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走遍中国----西藏--拉萨--304房--女人和青稞酒

标签:
走遍中国西藏拉萨青稞酒《圣经》 |
小琴从日喀则回来后,就从之前住的地方搬到酒店来住进了304。与此同时,一个多月前去了青海可可西里的娜姆,也活着回来了。当在楼下碰到我,她高兴的差点哭出来,说是‘总算还有故人’,于是自然就也住进了304。【娜姆
见
事情真就有那么巧,小琴和娜姆一聊天,竟发现两个人的生日是同月同日!于是,立马就抱在了一起。之前不止一次地说过,出来玩的单身‘女’比‘男’要多好多,可见这些人的感性与胆量。因此,此刻这二位的相遇该属是‘强强联手’……
这天下午,娜姆从外面回来,拎回了一支用矿泉水瓶装的散装青稞酒。她说这是她在拉萨认识的一个藏族朋友送的,说本来想当场就喝了的,后想到小琴和我可能还都没尝过这种纯酿的,就拿了回来。
完全不懂酒,却是好奇心重,凡新鲜玩意儿就都像试一下,所以就想看一下,它跟云南香格里拉那边的‘苏里玛’有什么区别?可尝了一口,感觉也就那样,且又完全不记得了‘苏里玛’的味道,于是等于就浪费了人家一口酒……可小琴尝过后却说好喝,还说想要买些带回成都去。于是娜姆就对她说:我正好认识一家酿这种酒的小作坊,走,我现在就带你去……
小琴听了立马就起身要跟着出门。我是正好闲着,也好奇藏家人的酿酒作坊到底什么样,就也跟着去了。
出门打车前往……本来以为没多远的,不想娜姆直接就让TAX开出了市区,至少二十分钟后,才让停在了城郊的某处。完全看不懂那是个什么地方,显然不是个村子,因为其间的房舍太过紧凑稠密;可也不大像‘棚户区’,因为距离市区实在远了点。于是突然就想到,好多年前,内地的好些老城城外都会有一个所谓的‘盲流村’,村里收容着各种身份复杂的人……不知道这里算不算是?
实在也是服了娜姆,在那么狭窄破败、纵横交错的鄙巷里,人家竟然能游窜的那么轻车熟路。于是不一会儿,就把我们带到了一处仅剩下些断墙残垣的小院门口。娜姆直接推开那扇显得有点多余的、虚掩着的院门,领我们进到那个可想而知的小院子……其间之杂乱,感觉至少可以寻到三、五十年前的痕迹;尽可能盖起的几间低矮而破烂的小屋子,甚至全没有中原农家堆放农具的杂物间敞亮;而且目光所及全不见有砖头,所有的墙都是夯土而成的……总之,所有一切好像都只在透露这样一个信息,——凑合活着就行。
看到这个情形,之前说想参观一下他们酿酒作坊的心思已荡然无存!当时想到的就只一个字,——撤。可娜姆却显然不是这么想的,她径自走进偏侧的一间屋子,只片刻就领出来一个中学生模样的藏族小姑娘,一边摩挲着人家的手,一边开始用藏语跟人说笑着。之后就对小琴说:她家大人出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但酒在,跟这个小当家买也一样……她家的青稞酒是这一带最好的,有好几种,你想要哪一种?
