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兰州--大舅

标签:
走遍中国兰州往事游记《圣经》 |
去见大舅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得事先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原因很多,简单归纳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大舅的那张嘴,可以把死的往活了说,也可以把活的说死过去。他不开口就罢了,一旦开口就不知道哪里能是一站了,什么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经史子集、正章野趣等等,但凡被他信手拈来,就能轻松地讲上好几个钟头。你爱不爱听那根本就不重要,他讲不讲的痛快才是正经,当场被逼开始做笔记都是有可能的。
第二、但凡跟大舅沾上关系的人,无论你是他的学生、同事、领导、亲戚等等,就没有他不敢收拾的,而且无论时间,无论场合。
当年在兰州上学那会儿,曾在其他学校碰到过一个给他做过学生的哥们儿,听他给讲过这么件事……说家里给他买了一双新皮鞋,他就学大人,找修鞋摊给鞋后跟上钉上了金属的鞋掌,这样,走在水泥地上就可以有“咔咔咔咔”的动静了。(这在当年好像很是拉风过一阵子的)
那天他迟到了,一路“咔咔咔咔”地小跑着往教室去。可大舅已经先到,站在门口了。他忙上前去跟大舅打招呼,可话还没出口,却就先结结实实地接下了大舅的一记耳光!他眼冒金星,不知为何,却随即就听到大舅在咆哮:马上滚回家去把鞋给我换了!再敢穿这双鞋来上课,我就打断你的狗腿!一个学生家,不专心向学,成天把心思都用在这些东西上,像个什么样子?——怎么样,恐怖吧!
不过,好在我当年身体弱,让他有些投鼠忌器。后来他‘退货’给老妈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他的身子太差了嘛,我罚他跪着背书,不到十分钟他就脸色泛青、浑身开始冒虚汗……我怕我哪天一个没忍住,两巴掌过去他就死在兰州了,所以你还是把他弄回去吧。
听小姨说,当年大舅的那十年牢狱之灾,原本是可以不坐的。人家当时说了,只要他写一份“悔过书”,并发一份“声明”表示倒戈,立马就可以回家。可你大舅偏不、偏就要跟人家死磕,结果必然是吃了不少苦,还领了十年刑。之后去到劳改农场了也不消停,继续跟人家磕,死活就是不认罪,结果就在里面结结实实地蹲了十年,一天刑都没有减。
小姨说:‘文革’结束后,对‘文革’、及之前很多事情的最终结论是,——全盘否定!可你大舅却至今都觉得自己当年是正确的,说自己对信仰是忠诚的,自己的气节是刚正的、情操是高尚的。还说,历史如果敢重演一遍,他一定还是会做当初的选择。
后来,政府给大舅平了反,重新安排了工作,并补发了他之前十多年的工资。于是大舅就用那笔钱,做了一件在里边呆着的时候谋划了好些年的事情,——用八年的寒暑假,把国内想去的地方统统去一遍……
因此,刚好就被他见证了这个国家,在那个风云跌宕的大时代,蹒跚学步似的发生着的伟大变革。他见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沿海,也目睹了闭塞落后到还近乎原始的某些地方,被其间的落差震撼到一次次地陷入沉思……他说:那样的波澜壮阔,惊心动魄,没有亲眼见识、或亲身经历过的人,是绝难领略的。
自记事起,大舅就一直只是个高中的语文老师。直到后来在兰州读书时,住在他那里了,才发现他还干着些别的事情……有一次,他在桌子上留了些钱和一张纸条,就出门去了。几天后才回来,问他去哪了?他说,省里在某地开发了一个旅游项目,请了些文教界的人让先去看看,帮着给提提意见,再给编些传说故事什么的,好在之后的宣传上有抓手、有内涵……
当时听了笑得要死,问大舅:传说还有现编的呀?大舅却说:老的传说可能会不符合时代需要,有些甚至可能还会有悖于主旋律,那你不现编怎么办?——于是,从那一刻就知道了,各地景区的那些所谓传说,极可能就是个……扯。
因为大舅经常要去做‘传说’这类的事,难免就会好奇,兰州文教界的人才多了去了,为什么偏要来请个中学老师呢?怕大舅会以为我轻视中学老师,所以就一直也没敢直接问他。还是后来有一次放学后,和班主任同路离开,她突然问说:最近怎么没见你大舅?就回她说:可能又去给谁编传说了。然后就问她:学校去了几个老师?
