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张掖——敦煌

(2022-11-29 15:03:23)
标签:

走遍中国

甘肃

张掖

敦煌

《圣经》

(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张掖——敦煌(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张掖——敦煌


 打车从张掖汽车站到张掖火车站,先进站去买好了往“敦煌”去的车票。车票是晚上00:40的,此刻距离开车时间还有近十个小时。

不在张掖做逗留是计划内的,因为资料显示,除了一处“丹霞地貌”,张掖真没什么好玩的地方了。丹霞地貌在西北地区有很多,在新疆南部甚至坐在火车上就能看到,所以实在不觉得有必要特意为此停留。而选择连夜走,主要是为了不浪费时间,晚上在路上睡一觉,天亮醒来后直接就可以在另外一个地方继续玩了。而且,因此就节省下了在任一处一个晚上的开支……何等的精明!


既然时间尚早,就正好可以来个‘张掖半日游’。于是走出售票厅后,就先到左手边一家提供寄存服务的小店,去寄存了背包。顺便也跟掌柜打听了一下,市区里哪里比较热闹?掌柜挠挠头道:你去坐个一路车走着看吧,我们这是个小地方,能有个啥你没看过热闹呢?何况现在还这么下着雨……

感觉掌柜就不是个会聊天的人,说半天就是让哪都别去了呗。可那样,这一下午怎么打发呢?不行就还是得照掌柜的意思,上一路公交车一路坐下去,途中看有顺眼的地方就下去转转,没有就直接坐个来回……


乘一路车,在中心广场附近下车……不记得那个站名然后就以那一站为据点,前后左右地走了走那附近的几条街。雨天,街上很少行人,而且不知道什么原因,临街的好些店铺都关着。所以每次走不了多远前面就空荡荡的了,就会给人一种‘要到头了’的感觉,于是就调头往回走了……

之后走到‘县府街’,看到了一处复古的明清街区。街区入口处立着一座三间四柱的大牌楼,牌楼重檐挑角,很是气派。额上书着“明清古风”四个大字,左右楹联是:汉郡唐州古胜地,清风明韵新潮街。穿牌楼进入街区,街区内的道旁植着些杨柳,而两旁的房屋建筑则都是仿旧时官署民居建的:榫卯结构全木框架,楣额处多雕梁画栋,屋顶飞檐展翅等等。很有些看头。只是街区的规模太小,只站在路口,就可以前后左右地一眼望尽。

距离明清街区不远有一座鼓楼,名称:镇远楼。跟在别处见到的一样,鼓楼建在一座巨大的坛座上,以上三层木建,重檐四坡,攒尖顶,形式庄重典雅。楼下有十字门洞,可通东西南北,如今却都被挡住保护起来了。钟鼓楼曾经多都是城镇的中心,为集众、也为报时等用。如今无论新旧,存在的像是都已经不多了,能护着就护着吧。(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张掖——敦煌(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张掖——敦煌(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张掖——敦煌


其实,张掖才正经是一座历史名城。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独特,古时的这里一直都是“丝绸之路”上重镇。早在武帝 · 元鼎六年(公元前121年)这里就已置郡,取“张国臂掖(张开国家的臂膀掖护着),以通西域”之意,得名“张掖”。之后,北朝西魏时(公元554年),已是“西凉国”的张掖被改称“甘州”。再后,张掖还曾多次做过甘肃省的省会。所以,就才有了今天甘肃省“甘”字的由来。


最辉煌时的张掖,应该是在隋唐……· 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至此,曾在这里举办过“万国博览会”。张掖做为东道当然曾积极筹办,满城张灯结彩自不必说,甚至曾勒令辖域民众,必须以丝绸华服示人。而对纷至沓来的诸蕃商贾,接待则更是殷勤,统统以上宾相待,食宿等等花销一律减免。尽显了泱泱华夏之繁容富庶。

