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年夜
(2010-02-15 19:21:57)
标签:
杂谈 |
除夕的钟声一响,牛去虎来又是一年。 “过年”的“过”字在这里似乎只表示了一个纳米级的短暂过程,随着春晚主持人倒计时开始,就在最后一个数字蹦出来的那一刻,丑牛转身离去,寅虎匆匆登台,犹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
熬年夜是中国人祖辈相传的习俗,除了不懂事的孩子,没有人会在除夕夜早早睡去。过去是一家人围着火炉,现在是全家人守着电视,或是到饭店里包上一桌年夜饭,边吃边聊,大人小孩约定俗成,无论干点儿什么,都要一起熬年夜等着那交子时刻的到来。熬年夜究竟为的什么,会有各种版本的说法,我猜想还是和“年”这个怪物有关。传说中每到除夕“年”兽就会来到人间骚扰,人们想尽办法回避它,驱赶它。或是挂上桃符、门神,将之拒之门外,或是点燃爆竹把它驱至远方。即便如此,人们还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就此放心休息,只要不见太阳,“年”还会卷土重来。过去,人们没有别的办法,就只能苦苦地守着,眼睁睁地看着,警惕着“年”的突然袭击。还要不时燃起明火,点响爆竹,使得除夕夜整夜都声光不断,到了子时更要四处大喊:过“年”啦,过“年”啦,就这样一直闹腾到东方发白,“年”自然就难以靠近,更不会在此停留,只得匆匆地从这里过去,趁着夜色转到别处去骚扰。于是,这一“年”就算是平安过去了 。
其实,我不大相信关于“年”的这种传说,不相信一个传承几千年的美好习俗,一个无论大人或是孩子都苦苦等候了365天的时刻背后竟然会是一个如此的近乎恐怖的故事。
现在人们熬年夜已经不再寂寞,每年都有一台精心排练的春晚伺候着,一边看着,一边等着,笑语连连,充满乐趣,“熬”字在这里已经不再有原来那种艰难的意味。然而晚会再好,也不是年夜的主要目的。
熬年夜的重头戏主要是等待新旧交错的那一时刻,迎新的钟声还未消去,四周的鞭炮声就迫不及待的骤然响起,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年夜里又一次高潮迭起。这时候,即便是再精彩的节目也都难以收住人心,谁被安排在此时登台演出,那就别怪观众对你不起。这其实也不用责怪导演和演员,因为一台晚会,充其量也只是人们借以熬夜的陪衬,熬年夜的主要目的不是看晚会演出,几千年没有这台戏,不照样是要熬年夜嘛。
我倒是觉得熬年夜的原因是人们幸苦了一年,对将要离去的岁月的留恋,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的生活的期盼。就在这一瞬间人们要送走旧岁,送走了有自己参与其中的365个故事;迎来了新春,也迎来了365份希望。于是才有了熬年夜,才有了这祖辈相传的习俗。人人都想争取最早看到东方那第一缕晨曦,谁也不愿睡过,或是因为别的事情错过这一重要时刻,即便是春晚也无法改写熬年夜的原意。不可能取代几千年的传承成为除夕年夜的主题。况且,说实话每年的春节晚会,尽管导演和演员都十分辛苦,但是节目确实是一年不比一年,对这种形式观众也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新鲜感,看完今年的晚会,就没有几个节目能留下很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