班主任笑道:你是不是觉得兰州的人才都在教书?那你也太小看咱们兰州了嘛……你大舅是个例外,他19岁就当校长了这个你知道吧?在当年他就是个传奇人物,那时候的学子们,即使没见过他,至少也都听说过他。而曾经的那些人,如今有些已经就是省市领导了,这其中有些根本就是当年你大舅学校的学生。
:咱们中国人是讲‘尊师’的,无论你地位多高,师从何人,是要张口就能报出来的!何况这个‘师’还那么传奇……所以,领导们经常见一下老师,这是美德。那你见老师总得有个名目吧,总得排排场场地招待一下吧,——这一次次的就是了呀!你去到玩也玩了,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最妙的是,还办成了些公事。何乐不为?
班主任还说:当初让你大舅到中学来教书,可能也是实在不知道该把他往哪放了……他那个脾气、那个做派,你应该没少被他收拾吧?他都敢在开会的时候朝领导扔墨水瓶,收拾个你算什么?所以,这样的人谁敢让他去搞政治?那他还能干什么……好在他自己愿意治学,而且因为他对学问的态度、对教育的态度,令他的课确实是很有内容,让师生们都能服气。所以,这个位置该就是最合适他的了。
当时有一天中午,去省委吃完午饭后回来午休。打开门,被吓了一跳!只见屋子里到处都站着人,厅、房、走廊、甚至阳台上,哪哪都是,而且个个还都手里捧着课本、还都哭丧着个脸。奇怪的是,其中有几个是常来的,是大舅认为值得开小灶的好学生。而滑稽的情形是,此刻的大舅,却正坐在这片‘人肉丛林’里,吃他那碗什么都没有的面条。
当然不敢吭声……就蹑手蹑脚、幸灾乐祸地从师哥师姐们身边走过回房间去。猛然就听大舅对‘丛林’说:看我那个外甥,啊!他要是该背的东西背不出来,我直接就叫他跪在我面前背了,不信你们问他……你们是班干部,你们都背不出来我还怎么去要求别人啊?这有那么难吗……
之后,他就一边吃着面,一边做着讲解,一边就把那篇古文背了一遍……有将近二十分钟。‘丛林’有什么感受不知道,反正我是被吓了个半死,我是怕他会突然让我也开始背。他可能会随便指一、两段,让我在一刻钟内背出来,然后他就可以对大家说:看,连我上初中的外甥都能背的出来,云云。可要是背不出来呢?嘿嘿……这简直就是无妄之灾。
好在,终于是什么事也没发生……之后不久,大舅就拿了些钱给一个学生,让到楼下去买了足够的挂面回来,然后问那几个女生谁会做饭,让去给大家煮面了。他对大家说:我是吃素的,家里没有好东西招待你们,你们将就一顿吧……你们都是班干部,我今天给你们面子,不让你们在学校留堂。再有下次,咱们就不要客气,直接都站到操场上去背,——不管饭!几个女生听着都哭了。
可再怎么着,那也是大舅,不得不见,也不敢不见的……见到的那个瞬间,差点没认出他来,——老了,鬓发全白,这是肯定的;不可思议的是,记忆里从来精瘦的他,竟然发福变成了一个胖老头。大舅说,这些年来看望他的学生,也都会因此吓一跳。于是他就会对他们说:我是退休后才胖起来的,这说明我的体质并不是不能胖的那一类,那么就可见,我从前真是为你们耗尽了心血……
跟大舅稍稍汇报了一下目前的动向,他听后说:很好嘛,正所谓‘破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趁年轻各处去走走看看、涨涨见识,印证一下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这绝对是大有益处的。在中国古代,凡有作为的读书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大多都会有些远足壮行的经历。这样才有益于他们多方位的了解世界,有益于他们更加清晰自己的追求,从而更加稳固地抱定他们远大的志向,就比如春秋时期的……
……
……
崩溃前,舅母终于摆上了午饭……饭后,大舅照常要午休,就扔过来两本杂志,说上面正在连载他写的‘关于青少年教育理念的一些思考’,让我有时间好好学习一下。之后就放我走了。
出门下楼的时候,差一点点要扶墙。离开十四中的家属院,走到街上,小姨立马说:你大舅不给人上课就不会说话了,没事的,走走就好了……我给你买个甜酥饼吃吧?你想不想吃糖葫芦?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心中喜乐,面带笑容;心里忧愁,灵被损伤。
一个人的内心会影响情绪,情绪也会反映内心。因此,人不应该总是在克制自我、控制情绪,这属于是治标不治本。真的智慧告诉我们,应该要以敬畏为本,以谦卑、清洁为准,如此来长期保守、操练自己的内心。那样心里就会少了忧愁,多了释怀与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