当时,与会二十七国的国家元首、及派觐使臣,统都受到了大隋皇帝的亲切接见。在大隋皇帝那座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观风行殿’中,宾主喜笑欢宴,并一同欣赏了内容丰富的文艺节目。之后,皇帝陛下还亲自主持了规模盛大的“国际商品交易会”开幕式……

到盛唐时,张掖更是不得了!俨然已经成了,国家对外贸易最重要的经济特区之一。而且,张掖人目光高远,他们经济、文化两手抓,在经济繁荣的基础上,还大力地促进着文化发展、以及政治开明。于是,终使当时张掖,重要枢纽于东、西亚各方的各类交流互通,地位久久不衰。

据说元朝时,马可 · 波罗还曾在此居留过……


——可如此一座曾经辉煌的城市,之后仿佛渐就被历史边缘、一路变得可有可无了,着实让人感觉唏嘘。或者也好,干脆就这么心平气和地,守着那份千年遗留下来的厚重,为民族保存住一块基石。这不也是一种态度吗?(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张掖——敦煌


瞎逛过一通后,见路边有一家面馆,就进去吃了碗牛肉面。期间突然雨大起来,看到本就不热闹的街上,一下更就没了人影。于是就也突然兴致索然,吃完面等雨稍微小些后,就出来又乘一路车回了火车站。之后的整个下午,就到公交车站斜对面的一个新开的网吧呆着去了……

离开网吧出来时,天已经黑了。找地方吃了一碗牛肉面……(一出甘肃,牛肉面的味道就会变,就会变得不是个东西。这就跟一出山西,刀削面的味道就会变得不是个东西,一样。所以,在当地能吃就要尽量吃)


之后回那家小店,去拿寄存在那里的背包。当时,掌柜身边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老太太该是觉得背包太大,就看看背包、又看看我,像个孩子似的好奇地问说:你这是从哪来,要到哪去?背这么大个包包身体能行吗?你是作啥啲(作什么工作的)?

就跟老太太实话实说……不知道老太太是没听懂、还是没听清,就把脸转向掌柜(应该是她儿子),掌柜就大声对她说:是旅游啲,就是专门出来走路啲,就是跟唐僧一样,走远远啲路啲……

老太太听了就惊诧地转回脸来,说:啊,娃娃,你不容易啊!你吃饭了么(没)?到家起吃些撒(让到她家去吃饭。唐僧都是要化缘的嘛)……之后就又说:你娃娃在路上见了庙可都要进去拜呢呀,菩萨们就都会保佑你呢……

就对老太太说:额是基督徒,不进庙……老太太就又把脸转向了掌柜。掌柜就以之前同样的大声,喊着对她说:就是戴个十字架的那人,就是跟那个某某某、某某某一样的人……老太太先是一愣,思想努力对号入座后,就转过脸来点点头说:都好,都好……那你以后再来咧,要门上来呢呀(就是欢迎我常到她家串门的意思)。(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张掖——敦煌


张掖火车站的候车室只有一点点大,就是每天早晨迎来第一批候车的旅客后,就再全天不会有空座的那种。也是实在没地去了,才验票进站的……不可能总站着,就找了个靠墙的位置,从包里掏出地席(装备之一)来铺在地上,坐上去开始整理起电脑里的照片。

一会儿,走过来个人,一边问说,难道这里有WIFI?一边直接坐在了身边。就对他说:有啊,赶紧解码就是了。他听了一笑道:太无聊了,玩一会儿……说着就打开行李箱,拿电脑来打起了游戏。

一会儿,就又过来个人,同样是一边问说,难道这里有WIFI?一边就坐在了另一边。抬眼看时……嗯,这才是个组织内部的人,——着驴装,背驴包。那就无需客套了,互报名号后直接开聊……哪里人、出来多久了、已经去过了哪些地方、往下还将去哪些地方等等,这些都是内部交流的开门话题。


