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 “活的理论”(8)
(2010-08-30 11:29:33)
标签:
财经 |
分类: 财经视角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 “活的理论”(8)
讨论《理论网》访谈情况的作答
李
发:82
除了自主创新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前 言 2010年富士康事件,引发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讨论。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要转变“代工企业”的生产方式;转变“代工企业”的生产方式,关键在科技自主创新、自创品牌。归根是要舍得在科学研究上投入,舍弃一些眼前的企业利益,才得以在科技自主创新与自创品牌上有所成就。用商业方法买人家的科技,那是人家将要淘汰的二流货色。在这个问题上,除了自主创新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我重读了五年前写的这篇《除了自主创新我们没有其他选择》,颇有所感,故在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际,拿出来发帖,以期与网友们讨论,给在企业工作的网友看看。
2005年3月26日《经济日报》刊登了倪光南的文章,说“无论基础软件还是核心技术,除了自主创新,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这位用科技自主创新,为“联想”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中科院院士,多少年来他始终不渝一直坚持着科技自主创新的观点不变。
大家知道,投资科研项目风险是很大的,成功则一本万利世代受益,失败则血本输光难以为继。五年前,倪光南自主创新研制成功了联想汉字技术荣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联想微型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创了“联想”自主创新之路,也使“联想”走上了发展IT业之路。但随后他的科研项目竟连连受挫,给初步繁荣起来的“联想”集团带来了一些经济损失,也导致他自己被“联想”解聘了总工程师职务。
这种经济“损失”,用科学家的价值观来看,在科研上探索创新,无论成功与否都要付出代价,是很自然的,值得的。但对于渴望赚钱而投入资金的股东们来说,确实是切肤之痛。保股值还是留人才,作为持股者当然更看重股值,结果股东会作出了解聘有院士称号的总工程师的决定。
科学家企业家合作当初,言听计从肯定“倪总都是对的”(当初联想总裁下过这样的命令),到后来科技自主创新受挫,于是换成倪总“过大于功”不能相容的相反态度了。这是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云雀寻求的是眼前商业市场实际效益,大鹏则寻求的是玄远宏大的目标。
倪光南院士被解聘后沉寂了5年,大概是为了排除干扰,好专心一意地投身于他科技自主创新项目以实现他的价值吧。当时小报也曾报道说,联想总裁答应拨一笔款给他单另搞科研项目,作为当初合作创建联想的回报。果是这样的话就好了。这也引发我想到了,科研与经营各自独立分开核算,以回避矛盾促进长期合作岂不更好。
科学家与企业家不但价值取向不同,他们在作业时所处的环境也迥然不同。科学家需要的不是整天与钱打交道、走门路、上下应酬的喧嚣场面;而是须要清心寡欲,专心一意搞科研的安静环境。尤其是基础研究项目还要耐得寂寞,不求名利不计时日长期不懈地研究,甚至须几代人的辛勤,才能有所发现,发现后也不可能马上就能卖多少钱。这与艺术家作画是一个道理,手握画笔就想着这幅画能卖什么价钱,那是画不好画的,至于“蒙娜尼莎”这画能价值连城,那是多少年后的事,连作者达芬奇自己也不曾想到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几年前科教兴国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时,丁肇中教授在会上着重作了“基础研究”的报告,指出:“基础研究不可忽略”,要不,你就没有自己的科技。但是基础研究成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人们认识和应用,他说X光是19世纪科学家发现的,起先人们只是对它能透视物体感兴趣,当魔术玩。到了20世纪才逐渐被认识和广泛应用,一旦得到应用,人类社会的整个生活都起了变化。就像当前IT业的创立就使工业社会推进到了信息社会,许多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影响之大是不可估量的。
再说,许多科学发现是很偶然的,根本谈不到企业家为追逐利润的“有的放矢”(联想总裁语),资金投入时就要预计在一定时限内能收回多少本利。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也是有市场价值的,但现今国际市场上能买到的科技,往往不是最新的和最尖端的。只有待人家创新出了第一流技术后,才把这淘汰下来的二流科技处理给你,尖端科技是无价的,人家是不会出让的。
这又使我想起了改革初期,我院有位老科学家听说科技也要上市场,就说道:科研成果是无价之宝,怎可用金钱来标价呢?对他的说法,我们当时不以为然。其实他的话是很深远的,由于我们正热衷搞经济管理改革,对此没有更多的思考。改革到了今天,才领悟到在科技上,钱不都是万能的,真正的高新技术,是用钱买不来的。
“联想”集团用17。5亿美元的高昂代价买了美国的IBM,但据说卖方已将它在深圳的合资工厂中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器部分剥离,另与长城成立由它控股80 %的服务公司。这样,卖给“联想”的工厂只剩下PC制造部分的一般技术了。这么说,绕了个大弯还是跳不出“代工”方式。
如何科技自主创新这个问题,是给我们的经济改革埋下一个伏笔,改革深入后,这问题就会逐渐显现出来,摆在我们面前了。
(果然,五年后出现了富士康事件,引发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讨论,如何自主创新、创品牌问题就显现出来摆在我们面前了——2010年7月27日补充)。
笔者只是从报纸上、书本上、电视与网络上,得到些消息,姑且借“大家”们的观点和言词发些议论罢了,不知说到点子上了没有。不必太认真了,只当我这帮衬者无知嘛。
网友回复:
阐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科技创新的问题.这是一个既有方向性,又是带有很广泛的实践问题.它既涉及国家的经济建设的方展问题,也涉及到一个企业的细小的技术问题;它既包含了科技创新的制度建设问题,也包含了科技成果的评价的计算问题.似再细化的系统的探讨.
我只举一个例子,我国的机械工业的生产能力在世界名列前茅,但在一些基础的工艺上差距很大.我们的热处理技术,就一直在扯我们机械工业发展的后腿.而这个热处理问题,解决需要科学基础理论,解热处理的介质,热处理的方式,工艺技术多科学的问题,还有企业工艺执行的问题.有了成熟的科学的技术,工人在日常的生产中不认真执行.也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从而影响整个产品的寿命.
所以,这是一个系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