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钢铁产业去产能 |
分类: 国企改革 |
截至7月末,钢铁去产能仅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7%。9月关停高潮将至,否则今年任务完不成了。各地要倒排任务量、倒排时间表,确保11月底基本完成任务, 中央企业和地方大型国有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
估计,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制定的处置僵尸企业的实施方案有望在近日出台,国资委也制定了僵尸企业处置方案,并在央企进行了全面部署。最近也会抓紧。
毫无疑问,行业整体扭亏为盈影响了钢铁行业去产能。钢价上涨,行业整体扭亏为盈;7月份钢铁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2%,较上月大幅回升5.1个百分点,重新回到50%的荣枯线上方,显示钢铁行业整体经营活动趋于扩张。从分项指数来看,多个关键数据大幅回暖,表明随着钢价上涨,产能释放加快,钢铁企业盈利进一步提升。
去产能是因为整体供大于求,而最近钢铁价格上涨,市场的需求量增加,令人难以理解。我们不能被假象所迷惑,动摇去产能决心。从上半年整个世界和中国的钢铁市场消费和产量来看,比如今年上半年全球产量下降1.9%,中国产量下降1.1%,但是要注意到今年的国民消费下降3%左右,因此,上半年高达5712万吨,同比增长9%的钢铁出口,是维持中间平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钢铁主要消费在投资领域,投资与什么相关呢?与资金相关,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基础设施投资还保持较高增长,尽管整体投资增速不大,但基础设施投资大,这就对钢铁产业有一定拉动了。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由于去年钢铁价格过低,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去年年底关停,实际上也造成供给减少。
显然,不能因为钢铁企业盈利进一步提升而影响去产能。根据国务院发布的煤炭钢铁化解过剩产能指导意见,从2016年开始,用三至五年的时间,粗钢五年压减1亿至1.5亿吨。其中,今年要去掉的钢铁产能4500万吨。现在,已8月中旬了,时间很急。
宝钢和武钢作为央企,政策的选择往往会体现出某种国家战略,央企也是最听话的。地方国资委主管的钢企则会选择在中央和地方利益间找寻平衡。而对于大量民营钢企来说,整个国家层面的产能过剩压力对于它们来说则是间接的,因为它们首要关心的是如何活下去。
钢铁去产能情形,浙江等四个省份率先完成全年任务,河北等八省份完成进度在10%至35%之间,重庆完成2.3%,内蒙古等十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区尚未实质性启动有关工作。
对此,刚刚召开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产能和部级联席会议。预计9月开始将进入关停高潮。。继8月3日、4日接连召开会议加码煤炭、钢铁去产能后,8月10日,山西印发了《关于做好煤炭钢铁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实施意见》,提出未来将通过企业内部分流、转移就业安置、鼓励自主创业等多个渠道安置职工。
钢铁产业要想减员最重要的是“三个长”,第一厂长第二市长第三是行长,每一关都很难过。 就业的数据和员工内心的稳定状态,都是非常考验市场的,在这个过程中银行的行长压力是最大的。钢铁行业的负债率是高达70%,银行要考虑企业的人员、资产等问题。
破产机制的适时引入将是破解钢铁行业去产能“拉锯战”的关键一环。很多地方政府认为破产不光彩,有损地方的面子并影响政绩的提升,尤其在当前钢铁行业出现困境的特殊时期,地方政府承载着就业压力和保GDP压力,因此有时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拯救奄奄一息的钢企,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已经是僵尸企业的破产。
不管有多大压力,钢铁产业去产能9月关停高潮将至,否则今年任务完不成了。中国近10年来规模最大,最严厉、最具系统性的一次钢铁去产能战役正在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