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邓恩铭以诗言志

(2024-05-31 08:58:38)

邓恩铭以诗言志

/杨志和

 

 邓恩铭以诗言志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邓恩铭

 

这是一个先驱者的故事。当年,16岁的邓恩铭走出大山求学时立下救国救民的宏大志向;20岁的邓恩铭参加党的一大时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还是一位在校的中学生;30岁的邓恩铭英勇就义时留下近10首诗词,它们都是言志之作,豪情万丈,壮怀激烈。

邓恩铭,水族,19011月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浦村一个农民家庭6岁入私塾,10岁到荔波县立初等小学读书。19178月,他在叔父的资助下离别家乡,奔赴千里之外的济南,进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邓恩铭虽然年少,但已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和社会的不公,同情贫苦的百姓。他这次远行不仅是求学,还立下了要拯救苍生的志向,并作诗三首,抒发自己高远的情怀。

一是《述志》:“南雁北飞,去不思归?志在苍生,不顾安危。生不足惜,死不足悲。头颅热血,不朽永垂。”在这首诗中,邓恩铭把自己比喻为高飞的大雁,虽留恋故乡,但却要振奋远行,为了拯救天下劳苦大众,决心舍生忘死,在所不惜。二是《前途》:“赤日炎炎辞荔城,前途茫茫事无分。男儿立下钢铁志,国计民生焕然新。”邓恩铭在这首诗中直抒胸臆,不管前边的道路如何千山万重,热血男儿已立下钢铁志向,要勇敢担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三是《答友》:“君问归期未有期,乡关回首甚依依。春雷一声震天地,捷报频传不我期。”这是邓恩铭赠给好友的一首离别诗,既深切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又郑重作出了天地换新颜即是自己还乡之日的约定。这三首诗都激荡着一个主旋律:救国救民。李贺有诗云,“少年心事当拏云”。奋笔写这些诗的邓恩铭,正是一名胸怀天下、志存高远的热血少年。

昏睡百年的中国,开启了觉醒年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的邓恩铭投身其中,当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兼出版部部长,主编校报,组织学生罢课、抵制日货,积极声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1920夏秋之际,邓恩铭和王尽美等人在济南成立了康米尼斯特学会(康米尼斯特为英语“共产主义”音译),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随后,他们又成立了励新学会,出版《励新》杂志,介绍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这期间,邓恩铭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根本改变中国,因此由一个爱国青年成为一名共产主义信仰者。

思想的飞跃带来行动的跨越。1921年春,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人发起建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邓恩铭与王尽美共同出席党的一大,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从此,邓恩铭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了为人民谋解放、为民族谋复兴的决心。他还以决心》为题赋诗一首:“读书济世闻鸡舞,革命决心放胆尝。为国牺牲殇是福,在山樗栎寿嫌长。”

邓恩铭决心中连用了四个典故——东晋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屈原所作的《国殇》和郭庆藩所著《庄子集释》中的樗树与栎树,以诗言志,表明自己为革命奋发工作的坚强意志,抒发为国为民不惜献身的坚定决心。他形象地诠释了共产党人的生死观,即为国家为人民牺牲,哪怕年纪轻轻,也是死得其所;而才能低下、碌碌无为,即使活得再长久,也是徒耗生命,毫无价值为国牺牲殇是福邓恩铭把为国家为人民牺牲当作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境界!

党的一大后,邓恩铭回到济南,参与组建中共山东区支部,并任支部委员。19221月,他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从苏联归国后,他相继在济南、青岛、淄博、寿光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建立和发展党组织,深入工厂发动群众,领导了胶济铁路、青岛四方机车厂、青岛日商纱厂等工人罢工运动。这期间,邓恩铭先后担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中共青岛市委书记中共山东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邓恩铭1917年离开故乡后就没有回过贵州荔波,先是求学,后是忙于革命事业。为此,他填写了一首《江城子》词:“长期浪迹在他方,决心肠,不还乡。为国为民,永朝永夕忙。要把时潮流好转,大改造,指新航。 年来偏易把情伤,披棘荆,犯星霜。履险如夷,不畏难经常。天地有时留我在,宣祖国,勃兴强。”邓恩铭在这首词中生动记述了自己多年来为国家为人民东奔西走、“永朝永夕忙”的革命经历,明确宣示了“要把时潮流好转,大改造,指新航” 的奋斗目标,真情抒发了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不畏艰难险阻,乃至献出自己生命的崇高精神。

白色恐怖笼罩神州,邓恩铭仍然“履险如夷,不畏难经常”。1929年初,由于叛徒出卖,邓恩铭在济南被捕入狱。四年前,他曾两次被捕(一次在青岛,一次在济南),在组织营救下很快出狱。这次,邓恩铭遭到敌人百般折磨刑讯逼供,他坚贞不屈,毫不动摇。邓恩铭领导狱中的同志同敌人进行斗争,先后组织了两次越狱行动,有多名同志成功逃出魔窟,可由于受刑过重、行动困难,被敌人抓回打入死牢。

预感到敌人将要举起屠刀,邓恩铭给母亲写了最后一封信,并附上一首《诀别》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邓恩铭遗憾的不是自己生命短暂,而是无法实现救国救民的壮志。他甘愿为理想英勇献身,坚信同志们必将前仆后继,革命事业必将取得胜利。

他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走进带血的黎明。193145日凌晨6,邓恩铭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就义年仅30岁。他用青春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钢铁誓言。

“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90多年过去了,中国已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我们始终记得邓恩铭的英雄故事,记得邓恩铭的铮铮誓言。革命先烈永生!

        (发表于《共产党员?2024年第6期下半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