于是,小琴就讲了一句非常不知死活的话!她说:没喝过,也不了解……不然你就让她把她家的酒各样拿一瓶来,我们尝一遍了再说吧……
屋子的墙当然也都是夯土的,墁平了的墙面原本刷了白灰,此刻却已斑驳的没了样子。屋子很低矮,稍微助跑、起跳,指尖应该就能触顶。
屋子有里外两间,里间什么情形不清楚,小当家之前之后都独自在里间看书。外间可能勉强有十平米左右,长条型的屋里,一头依墙立着个破柜子,柜子上摆着一台年代已经足够久远了的12寸电视。电视一直开着,图影和声音也都象征性的存在着,却也都从来没有清晰过,感觉其功能,主要还是为了辅助房间里的那盏一直亮着,却明显作用不大的小灯泡;而屋子的另一头,则围着半圈破藏床,床前置有一张‘同款’的小台几。这里应该就是为来买酒的人,专设的品酒的地方了。而此刻,娜姆拉着小琴就已经在那落了座。
之前在院里时瞄过一眼,那个放酒的屋子连个门都没有,就那么随意的靠墙摆着几口并不很大的黑色陶缸。小当家从那里过来,一起拎来四支青稞酒,每支500ML装(就是一矿泉水瓶),加起来就是两升。娜姆和小琴眉头都没皱一下就开干……她们用纸杯倒了个底儿拿来给摆在我面前,说是万一进来个人不至于太难看。
娜姆明摆是习惯了这种环境的,而小琴是不是也习惯就不知道了。但随着青稞酒一杯杯地喝下去,两个人的兴致明显是越发高涨起来,于是说话的声音就也越来越大,笑声也越来越放肆。看她们那种谈笑风生,完全就好象是在某个酒庄里,而不是在一个可能正有小虫子在往身上跳,回头得咬她们一身包的地方。
天渐渐黑下来……当两个人喝到第三瓶的时候,青稞酒的后劲终于开始发力,于是两个人的舌头就变得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了,可话却一点也不见少……
前面,娜姆先是说了一通她这趟的可可西里之行……之后话锋一转,说:我在青海玉树有个藏族朋友,他在云南丽江做导游,专门带人走‘滇藏线’。他有个姑姑,今年年初刚嫁了人,是同时嫁给了一家的两兄弟……这个姑姑可厉害了,两个丈夫都特听她的话,她让小丈夫在玉树老家放牧,自己则领着大丈夫到拉萨来做生意……
小琴问说:这样啊,那两兄弟不会打架吗?
娜姆说:所以说人家厉害嘛,人家就是摆的平啊……回头我带你去认识她哈,他们租的店铺就在冲赛康……
小琴说:好啊,咱们可得好好跟人家学学,呵呵呵呵……
——两个女人聊的就是这些。
喝到第四瓶的时候,两个人碰杯的频率明显慢了下来……酒瓶过半后,两个人的头就更都沉沉地低了下去,大有随时要出溜到台几下面去的意思。那会儿的天就已经黑透了,而且非常怀疑当时的那整个片区内,可能就只我们三个是汉族人。于是,就想赶紧收场走人了……
不需要跟那两个商量,直接叫过小当家来结账。忘了她当时是怎么说的……反正就在那个当口,原本已经东倒西歪了的那二位,突然就一起醒了,小琴说:再拿一瓶来。对小当家说:别理她,不拿。娜姆却说:要拿要拿,拿一瓶大的……回去喝……
小当家去拿酒,那两个人开始找钱包抢着要付钱……让两个人消停啦,结果两个人一起吼过来:关你什么事?一会儿酒拿来,小琴就先晃着站起来,塞给小当家100元,并说:不用找了。小当家说:这个不行……可她身上又没有零钱,就说:你们等一下,我出去换……却被娜姆一把拉住,之后用双手捧起小当家的脸说:不找了,这是姐姐给你上学用的……之后又说:跟妈妈说我来过了……我过几天再来看你们。
片区里当时好像是在安装什么管线,窄窄的巷道里被挖的乱七八糟。之前来时大家都是好好的,扶着墙走土堆都能走稳,可这会儿‘高’了两个,再走这段路就变成了挑战……当时的两只臂弯上各吊着一只小坤包,一只手里还拎着那瓶一升装的青稞酒,然后又得把那二位一手拖一个、一手架一个……而且为了不让大家同时掉进沟里去,还得努力保持让三个人尽可能地贴墙,走成一路纵队……
