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艺的社会本质及属性
(2024-07-08 12:15:36)
标签:
教育文化历史财经时评 |
谈文艺的社会本质及属性
文艺与政治、法律、哲学、道德、宗教等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都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的性质和内容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而且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由于经济基础的复杂性和不同,形成的文艺也是复杂而不同的。在阶级社会中,因经济基础内部生产关系的不同,制度的不同,因此会产生鲜明的阶级对立,从而形成各阶级社会之间互相对立的文学艺术,因为它也受经济基础所制约,但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因而,文艺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在任何阶级社会中,反映新的生产关系的文艺起着维护新的经济基础、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作用;反之,反映没落生产关系的文艺,则会维护旧的经济基础,动摇和破坏新的经济基础。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它不象政治、法律那样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立即变化。而是有一定的前瞻性或滞后性。因为文艺在继承前人留下的进步遗产的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创新发展。但它归根结底仍然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制约。
文艺在不同的阶级、阶层或集团、宗教、社会制度等,它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社会理想等社会意识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都是不同的。文艺的阶级性和社会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作家艺术家又置身于一定的阶级地位之中,必然会用一定的阶级立场去认知反映生活。因此,文艺阶级性的表现是很复杂的,有的直接鲜明,有的曲折隐晦;有的与文学艺术家所属阶级的阶级性相一致,有的却不完全一致,甚至完全相反。当然属于同一阶级的作家有时会表现出互相对立的阶级倾向,相反属于不同阶级的作家也会表现出某种相同的阶级倾向;即使同一文学艺术家的不同作品,也会出现某些思想感情上的复杂矛盾。这种现象的形成,固然有文学本身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在于社会矛盾的复杂性对作家艺术家所造成的影响。
事实上,各阶级思想意识是在相互渗透的,社会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特别是作家本人所参加的不同社会实践活动,都可能引起作家思想情感上的变化。因此,对于文艺的属性,要针对具体时代、具体作家艺术家的具体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用简单的形而上学的理解。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文学艺术家淡化了文艺的属性,认为艺术除了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宣扬艺术与政治、道德无关,否认艺术的社会作用,主张艺术至上,也就是纯艺术。这种纯艺术思想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在欧洲就流行了,成为了当时的文艺思潮,那就是“为艺术而艺术”,尤其对绘画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力。
但这种纯艺术主义往往脱离了社会生活,无法表达人民的需求,也反映不出社会的需要,反而成了功利主义、唯心主义用来掩盖文艺作用的口号。文艺的本质与属性应该是服务于社会发展和劳动人民的,它是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
奇峰
2024.7.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