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
(2010-02-13 19:30:16)
标签:
杂谈 |
伴随着街上阵阵鞭炮声,手机也不断响起,一封又一封的短信,都是拜年的贺语。出于礼节,出于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图个过年的吉利,只要接到短信,我都会立即回复,表示感谢并顺致祝福。也会主动发出一些,但是只限在几个熟识的老朋友之中。工作多年,熟人不少,电话号码多得都储存不下,但真正能够无所不谈的朋友就是有限几个。
每逢节日,能收到几十封祝贺类短信。虽都是吉言,但各不相同。
有的是专门为你发的,用词用语没有过于修饰,简单、直白倒也不失纯朴;有的一看便知是从别处下载的现成套话,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也格外舒心,偶尔收到一封尚且感觉良好,但是如若一晚上收到几封同一内容的拜年短信,也就没有了一点兴趣;更可笑的是把别人发给他的贺信连落款都一字不改的转发过来,让你看后实在难以回复。还有的是没有落款,也许平时来往不多,属于手机中没有存入的电话号码,收到短信,让你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猜不出是何方神圣,又不好置之不理,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都是回复谢谢两个字,既无抬头也无落款,算是有个交代,怕万一是个老熟人,来而不往又会说你架子大,无礼节。
也有根本就是发错的,从短信内容就可以看出不是发给你的,多数情况下,我就不予理会,也有个别短信看内容好像另有隐情,就回一句“你发错了”,不想误了别人的好事。更可气的是收到一堆乱码,猜不出是何内容,碰上熟悉的电话号码,我会幽默一下写上一段开开玩笑,例如:“收到一堆乱码,不知你想是说啥,恰逢佳节良辰,相必都是好话,若有重要事项,麻烦你再重发。”熟人收到后或是重发短信,或是干脆来个电话,一切也就都说清楚了。
自从有了手机这种先进的无线通讯设备,人们看似拉近了距离,随时随地都能问候,都能联络。但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拉大。
当下无论上谁家都不好空手,即便是拜年也是如此,买东西就要破费,不买东西又显小气。现在好了,有了短信拜年,减少了一些登门拜访时的尴尬。再加上有群发功能,还有专门编制短信的枪手,只需拇指一按,不要一分钟,各位就都拜到了,还真是省事。
但是,我总觉得事儿是省了,情却淡了。如今常常是在一个单元楼同一门洞,就是住对门,一年也没有几个照面。院里碰上也是点头而过形同路人,真成了无事不登门,登门必有事,偶尔有人敲门,还真怕又有什么麻烦。全不像过去住在大杂院的情形,小小院子住上十几家,处得久了,不是一家胜似一家,有事出门不用上锁,打个招呼,就会有人帮你看门守户。逢年过节,听也能听到谁家来了什么客,闻也能闻出谁家做了什么菜。有谁家来了客,不用别人上门说,就会把座椅板凳、碗碟茶杯送过去。初一早上,各家端上自家的饺子、菜肴、油炸果子,相互串门拜年,东西不多也谈不上佳肴,但是绝对实诚。谁都会毫不客气的收下,道声谢啦,再顺手给你回上一碗自家的土产。
那年月没有手机短信,人与人之间却不乏实意真情,那是拷贝来的语句所无法替代,也无法表达的。如今早已是景过时迁,时光也不会倒流,但我仍期盼朋友邻里间的真情,如是真想短信拜年,拜托写上几句实实在在的出自内心的真话,别尽是些拷贝枪手们笔下的华丽辞藻,也别搞那些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