——内部人士小吴,成都人,刚毕业,IT的。出来已经一个多月了,前面一直在若尔盖、甘南一带转悠;一周前到的青海,昨天到的张掖;此刻也是去敦煌……

(和小吴一起去敦煌,之后又一起进疆……我在吐鲁番下车,他则在整个疆狠转了一通。之后我们重逢在喀什一起呆了几天……再后,他返回青海,到靠近甘肃的藏区某地去做了一段时间支教;之后又走青藏线去到拉萨;之后到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泰国、老挝、越南等国,然后从云南回来……那已经就是大半年后了)

小吴说:我准备用半年时间给自己过个‘间隔年’……(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张掖——敦煌

  

曾经问小吴:毕业不久,又没怎么独自出过门,就一下要做这么长时间的旅行,父母能放心?是怎么说服他们的呢?

小吴说:也不是要说服他们,只是希望他们能接受这件事……

我在半年多以前就在做铺垫了,他们知道我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后做的决定。反复地告诉他们我想去旅行,并告诉他们我为什么想去旅行;我说我需要出去开眼界、去涨见识,我需要以此来提升我自己……这是我对自己人生的一个积极的态度。

我反复地告诉他们,这事我已经想了好几年了,并已经为此攒下了一笔钱……我的旅行计划是怎样怎样怎样的,其间所有的步骤都是可控的、安全也是有保障的,等等等等。

我还广泛地在亲戚中发展支持者。我有个姑姑,他们两口子以前在深圳混过,她很能理解我,于是就也总在父母面前给我帮腔,说好男儿,就该志在四方……

还好,我家是开茶楼的,三教九流什么人都得接触,所以父母也都还算有见识。毕竟家里就我一个儿子,逼急了我给他们上街去裸奔一圈,他们肯定也受不了……所以之后也就默许了。他们从没说过同意,但却有说可以赞助……我没要,我想看看不靠他们我自己到底行不行?


这些年经常拿小吴的事例,应对那一个个说要背着父母去浪迹天涯的……告诉他们:没有那个必要!现代人的见识和观念已经跟从前大不同了,说反对,可能仅仅是因为事情突然,一时没转过弯来……那么想想办法,肯定还是说得通的。

无论做什么事,有了家人的理解(即使没有支持),去做就会从容得多。至少就不必一头要为所做的事情艰辛劳苦,一头又要应付与家人产生的嫌隙了。本来前途未卜就够让人操心的了,还得纠结后路可能会被彻底堵死。如此,做起事来起码就做不到专心了……除非是内心已经强大到了一个地步。可是,那有何苦呢?

凡事都能谈,不然怎么会有谈判专家、游说公司呢?想办法多谈谈吧……)(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张掖——敦煌(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张掖——敦煌


2010年6月29日   礼拜二   晴到多云

火车晚点了,到凌晨1:00多才上车。上车倒头就睡下,却不知为什么中间总醒,一晚上全没有睡踏实,而且早晨天刚亮就醒了,之后再就睡不着,精神却还萎靡着。小吴在另一节车厢,他的情况就要好得多,900多到达敦煌后,在月台上又见到,看他精神抖擞的。毕竟人年轻。

乘车到市区,在‘沙洲市场’附近下的车,之后就随便在市场对面的一家小宾馆开了房。正经的旅游旺季还没有到,所以房价100元都不用。小吴进房间卸下包后,赶紧就去了莫高窟。我则先洗了澡,之后躺下补了会儿觉……


知道在敦煌呆不了两天,所以之前就没太做功略,一切随遇而安就好。其实还更喜欢这样,——每天早晨退房,完了去想去的地方;去了想呆多久就呆多久,中间想怎么改主意就怎么改主意;之后就随便溜达,走哪走累了、或者看哪顺眼了,重新开房住下。

(后来去天津时真就那么干的,可不幸的是,到傍晚想开房的时候,附近却哪哪都客满。后来是实在走不动了,就在一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附近,找了个住满了菜贩子的旅店住下……搞到差点没在KFC呆一宿)(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张掖——敦煌


