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价、身价、猪肉价
(2011-07-18 13:10:44)
标签:
杂谈 |
刚参加工作那阵,月工资30元左右。那时每斤猪肉大约3毛钱,30几块钱的月工资能买上100斤猪肉。我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中午经常不能回家。厂里有职工食堂,但那点工资,老吃食堂也是不够的。为了方便职工,每个车间都有一个自制的蒸汽柜,厂里会定时输送蒸气。那时我们上班都带上一个长方形的铝饭盒,只需把自带大米添好水放进蒸汽柜的中,中午下班取出饭盒就能吃上热腾腾的米饭。
我那时是值班电工,配电房里配有电炉子,尽管厂里三里五申不准使用电炉,但是,挡不住近水楼台有偷偷使用的便利。如果再花上几毛钱,到厂对面的小店里买上半斤熟肉、一根葱,用自制的铁皮炒锅在电路上回一下锅,就是一顿美餐。
十几年后,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我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每月的工资一下子升到了54块多钱。可那时的猪肉价格已经是每斤5到6毛钱,50多块钱,还是100多斤猪肉的价钱。但毕竟是从工人变成了干部,由车间走进了机关。100斤猪肉的工价没变,身份已是今非昔比。
又是几十年过去,儿子大学毕业,没有了当年我们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就业便利。好不容易找上一份工作,工资也拿到一千四五百块,加上公司代缴的“三金”,总数已是我们当年大学毕业时工作的30多倍。然而,猪肉价格也涨了30多倍,普通猪肉每斤已到了15-16元,排骨还要20几元一斤。掰指头算算,折腾了几十年,熬过了两代人,到头来还是没有超出100斤猪肉的工价。如果再加上飞涨的房价、油价、气价、电价……每月1000多的工资,不仅没让人感受到轻松,反而越过越紧巴。
于是乎我想起了四十年前的一段往事,那时我曾在陕西某地实习一年。黄土高坡上土地贫瘠,农户生活艰难。嫁闺女自然少不了要彩礼。三大件是要放在婆家用的,娘家不要别的,就要猪肉。而且是按闺女的体重论“嫁”。每一斤体重要一斤猪肉做彩礼。当时感到不可思议,猪肉怎能等同于身价?!现在想想,还真为当年陕西农民的精明而产生出一份感慨。就保值而言,猪肉不逊于黄金。虽不好说猪价等同身价,但始终等同于工价,且几十年都是如此,只不过人家早明白了几十年。
现今,猪肉价格一路飙升,可工资不见增长。维持了几十年的猪价=工价的定式,恐怕也会改变。用不了多久,有多少人的收入还能买得起100斤猪肉,确实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