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术思维及认识
(2024-08-01 11:46:51)
标签:
教育文化历史情感收藏 |
谈艺术思维及认识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艺术思维,又称“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并对生活素材加以选择、加工、提炼,塑造出艺术形象的创造性的思维。它从生活中吸取创作材料到塑造艺术形象,这整个创作过程中所进行的主要的思维活动和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即通过实践由感性阶段发展到理性阶段,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但形象思维又有其特殊规律;它一般不脱离具体的形象,而只是舍弃那些纯粹偶然的、次要的、表面的东西。它与逻辑思维相辅相成的,并不是互相排斥的。
文学艺术家的思维是在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分析、研究、综合的基础上,选取各种各样具体的感性材料,通过想象、联想和幻想,并伴随着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态度,运用集中概括的方法,塑造出完整而富有意义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文学艺术思维创作者的世界观,也是受其对社会生活的熟悉、理解程度的指导和支配而制约。当然,有丰富的艺术修养与创作经验的人,对正确运用形象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而认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研究,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能力,也就是一种思维能力。当然,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一种对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考,也是一种艺术思维;想象也可以说是一种大自然的自发现象,人类从事物中自然而然地以人的性质、感觉、甚至是意图的能力。
思维和认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对生活的“体验”,我们从客观事物中观察、对比、分析、研究,从中提炼出认识思维,然而经过想象、加工,创造出典型的文学艺术作品。比如,郑板桥画“竹”,他首先要对“竹”客观的、不同角度层面的观察,在风雨中的不同形态,并了解“竹”一年四季的生长习性及特征,经过艺术的创造性思维的提炼加工,成竹在胸,因此,郑板桥画的“竹”栩栩如生,不仅有竹的特征和特性,而且还有人赋予的精神。再比如那些文学名著,西游记、红楼梦等等,也是作者从生活中提炼加工,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在从认识中提炼出社会生活的共性,经过文学艺术的思维,创造出典型的文艺作品。
事实上,文学艺术家创造出来的作品就是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的反映。一个作家、艺术家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和远见卓识,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艺术思维、创作出什么样的文艺作品。当然,这里也包括文学艺术家的思想和立场。
奇峰
2024.7.2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