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组队

标签:
走遍中国西藏拉萨珠峰《圣经》 |

十月中旬,纳木措开始下大雪。扎西半岛上的“大酒店”“宾馆”们陆续关闭,人员纷纷撤下来。这也就意味着,本年度纳木措“两日游”的业务就此结束。虽然“一日游”还照常在做,但已然心思不在,有电话找来就接一下,完了直接拼到旅行社的团里去就好。反正所有那些司机我都认识。其他时间,则大多都在喝甜茶、晒太阳了。只等谭师傅回来后跟他去一趟珠峰,完了就可以离开拉萨了……
小琴离开前,给赠了一把“标准”瑞士军刀。递上时说:这是当年驻外工作时,该国政府赠予的外事礼品,这东西你拿着应该比放在我这有用,留下做个纪念吧。家里还有一把比这个厚一倍的,要是这辈子还能再见,我要拿那把换回这把……
——本以为那就是句说笑的话,不想仅仅一年多后,她去香港看医生,我又正好还没出门,她转头从广州白云机场返回成都时,真就“再见”了。去送她时,她果然就拿那把军刀,换走了之前的一把……当初的一句玩笑被认真地兑现,顿时就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小琴走后,房间住进来一位安徽某大学的经济学讲师。问他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不是刚开学吗?他说:上半年被借调出去搞省里的一个项目,错过了暑假,这会儿补上。
讲师来到的那几天非常的不好运,纳木措临时大雪封山,他去到山脚又退了回来;之后说想去珠峰,又找不着车……于是,就给他写了一份攻略,让他拿着自己搭班车去了一趟林芝。
几天后讲师回来,聊起此行,被他吓了一跳……他说他从派镇到直白村、再到加拉村,当天就走了个来回!他一大早出发,午后到达的加拉,只在那呆了半个小时后就开始返程,天黑后不久,就回到了直白村……算一下,那可少说也得有六、七十公里哦。真挺厉害!【见(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林芝--徒步加拉(前往)】
之后,讲师就再干脆哪也不去了,开始跟着我一天一家地泡起了甜茶馆。人家是讲师嘛,当然是很有些东西可以讲的,而且讲的也确实挺好,有时候听着听着都有想做笔记的心思了。但他的牢骚也不少,他有这么说过……
:有时候我很苦闷……我们目前的教学氛围明显是浮躁的,完全没有办法让人安下心来做学问,顶多就是个初级就业培训的功能。所谓‘向社会输送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之说,几乎就是个玩笑。因为办学理念本身就有问题,对‘社会责任地建立’、对‘优良品行地训练’等等,根本就是缺失的;
:许多年来一再地扩招,必然就导致了师资的严重短缺。强行应对,就又无可避免地造成了师资的良莠不齐。于是,教学质量等于从源头就出现了问题。在这样的环境里完成学业的学子,走向社会后得到的社会反馈是可想而知的。于是,就致使全社会都失去了对学术的敬畏,而所谓做学问的人,也更就谈不上有什么荣誉感了。
:我曾经无数次地对学生说:我教给你们的东西,仅仅是一把‘钥匙’的功能,你们要再下功夫,以此悟‘道’。之后就可以丢弃我的这把‘钥匙’,从而去超越、去突破了,这样你们才算是在大学里学习到了一些东西。可遗憾的是,我这些话显然成了废话。学生们跟我说,这年头谁还会守着清贫做学问?大家来上大学为的就是一张文凭,之后好靠这块敲门砖去赚钱……扯其它的没用。
:你看,我原本应该是他们的‘垫脚石’,不想却变成了他们的‘天花板’,身为人师,悲哀莫过于此罢……
也是这段时间,酒店里住进来一对父女,父亲自己住标间,却让女儿住进了多人间。一聊天,发现居然是新疆的同乡。看那个身高已将近170CM的女儿还满脸稚气,应该是个学生,就问那个老爸,怎么会这个时候带女儿出来玩?老爸居然说:是帮她翘课出来的,暑假时出来不明智,就找人给她教完了下半年所有的主课……你看现在出来多好,票也不紧张了,各处的人也少了,各种的费用也都跌下来了。
后来那老爸就又告诉说:丫头的姑姑在珠海工作,所以就让给丫头在那边找了一所私立的寄宿高中……本来还担心我们都不在身边,人家会不会早恋?之后问一下,感觉应该不会。丫头跟我很亲,我们什么话都能聊,我们的聊天就是聊天,没有说教,我们当年就懒得听说教,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当年强多了,他们会听吗?道理是要经历过才知道它是‘道理’的,空洞的说教没有用,不空洞的我也讲不出,陪着一起经历吧……
:我曾经直接问丫头,有没有看上同学里的谁?人家说,一方面是学习紧张,没时间分心;再一方面,也实在没看到哪个是方方面面都优秀的……她这么说的意思是,这些年,一有机会我就带她到国内外地各处去旅行,经常会特意带她去住‘国际青旅’之类的地方,比如说来这里住,就是因为之前去林芝时听人说起,说这里是老建筑,又有多人间……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里,丫头就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年轻人们,于是一下就打开了她的眼界……相比她在学校接触到的那些人,两下完全没有可比性嘛。所以说,丫头说的理由应该是可信的。
这对父女的运气挺好,安排他们去纳木措时,跟他们说了山上可能的情况,他们说没关系……结果居然就被他们上山成功。只是回来后,那丫头说:纳木措周边没有植被,看着没有赛里木湖好看……
那段时间,还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电话从新疆打来,先问走到哪了?之后说:我这和人合作办了个食品加工厂,主要加工处理南疆的红枣。我得往全国各地去跑经销,工厂这边要有个人来给看着点……你怎么样啊,有没有兴趣过来帮我?后又说: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了的事了,得安下心来做……不然你就别再往前走了,停下来做事算了。
换是别人肯定立马就给回了,可对这两口子不行,因为他们是翔和蕊,是几乎等同于至亲家人的……【见
追求梦想,使它有始有终,这是必须的!但也不必使它成为枷锁……有太多东西远比它要重要,比如友情、亲情、责任等等。不要忘记了你的梦想,更不要屈就于诱惑和懒惰,但需要停下的时候就该暂时停下来,哪怕三年五载……之后再继续。这样或许才是健康的。
这个问题老早以前就有认真的想过……无论做什么样的事业,如果代价是需要丧失人情、伦常等等,这种事业不做也罢。所谓为理想献身,应该是在承担了一切责任的前提下,仍然能付出更多……这似乎显得小气,但我们大多不过普通人不是吗?
