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剑啸歌唱抗联勇士

标签:
金剑啸长篇叙事诗《兴安岭的风雪》杨志和文化 |
分类: 夜读拾零录 |
金剑啸歌唱抗联勇士
文/杨志和
最近,话剧《金剑啸》在中国国家话剧院成功上演。该剧由齐齐哈尔市话剧团创作,讲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金剑啸等革命者坚持在东北,以笔为刀枪,同日本侵略者英勇抗争的故事。
金剑啸是小说家、诗人、画家、导演,还是共产党员、抗日英烈。他1910年出生于沈阳,3岁时随父母迁居哈尔滨,在那里长大。1926年,他考入哈尔滨医科专门学校学医,并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他到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学习绘画,这期间接受了革命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 年8月,金剑啸受党派遣回到哈尔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组织抗日剧社,编排反日话剧;创办口琴社,演奏爱国乐曲;按照党的指示,和罗烽等人开展北满的革命文艺活动,团结了萧军、萧红等一批进步作家。面对日伪严酷的统治,金剑啸毫不畏惧,抱着“用我沸腾的血浪,把那些强盗们卷回老家去”的决心,坚持开展斗争,在多家报纸上发表作品,用曲折的笔法,揭露侵略者的野蛮暴行,激发人民的不屈意志。1935年春,他来到齐齐哈尔,编辑《黑龙江民报》副刊《芜田》,还增辟了《艺文》周刊和《涟漪》旬刊;次年,他返回哈尔滨,主编《大北新报画刊》,继续利用敌人的阵地,从事反对敌人的斗争。1936年6月13日,金剑啸被日伪反动当局抓捕,8月15日被秘密杀害,年仅26岁。
“风雪剑啸兴安岭”。当年,金剑啸在特殊的战场上战斗,发出深沉而有力的呐喊,就像黑夜里的雷电,放射着正义之光。他歌唱东北抗日联军的诗作就是如此。
1935 年春,金剑啸创作了一首长篇叙事诗《兴安岭的风雪》,在《黑龙江民报》副刊《芜田》上发表了部分章节。1937 年 8 月,金剑啸就义一周年之际,《兴安岭的风雪》全诗在上海出版。这首诗共计两百余行,分为八个部分:序诗、风雪之夜、太阳的下面、一个思想、奔驰、浴血、铁的意志、十八个人之握手,生动地叙述了一支东北抗联队伍与日本侵略者殊死奋战的故事。
金剑啸为什么写这首诗?他在“序诗”中交代:“在天上落着雪花的时候,/我遇到一种/娓娓动听的歌声:/歌声里有着血,热和爱。”冬天里,金剑啸听到东北抗联在兴安岭上同日寇战斗的故事,这是“伟大的,愤怒的潮”。“为了这个时代”,“或者为了将来”,他激动地“记下这声音”——抗日的怒吼,民族的抗争。
故事从“风雪之夜”开始。风雪漫卷兴安岭,“有些黑的人影,/熊影?/如鬼样的,/在黑暗中乱闯。”这些人忽然停下来了。“三十二个人/团围着熊熊的火山。”“这么多,这么雄壮。/粗大的臂/斜倚着雪亮的刀剑。”他们是谁,要干什么?金剑啸告诉我们,他们是一支东北抗联队伍,虽然置身在艰苦环境中,但是却热血沸腾,准备与日寇决一死战:“——什么时候我们来一下,/试一试剑的光芒?/——什么时候我们来一下,/换来些腥污的血酒,/用这酒/做我们洗掉困苦的浴场?”
故事在“太阳的下面”和“一个思想”中继续。这些抗联勇士,“他们骑上马,/高大的一群;/腕边挂着刀”,威风凛凛。他们奔驰到密林中的一个村庄,那里“藏着小小的茅屋”。“他们进去,/如同家里一样,/村人们给他们饮食,/如同看护着儿子一样。”金剑啸诠释了抗日勇士和村人亲如一家的缘由:“他们有着一个思想。/……/在一个思想里/充塞着他们的希望。”“耐过严冬,/不就是春天?/穿过黑夜的暗网,/不就是黎明的微光?”英雄们勇往直前杀日寇,村人们全心全意护英雄,都是为着春天的希望、前方的光明。
故事在“奔驰”和“浴血”中进入高潮。金剑啸以身临其境似的感觉,形象地描写了这支抗联队伍同日寇的浴血搏杀,“人与马的混嘶”、“死与死的撕拼”、“刀与刀的相啃”、“肉与肉的残杀”、“声与声的相混”。战斗惊心动魄,场面震撼惨烈,“疯狂伴着死亡,/扫过这不相通的人群。/于是倒了/拽着一条红色的光明”。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激战,“是山崩,/是海啸”,“山谷撼动着,/海正来了潮。”战斗逐渐平息。32个人组成的这支抗联队伍,14个勇士战死了,重伤昏死的指挥员醒来,与17个余生的勇士聚合在一起。他们是不可战胜的英雄。
故事在“铁的意志”中掀开新篇章。经过“雪的统治”和“春天的明媚”,来到树“成了荫”的夏季,受伤的战士“渐渐的强壮起来,/在臂上留下一条肉痕”。通过半年的休整,这支还有18个人的抗联队伍不但“充满着青春”,而且锻造出更加坚定的意志。金剑啸以“前进,前进”为主旋律,唱出了一首慷慨豪迈的进行曲:“——我们携着手,/前进,前进/完成我们的使命!/我们爬过了死亡。前进/待到光明的来临!//——我们是铁铸的,/又用铜汁贯在一起。/决不回顾/只有前进!”
故事在“十八个人之握手”中结束,主题也在升华。金剑啸充满激情地描绘了十八个勇士庄严宣誓的场面:“十八个人举行信誓:/如同在心上开了窗,/淋漓的言语,/携着兴奋的面庞。//九十只粗大的手指/纹成高热的小丘。/血液如电流般的/相互交流。/山环抱着河。/河低吮着山角。/天风在四周舞着,/丛林热烈的欢呼。”这些抗联勇士又要出击了,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继续战斗。
金剑啸也在战斗,在特殊的战场上,以诗歌为武器,呼应着东北抗日联军的顽强奋战。《兴安岭的风雪》不仅是赞美东北抗日联军的英雄之歌, 还是怒向日伪黑暗统治的锐利刀剑,激励人民奋起抗争的战斗号角。
当年,萧红听说金剑啸牺牲的消息后,深情地写了一首悼诗,其中写道:“将来全世界的土地开满了花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全要记起,/亡友剑啸,/就是这开花的一粒土泥。”金剑啸把生命融入了他热爱和守护的土地,他的革命精神和战斗诗作也生根开花,放射出永恒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