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兰州--牛肉面

(2022-08-02 14:32:54)
标签:

走遍中国

兰州

往事

牛肉面

《圣经》


(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兰州--牛肉面

2009年10月29日   礼拜四   多云

本着‘上车饺子,下车面’的传统,第一天来到的时候该是吃面的。可当小姨做好饭,叫姨父和我吃饭时,姨夫看做的是拌面,就说:应该做汤面的嘛,他这么多年没来兰州,还是吃汤面比较能代表兰州。小姨却说:有这么多的菜,当然该是要吃拌面的……于是老两口就还拌了几句嘴,却终是谁也没能说服谁。之后,姨夫就退出了厨房,让小姨下她的拌面;完了他再进来,另外起锅做了一遍他的汤面。老话说的一点不错:人越老就越孩子气了。

这事也奇怪,说姨夫有个性,那是肯定的,人家向来如此,这在整个兰大都是出了名的。可小姨不应该呀一直觉得,我母系这个家族所有的温柔,尽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了。可如今怎么也犟成这个样子了呢?结果是连小姨自己也不知道,过后她说:我听你姨夫的话听了一辈子,按说早该习惯了才对,可这老了老了,不知怎么就突然涨脾气了,有一点点不顺心心里就特别的躁乱,就想要发出来……(可当时谁也没意识到,这应该就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先兆了)(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兰州--牛肉面


这天早晨,小姨让姨夫去菜市场买菜。姨夫临出门时想了想,之后突然招呼我说:走,我带你去看看团结新村现在的样子,顺便带你去吃碗牛肉面……跟姨父出兰大生活区的南门,到定西路上,那里的道路两旁开着好几家牛肉面馆,我们进了马路对面他常去的一家。

“正宗兰州拉面”,这是一块全国人民再熟悉不过招牌。可实际情况却是,兰州根本就没有“拉面”,——只“牛肉面”。而各地所谓的“兰州拉面”,实际上都是兰州以外、西北其他地方的人,为混淆概念搞出来的名堂。而正经兰州牛肉面馆的拉面师傅,是绝对不屑于到那些“兰州拉面”馆去拉面的,因为这几乎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名誉问题,不但会令身价暴跌,还会被业内人士笑话的。


问说,“兰州拉面”和“兰州牛肉面”有什么区别?这个真说不好……的确,原料差不多,工艺也差不多,不讲究的人该是感觉味道也都差不多。那么,不同在哪里?现如今的人们总爱说关于“灵魂”……那就也这么说好了,一个有灵魂,一个则没有……这就好比纸飞机叠好后,直接飞出去;和在嘴上哈一口气,——赋予了它“灵魂”之后再飞出去,在内涵的层面,还是有区别的。

这么说吧,曾经告诫过“浪人”们:离开广州,就不要再吃炒河粉了;离开大同,就不要再吃刀削面了;离开兰州,就不要再吃“兰州拉面”了,等等。不认为这是矫情,感觉这应该是,知道了什么是正经东西后的一种态度。每个地方都会有她当地最正经的东西,去享受那些就好了呀。(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兰州--牛肉面


牛肉面于兰州人的关系,绝对就好比是新疆人于过油肉拌面;武汉人于热干面;昆明人于过桥米线;上海人于泡饭……那是绝对不能没有的!甚至是不能轻易做改变的!工艺不能变,品质不能变,口感不能变,甚至价格最好也长期稳定,不要变。否则,可能就会立马让人感到不安,转而成为街头巷尾的一个正经议题。这也就难怪几年前,当“兰州拉面”在北京8元/碗,在深圳6/碗时,在兰州,“牛肉面能不能涨价到3/碗?”就成了一个市政府都要讨论一下的问题。


