统,所以就也无所谓煮肉的人看没看见。

可光吃肉喝汤也不顶饱呀……旁边不是早就有人端来一篮子馕等着了吗?可光吃肉喝汤还会有点腻……旁边不是早就有人拎来一篮子洋葱等着了吗?(生吃洋葱解腻且降三高,新疆人已经这么干了好几辈子了)。于是,那些人家就在巴扎上玩了乐了吃了喝了,完了就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回过头再来说这个给大家煮肉的……那么多人买了肉拿来煮,他原本的一锅清水,早已就变成了一锅浓浓的肉汤。而且,每户人家都有往锅里留一块肉,于是这些肉就也都是他的了……如此,他此刻就可以卖肉汤了。清汤,一个价钱;有块肉的汤,一个价钱;有两块肉的汤……

——怎么样,用别人的肉,煮一锅自己的汤来卖钱。这是不是一个妙不可言的生意模式?而且几乎无本。


这里还有个小问题……有那么多人拿肉来煮,谁家煮的哪块肉不会搞混吗?不会!上面说了,煮肉的人接受每块肉的时候,会先用细绳子把肉绑一下……古人能‘结绳记事’,人家就也可以‘结绳记肉’,所以绝对不会搞错。(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


再之后,牵羊来卖的那户人家就出现了……此刻的屠夫手里当然就有钱了,于是就痛快地结给了他们。并提醒一句说,给他家留的一块肉已经交给了煮肉的人……

但此刻的这家人还顾不上来吃东西,因为这趟来打算要买的东西,都已经看好、还好价了,只等这会儿拿了钱过去交易。之前从屠夫那里拿到的那点钱,他们等于什么正经事也没干,一部分给孩子们买了零食,一部分给了那个瘸腿的老丐,一部分给了达瓦孜(走钢丝)的艺人,女人也要走了几个小钱去乱花……而剩下的,则都给当家的在街角的小du局上输掉了。


终于,一家人各拿着采购到的东西,来到了煮肉的人那里……哇,屠夫给他们留的可是好大的一块肉!当家的看到,忙冲屠夫大声喊着说:阿哥,一起来吃吧……屠夫却没时间搭理他,因为正在同时跟两个人谈生意,一个是收羊皮的,一个是卖羊杂汤的。屠夫行业没有暴利,这种传统生意一切透明,所以想多得几个钱就得这么毫厘必争。

农户那家人卖了羊,又买了家里需要的东西,而且在巴扎上玩了乐了吃了喝了,也就该回家去了。只见他们由大到小,每个人的肩头都扛着东西,而巴扎上的各种见闻,正好能给他们一路解乏。他们真还得走快点,因为稍一放松,回到家可能就是后半夜了……


下午,巴扎上的人渐渐散去,那只羊就也已经卖得差不多了……直到这会儿,屠夫才去洗了手,走过来到煮肉的摊上。煮肉的人会给他递上一碗羊肉清汤,屠夫接过来一边喝一边会问说,今天的生意怎么样?煮肉的人一笑,说:还不就那样……之后,他就会招呼在一旁卖馕的、卖洋葱的、还有那几个给他拾柴的小孩,也都一起过来喝汤。而大家的汤碗里还有没有肉,就全要看运气了。

此刻,日已偏西,而这个被戈壁大漠包围着小镇,就又渐渐恢复了平静。(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

                                       ——《箴言16:25》


人的罪性本身和大多数人的思维惰性,常会让人走上一条以谎言铺就、却脚印稠密的道路。人误以为大多数人走的路肯定就是对的,实际那条路却会越走越窄。因此,真智慧是每当发现和大多数人的想法相同时,每当发现同路的人莫名的多起来时,或者就该要停下来反思一下了。(原创)走遍中国----新疆--喀什--吾斯塘博依路--不要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