前面告诉小吴没打算去莫高窟时,他惊诧道:那你来敦煌干毛?——是啊,来敦煌干毛呢?这好象还真是个问题……

记得十岁左右的时候(1980年前后),电视上播过一套纪录片《丝绸之路》。该是从那上面知道的“敦煌”这个地名、和敦煌壁画里一个叫‘反弹琵琶’的动作。什么原因不清楚,反正就那么牢牢给记住了。后来查了一下关于这个地名,发现居然无解,是从汉朝以前,西域某个古民族语言音译过来的。而到底是哪个民族的语言,却至今无考。如此,那之后所谓的‘敦,是大的意思;煌,是盛的意思’,可见就都是些附会了。

但不管怎么说,那之后,每当有再看到或听到关于‘敦煌’两个字,人肯定立马就会被吸引。而且还总会有这么一种感觉,仿佛镜头正在由天而地被缓缓推进……在地球、在陆地、在靠近亚洲中心、在大漠深处、在那个被称做‘敦煌’的一点上,正蕴藏着一种巨大无比的、匪夷所思的神秘。人类总想去揭示它,却又从来都无能做到。而那种神秘本身,却又仿佛一直在召唤、在召唤……

——好奇心就这么被挑逗着,一次又一次……


再后的1988年,日本人拍过一部电影《敦煌》。我是几年后在广州看的,当时大家都在看港片,像这种题材的电影几乎没人看。我看当然是因为它是再说‘敦煌’……至今都还记得影片中的一个片段:那个兵败、决以成仁的将军,单枪匹马冲杀而来……而霸气外泄的西夏王李元昊,却轻蔑地自语道:能在历史中被留下一笔的,绝不会是这样的匹夫……

影片有意地、目录性地概述了日后《敦煌学》的研究科目,有政治、经济、地理、天文、军事、史录、绘画、乐书等等,当然最多的还是关于佛教内容的东西。那是第一次,对关于《敦煌学》的博大有了个概念性地认识……

那以后,国内外的杂志画报上,关于《敦煌学》的东西就渐渐多了起来。因此就才知道了,莫高窟里现存的壁画下可能还另有好几层壁画;画那些壁画用的颜料可能是哪些;为什么窟中会有那么多的佛经,以及那些佛经在当时大概值多少钱?等等。感觉非常有意思。


再有就是,田震唱过的那首歌《月牙泉》,而《月牙泉》,——在‘敦煌’。之前好像有说过,真正关注过的华人歌手中,男的就只有费翔;女的应该就只有田震。不是说其他人就不优秀,听他们中的一些人唱歌,感觉他们的唱功也都很了得,音稳、音准、乐感等等,都对(这已经是非常非常了不起了)。但是,不出彩!总之就是缺那么一点东西。那是一种浑然天成的、通透的、极富个性的东西,只关乎天赋而在这两位歌手身上,却就很明显地听到、看到那种东西。


——于是,敦煌,就成了心里的一种情结。此生一定要到过,哪怕只片刻。甚至这样想过:被蒙起眼睛来带到敦煌,让双脚在城外的沙上踩过,沾上些那里独有的五色沙,然后就又被带走……也认了。(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张掖——敦煌(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张掖——敦煌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谨守训言的,必得好处;倚靠 耶和华(神)的,便为有福。

                                            ——《箴言16:20》


‘谨守训言的,必得好处’,实话说,理解这句话得有阅历,吃过亏变乖了,可能渐渐就会明白。只是那样,就没有那些一早就领悟、就遵行的人来的快乐。

‘倚靠耶和华(神)的,便为有福’,关键是要不要依靠?人的‘聪明’只滋长骄傲,人的谦卑才会想到依靠,于是 神就赐福给他。这也需要经历。(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张掖——敦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