说实在的,“牛肉面”到底好在哪了,我还真就不信有人能说的清楚……

——说它的汤好根本就有好些兰州人是只吃面,不喝汤的。三十多年前,大人就是这么教我的,说不喝汤才会显得像个会吃面的人。只不过我总也不听罢了……

——说它的肉好可碗里永远就是那么可怜的几块肉,还没吃出味儿来就没了,它再好吃又能好吃到哪去?而且,三十多年前,好像是没有“加肉”这么一说的,那样就才能显得碗里那几粒肉丁丁的金贵;而现如今可以一碟一碟的加肉,看着就不再是什么稀罕东西了。

——说它的面好;那不也就是从市场上买来的面粉吗?西北人家天天顿顿的吃面,谁家还不会做面条了?就算是他们肯花时间、费工夫地,把那团面没完没了地扯、拉、揉、抻(他们管这叫“溜条”),好像也就玩不出更多花样了吧?

而且,面能被“溜条”,主要靠的是和面时往里加的“蓬灰”。那是用戈壁里一种叫“蓬草”的植物烧制成的,含碱量极高。可这种东西也是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或者是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的。比如牛肉面里有它好像就还行,可拌面里要有它,味道就会怪怪的了。


——其它还有什么?对了,还有油泼辣子……一直都有人说,面馆里的油泼辣子特别好吃,真也常能听到有人对调味的师傅说:多给放些辣子……曾经坊间一直有流传说,面馆里的油泼辣子是用驴油烧制的,云云。但感觉不可信,因为兰州市里有数千家的牛肉面馆,一头驴身上能有多少油?一天得从多少头驴身上刮油,才能够给他们制作油泼辣子?其他不说,光人家河北的驴肉火烧店,怕就不能答应让这么干……

而且,那油泼辣子真就有那么好吃吗?有谁听说过有人走进牛肉面馆坐下抱起辣椒罐就开吃,完了还赞一句:啊,好吃!——没有吧?人家“老X妈”可有!说是客人来到,看到掌柜正病着,煮不了粉给他吃,客人就直接把辣椒罐拿走,到别家吃粉去了。而且一个这样,两个这样,三个也这样……于是后来人家干脆卖起辣椒酱。(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兰州--牛肉面


但是,就是这么一碗啥也没啥的牛肉面,却俨然已经就成了兰州的一张城市名片。更因为面馆遍布大街小巷,更就了兰州城的一道风景。在兰州,从早到晚,无论早餐、午餐、晚餐,只要是饭点,随便走进一家牛肉面馆就都一定能看到,他们那个开放式厨房的出面口前,挤满了人。——而不是在一米线外排成的一字长蛇队。

——感觉那很大程度上,根本就是出面口里的那个出面师傅造成的。牛肉面出面快,所以师傅问完第一个人“面要宽的、还是柳叶儿的,要细的、还是毛细的?”,之后接着就会问了第二、第三、第四个人……于是,大家就都会觉得自己的面马上就要出来了,因此就都开始往前凑……可实际上,却是还都得再等几分钟的。那就也别走开了,等着呗,——挤着呗。反正从来就这样,也都已经习惯了。牛肉面就应该是这么个吃法儿,上几辈子一直就是这么传下来的。

——那情形看着还是有点壮观的,就好像是为了这碗牛肉面,全兰州的人就都得冲上来挤着争取它。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全国再没有任何地方,会为了任何一款特定的吃食儿,出现这种情形,而且还是每天的每个饭点儿。于是,对一个外地人来说就不得不想一想,这牛肉面到底好吃到了什么程度,才能令一座城如此的为它疯狂?(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兰州--牛肉面


不记得更小的时候有没有吃过牛肉面了,反正确切知道兰州有“牛肉面”,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当时在兰州读初中,平时是住在大舅家的。但因为大舅吃素,完全见不得哪怕一丁点荤腥;而我却又正在长身体,是必须要吃肉的,所以,他就托人在距离学校不远的省委,给我弄了一张《出入证》,让我到那里的食堂去吃饭。

