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存葆的昨天、今天与明天(7)

(2009-05-24 12:30:15)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评论

标签:李存葆、王光明     《高山下的花环》             分类: 书                      

                

           李存葆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 从“社会突破” 回归“自然遗梦”(7  

  李存葆的昨天、今天与明天(7)

穴居山洞的九间棚人改变生存命运的事迹,成为李存葆、王光明《沂蒙九章》的重要题材。

 

你看,“哦,太阳老了。月亮老了。历史老了。黄河,你也老了。连语言也则有着楚辞风格。有评论家认为:李存葆的散文创作可以说是在写什么怎么写这两个维度上均实现了重要突破。”“李存葆对汉语散文的贡献在于追求话语的陌生感,他力求回避被日常生活消蚀了审美效应的词语,自炼丹炉,让无知觉的汉字脆响出铁马冰河。当然,我有时也觉得, 散文的种知识化倾向,有与与生活的关系疏隔的可能性,不无担心。

.李存葆的文学精神里有齐鲁文化的遗风,一种齐骨鲁风,从本质上更为接近沂蒙山一带文化,看出儒风中人文主义精神。同是沂蒙山的两件作品,能显示出前后不同。《沂蒙九章》是歌颂人民,也包括歌颂像诸葛亮、刘勰等出自沂蒙地区的名人,然后过了一些年,他发现。这里也有过生活贫穷,贪官污吏耀武扬威,苛捐杂税太多,常发生暴乱,而沂蒙百姓很善良。他在《沂蒙匪事》里挖掘出人性的另一面。《沂蒙匪事》是把民间流传的故事加以了整合并文学化了。 他写沂蒙匪事时,有一种批判式的人文精神。,《沂蒙匪事》对人类毒瘤——匪患的记述触目惊心,令人悲愤难平。我找出“沂蒙匪事”一文反复地看,从内心深为佩服李存葆的眼光与思路,觉出 “沂蒙匪事”比“高山花环“又进了一步,一凸一凹, 显出文化深度。他写的散文不像孔子那么平易,却像孟子那么雄健,有强烈的批判意识与创新光芒,而他认识问题的眼光则有齐国旧地风骨,而齐风本身就有道家之骨,姜子牙、管仲都有道家风骨. 李存葆能脱出儒家的腐迂与媚上惑众之气.。前数日,,我正研究齐鲁文化,,有所顿悟。春秋战国时,齐国与魯国民风差异很大。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描述的: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战国时的著名纵横家苏秦也曾以齐都临淄为例描述过齐人的豁达与富足,似乎与拘泥和执着于周礼,讲究揖让进退的鲁国民风形成明显区别。李存葆是旧时齐鲁之间的人,使我想起这个意思。.汉朝以后的鲁文化中腐迂与媚上之风,在他文章里看不出来。山东有些作家写东西不够大气,当从存葆兄的成功里寻取奥秘。

 

                                                (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