掐时间计算着谭师傅他们环游藏南的日子。这天终于接到电话说:这边正在收尾,你那边可以组队了……
谭师傅的车满座十四人,但他之前总说,车上坐十到十二个人就刚好,那样会不显得拥挤,而且在一些复杂路况,车的轻重也会刚好。可此刻国庆的小高峰已过,游客已潮水般地褪去,还能不能好像以往那样顺利地找够一车人,心里实在就没底了。
这里要考虑的主要是,不能让谭师傅亏本,白跑一趟。虽说几个月来确实帮他赚了不少钱,可那属于利益共享,他得了他的部分,我得了我的部分,所以人家并不欠我什么。因此,即使这是最后一趟,也一定得想办法不要让人家亏,否则之前积累的种种好印象,可能会瞬间清“0”。这是人性,无关是与非。
在之前积累的各种渠道里遍撒‘组队帖’……内容简单明了:珠峰四日游,第一天,经羊卓雍措,住日喀则;第二天,经定日,住珠峰大本营;第三天,从珠峰大本营返回日喀则;第四天,返回拉萨。中间各处景点去与不去,统统商量着来……四天交通费若干;食、宿、门票等各种费用自理,(可代办边境通行证)。临了留个电话……
最先找来的是阿安……阿安住在平措青旅,接到电话后让他在青旅门口等我。去到见了面直接跟他讲粤语,让他交出证jian,并付上订金,他吭都没吭就照办了。接过证jian来一看,原来是香港人。他问说,他是在英国长大的,证jian会不会有问题?告诉他,如果他拿的是英国护zhao就会有问题,但他此刻给出的是香港的身份证,就没问题了。
想说的是,我们当时在平措青旅门口前后不过五分钟,也就只那么三言两语,他就交出了证jian和钱。这个做派表明,他显然是在一个极简单、极安全的环境里生活惯了,对人已然完全不设防。
桃子是在谭师傅回来拉萨后的第二天下午,打电话来的。她说正好就在附近,就让她到酒店来谈,不一会儿,她就和阿乐一起来了。很有意思,两个人都不是广东人,却都工作、生活在广东,桃子在深圳,阿乐在广州。
两个人问过一些行程细节后,最后一个问题是:能不能再便宜点?稍稍跟他们算了一下账,两个人就没再吭声了……晚上,桃子打电话来说,她那又找了一个女生,也是深圳的,叫叶子。
——就没有了!再就找不到了……硬着头皮给谭师傅去电话,问怎么办?他说:顶多就是不赚钱嘛,不赚就不赚嘛,是你去,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之后他话锋一转,又说:我昨天晚上又输了,没敢回家,直接睡在赌场了……现在回家就有话说了嘛,我老早就跟老婆说起你,她紧着让我请你吃饭,你是每次紧着让我回去睡觉,所以这饭总也吃不成……那这趟回来我就可以说,我前面输的那些钱,就全部都拿来请你吃饭了。
对他说:你两万多的亏空,说是请我吃饭?你是给我宰了一头牦牛吃的吗?你做司机屈才了呀,你应该到银行去当行长才对的……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欺压贫寒的,是辱没造他的 主;怜悯穷乏的,乃是尊敬 主。
我们先要认可‘ 神照着 祂(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创世纪1:27》,所以就也该要认可人的平等。平等是对人格的尊重,是该要以同样的公义和怜悯,来对待所有的人。这道理所有人都懂,却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行,人之恶就此体现。
因为种种原因,人与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差距,但至终的结局却是相同的。那么有限的此刻,该不过就是一种践行
神旨意的过程。—— 神平等造人,为的是人能彼此相爱,能与
祂的心意契合。人不主动这么去行,又怎么可以得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