说来可能没人信,那时候经常就会和当时的甘肃省委秘书长同桌用餐。食堂里有拿屏风专门隔开了一块地方供他用,但他却很少过去。秘书长人很胖,有个明显的肚子,头发也已经稀疏了。他人很平易,脸上总带着微笑,却也总透着一种明显能感觉到的威严……当年一直奇怪,明明大家都在跟他打招呼,却很少会有人凑来同桌。当时一直觉得,我俩都愿意坐最边上的那桌,是因为那里离洗碗池近,快快吃完饭后可以第一时间冲过去洗碗)


继续说牛肉面……有时候,学校临时有事、或被老师留堂,错过了食堂的饭点儿,我就得去跟大舅拿点现金和粮票,到街上去吃牛肉面。那时候的牛肉面馆好像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花样,多掏些钱就能加这加那什么的,那时候统统没有。面馆里的小黑板上就只写着两款价格:大碗,三两粮票,0.28元;小碗,二两粮票,0.24元。——就这了。(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兰州--牛肉面


记得第一次进面馆,是被大舅领去的。他要教我怎么去前台交钱开票,之后又怎么到出面窗口去交票、端面,等等。他原是打算教会了我就离开的,后来可能是觉得自己来都来了,就也随便糊弄一口算了,于是就给自己点了一碗。但他跟师傅说,他那一碗不要肉、不要肉汤、不要香菜,只给浇点面汤、泼上些油泼辣子就好了……

可当大舅把他那碗面端过来后,只看了一眼,就对我说:你还吃的下吗?能吃下就把这碗也吃了吧,师傅刚才舀面汤的时候可能用的是舀肉汤的勺子,你看碗里还漂着油花哪……毫不犹豫地就把他那碗里的面都捞了过来,之后一通风卷残云,汤就都见了底。大舅看着惊呼道:狗儿,你这是吃了两面啊!你才十二岁啊……你妈把你弄到我这来,怕是因为她养不起你了吧?老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看来是真的啊!


所以,之后再要去吃牛肉面时,大舅就会给我五两粮票和0.52元,这是一大一小两碗面的量。可钱到手后,用途立马就变了……我一般会只吃一个大碗,这样省下来的0.24元,就可以藏起来做零花钱了。那个时代的孩子,无论多少,身上但凡能经常有点零用钱,在学校就可以活的跟皇帝一样了。

零花钱可以被用来买小人书,买彩色玻璃球,或者买几尾热带鱼什么的。也可以存一段时间后,去买一包烟……问题少年怎么能没有烟呢!当然,所有这些都是绝对不能让大舅知道,得统统藏到外婆那边去,否则可能就随时会被打断“狗腿”(当年总觉得大舅迟早会这么干的)。


还是接着说牛肉面……现如今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人提那样的要求,反正当年有,就是要求师傅给碗里多加些牛肉汤。我是每次都会那么要求的,我觉得那汤很好喝,虽清清爽爽,但肉味十足,比省委食堂每顿饭那免费的汤好喝太多了。加汤的师傅有时候会痛快地加,有时候则不给加,还会说:碗里头都已经那么满了,再加你端得住吗?

那时候的个头不高,所以,每当要小心翼翼地端着一只满满当当的巨碗,往不远处的桌子挪步时,那样子一定很搞笑。记得有好多次,都是旁边那个开票的阿姨突然就冲到面前来,一把夺过大碗,并迅速给就近放在了桌上。完了还要甩下一句:端不住还让装这么满,再走几步口水就都要漫过碗了……咦~~(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兰州--牛肉面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亵慢人不爱受责备;他也不就近智慧人。

                                           ——《箴言15:12》


亵慢人当然不会有任何敬畏之心,他们的狂妄自大更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如此的愚蠢行径,可见他们的是非不分、真假不辨。即使从一次次失败的不幸中,他们应该也学不到东西,因为他们顽梗的意识和认知,已然早早就注定了他们悲剧最终(原创)走遍中国----甘肃--兰州--牛肉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