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形式婚姻”行不行?

(2011-10-14 13:50:53)
标签:

同志运动

同性恋

心理学

形式婚姻

杂谈

分类: 感悟

    昨晚作为嘉宾,应邀参加一个同志群体的沙龙活动,讨论的主题是《“形式婚姻”,行不行?》。路上,脑子里不停盘问的自己:难道这样的婚姻仅限于同志群体吗?有多少异性恋的婚姻不是形式上的?有多少异性恋的婚姻都是在无性的状态下进行的?有多少异性恋没有在婚姻之外寻找自己的真爱?有多少异性恋婚姻不是趋于社会压力、自己的社会地位等,而不得不维持下去的?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在关注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个话题一旦扣在同志群体身上,就成了一个不得不讨论的话题?……

 

    走进那家由“彩虹”霓虹灯装扮的咖啡馆,看见那道‘彩虹’,心中感到一阵温暖。一直以来,似乎彩虹都是我们连接梦想与现实的桥梁。因此,往往看到彩虹时,都不免会让我激动,仿佛不远处就是我们的梦想……

    梦想,在我进入这个咖啡馆之后,真的就实现了!(此刻,一定会有人好奇,阿诺的什么梦想一进门就实现了?阿诺的梦想就是被一群帅哥包围~~~~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这次的沙龙一共来了70多人,楼上楼下坐的大部分都是帅哥,我是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估计也是为数不多的异性恋之一。在我享受被帅哥环绕的同时,也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似乎在这里,呈现出来的是与社会状况截然相反的样子。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做在那里脑中产生了很多自由联想,我在想如果这些人此刻都指责我为什么是异性恋?或者对我因为异性恋身份而嘲笑我,讽刺我,排挤我,那么,我该如何是好? 我想我会落荒而逃的~ 不过,这些仅仅是我的联想。帅哥们友善极了,他们相貌的精致平和,待人亲切。在这里,在他们的眼睛里,在他们平和淡然的微笑里,我能够感受到被接纳。

 

    那么,何为‘形式婚姻’?也许是该最先搞清楚的事情。针对同志群体而言,指的就是GAY与拉拉之间组成的一个貌似正常的婚姻,看似完整的家庭。

    嘉宾中有位年长的阿姨,她经过多年与同志群体的接触以及在与很多选择了形式婚姻的同志朋友的沟通中,获得了一些经验,这些经验几乎都在说明:同志群体选择形式婚姻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由此,也列举了很多佐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不能否认,阿姨的分享来自于她多年与同志群体一起相处,工作的经验总结。我相信会对很多同志有所帮助。然而,听她讲述这些,我总能感受到自己内心似乎堵着一个大石头,而且越来越沉重。毕竟,在之前询问那些朋友是否考虑形式婚姻时,近2/3的人表示考虑选择形式婚姻。理由集中在两点:1、安慰父母 2、工作需要(有些工作如果想升职,没有婚姻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坚持选择不走近‘婚姻’,现实中的困境就会成为一个无解的问题永远存在。这会让人深陷焦虑之中。我内心的沉重也许正是来自于此。“同志的‘形式婚姻’真的就这么可怕吗?”这是那一刻的我脑海中最高频率出现的问题。

    听了另一位嘉宾(成功的走入形式婚姻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经验,印象深刻的是他提到寻找拉拉的几个条件:1、找个性格好的 2、教育背景差不多的 3、有责任感的 4、结婚前要有足够的沟通和相互的了解……我想,如果此刻去掉“同志”的头衔,估计很多人都会将其看作是我们择偶都应注意的问题,对吗?

    所以,我在想,也许这个讨论“形婚,行不行?”的话题,应该变成“我们该如何形婚”。其实上面说的那些经验分享,总结下来,我认为是需要所有的群体都认真学习的。性格好,有责任感,这些都应是建立在人格完善的基础上。确实,有一些例子正如那位阿姨说的,盲目的选择对象,女方可以不顾及男方的感受,在对方生病或家人聚会时不出现,不出席,导致两个人的矛盾激化,或者家长的过度介入等,造成形婚的失败。这是对整个事件的描述,其中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发现,这里面的人物之间,存在着一些人格方面的问题以及家庭结构过于缠结,父母系统与子女系统的界限不清等问题。然而,这些其实在一般的婚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在我们临床的个案中,那些来自于异性恋婚姻的冲突和矛盾,不会比同志的形式婚姻少。因此,看来,不是同志能否选择‘形婚’,而是,所有即将面对婚姻的人,都该该学习如何寻找合适对象,提高我们与他人相处的人际能力,以及完善我们每个人的自我功能。

    我仍旧认为,在这个问题上要淡化同志群体的特异性,毕竟希望可以对父母尽孝,是每个良善的子女都希望做到的,渴望自己可以过上儿女绕膝的生活,也是绝大部分人都憧憬的天伦之乐。能够在年老以后,与深爱的人厮守终生,是所有人的梦想,然而我想不仅仅是同志群体不敢奢望,这也是很多人都敢奢望的梦想。更多的时候,最终陪在我们身边的是我们的“亲人”,而我们深爱的那个人也许会永远在我们的心里。因此,同志群体选择进入“形式婚姻” 我想这里确实还需要加进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为了自己!如果可以明确自己最渴望得到的幸福是什么样子的,那么无论是否选择进入‘形婚’都会让我们变得洒脱。从心理学的角度上,也支持这样的想法,当我们想对别人好,对别人尽职时,首先的前提是要对懂得如何对自己好,对自己真正的负责。 

    记得昨晚一位同志朋友说:“老天让我们失去一些,但一定会在其他地方给我们以补偿。”这是一句多美的语言呀!在我看来,我所接触到的这些同志朋友,都好像是天使,但他们是被上帝贴上标签的天使。他们的善良有时会将自己淹没,也许是天生的选择,让他们成为一个需要更多的替别人着想的群体;也许是因为后天的成长经历塑造出一个处处以满足别人愿望为己任的模样,在这些善良的背后,是那个被淹没的,自己本真的愿望轻轻哭泣……

    说到此处,我想无论我们是否在性取向上有所区别,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不能被忽视的是,我们拥有共同的“属人”的特质!作为人,我们从根本上是一样的,我都渴望爱与被爱,渴望被关注,被接纳,渴望过上平静祥和的幸福生活。我想,也许正是因此,才是飞赞和淡蓝的那些人,一直努力不懈的推广“同志运动”的原动力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