天哪!好在当时天黑着,巷子里也没有路灯,而且那地方也绝不会有人认识我们是谁,否则绝对就现眼现大发了。
幸运的是,终于挪出片区后,立马就打到了一辆正要返回市区的车。藏族司机由头至尾也没说过什么,但却被他反复地扭脸看了好几眼,好像是想特别地记住这张脸,看日后有没有领赏的可能……
更尴尬是到酒店附近的巷口停车后……那二位居然已经在后座上靠着睡熟了。只得继续……吊着包,拎着酒,拖一个架一个,在满街人众目睽睽下,臊眉耷眼地回到酒店。之后,得先把一个扔在厅里的藏床上让歇着,架起另一个上楼去扔进房间;然后再下楼来把这个也弄上去……还得都给脱了鞋,盖上被子。
虽说娜姆已经进藏好多次了,却还从来没有在拉萨过过冬。于是之后就说,她未来半年闲着,所以想感受一下拉萨的冬季。问她打算怎么个呆法?她说,找份工作呗。就对她说:你不然摆地摊吧,干好了还能小发一笔,关键是不用被人管着,时间能自由,而且好歹是在给自己干,人就得提着气活着,就不会混日子使自己消沉了……
娜姆却说:从没想过干这些,都不知道从哪干起……
就对她说:我带你去认识一个开店的尼泊尔大姐,她那里的东西很有卖点,你可以试一下。我们去跟她谈,让她供货给你,你卖得出就最好,卖不出可以再退给她,这样你就不用担风险……剩下就要看你够不够勤力了。
小琴也说:试试何妨?这两天就去摆摆看,感觉好就干下去,实在不行也不用勉强,又不会损失什么……我们陪着你。
第二天去找大姐谈,去到就谈成了。大姐说:那就试一下卖这些靠垫套吧,这些东西别人没有,绝对是纯手工的,而且每一幅图案都不一样。
当天晚上,就和小琴陪娜姆在“冈拉梅朵”门口摆上摊了。杭州姑娘梅子的摊紧挨着我们,她卖10块钱三双的袜子和一些小零碎,她说,因为这些东西藏民们也会买。还说,她在拉萨已经摆摊好几个月了,每天都有近百元的赚头,活下去没问题……
那天晚上只卖出了两付靠垫套,赚了20元。其实这样的开头应该算是不错的,毕竟大家都没有经验。可娜姆对这却始终缺乏信心,她终是觉得还是去找份工作拿工资比较稳妥,至少可以少操心,甚至不操心。
不过,这事不知道怎么就动了小琴的哪根神经……约莫一个月后的一天晚饭时间,突然接到她从成都发来的一条信息,说:猜我这会儿在干嘛?——我在摆地摊。之后她解释说:前些天在夜市上认识了一个摆地摊卖衣服的大姐,跟她聊天时她告诉说,因为本钱少,所以没办法迅速上新货……我就跟她说:我来投资,咱们合伙干好不好?大姐开始以为我是在开玩笑,后来看我是认真的,就特高兴……
:我现在一下班就会来陪她摆摊,已经好几天了……有时候城管来,我就上去跟他们讲道理,大姐则赶紧开始收摊,我们可默契了……我发现我在这方面还挺有天赋的。
——应该前后也就那么一个来月吧……之后再就没听她说起关于“天赋”的事了。
《圣经》:
(所罗门的箴言):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嫉妒却是骨中的朽烂。
人凭自己很难做到真正的‘心中安静’,因为那得是他跟自己,以及自己的良心,真的建立起一个健康的关系。‘心里安静’的人,头脑才会正常,才会认识到嫉妒对别人是烦恼,对自己是折磨,终会因此毁掉自己的生命。
人有雄心壮志自然不错,但它若以‘比较’为动力,以‘抗争’为手段,大概率就是走偏了。因为只有‘心中安静’的秉公行义,才是真正健康的。而真正能使‘心中安静’的前提,首先就是要心有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