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专题系列博文十七
考研,有时是一种无奈
——晓相人声
时间过得真快,新一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即将隆重举行,想想我那届参加考研的同学朋友们,已经是两年之隔了,真快!首先,要祝福今年参加硕考的各位朋友发挥出色,如愿以偿,再者,简单说说考研这个事儿吧(注:不建议即将参加硕考的考研族阅读本博文)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超百万的人群加入到考研的行列中,据说今年又有了新的突破,研究生每年都在扩招,报考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然而,就在研究生的学费不断上涨的今天,硕士毕业生的薪水却在不断地下滑甚至无法维持收支平衡,这个时候,不知道这些视死如归般考研的人们,是否静下心来认真的想过自己的未来,整天把自己埋藏在考研书籍和模拟题海中,对周遭的世界一无所知,难道就不曾考虑过,把如此宝贵的时间、金钱、精力和青春都用在了考研上,到底值不值?
考研有多重要?考研又能证明什么?相信这是很多打算考研的朋友都在一直询问的问题。考研成绩公布后,多数落榜的考生便会及时的制定自己的简历奔走在招聘会上,而个别的落榜生依旧固执的选择卷土重来,对于个别人来说,也许大学四年留下的,除了“考研”二字,便无其他可言了。
单一的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特别是在教育界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同时在暗中却依旧实行应试教育的这个年代,社会上更是一直反对拿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成绩作为入学门槛的唯一标准的这个普遍事实。考试,只是一种纯粹的评价点,它必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那么究竟考研能证明什么?从这个层面来深入分析,也许只能是一个考生的应试能力而已。
直到现在为止,高学历就是找到好工作的硬性条件这个观点一直都是深入人心的,然而有时老百姓的观念追赶不上潮流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入世以来,国内的公司和企业变得越累越现实和理性,面对成本的压力,他们不再疯狂的考虑学历的要求,如今高学历员工的比例一年比一年在下降,这一确凿的现实对于考研族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
其实,很多人考研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毕业等于失业,但又不能家里蹲,心里便想着上了研究生也许会好一点儿,抱着这样的心态加入考研族,那么,是否考上研究生之后情况就会好转了呢?
事实却是,在大中专生和研究生不断增加的今天,就业情况已经变得越加惨淡,就在几年前的时候,大学生是块流油的肥肉,人见人爱,工作好找而且待遇很高,可是今天却不一样,现在行业中普遍流行的一句话是:要高薪,快跳槽。工作的经历和经验成了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可对于那些连公司都没进过的高学历人群来说,还何以谈“跳槽”一事呢?
不可否认,有些人考研是出于真心喜欢,对于这群人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考研自然就有机会留校(但前提是必须博士研究生毕业才行),他们愿意留校,愿意做大学老师,愿意搞科研。实际上,只要确立目标,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在公司的人,对于工作经验和硕士文凭两者的重要性,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慎重决定。
大学生就在“成功=考上研究生=好工作和好前途”的公式影响下,把大学的好时光全部压在了考研上,考研路上不断有人加进来。就因为这样,考研开始失去效用了,由于对其他的能力毫无认识,他们只能年复一年的考研。
随着不断升温的考研热和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研究生也随之出现了就业压力。更多的时候,我们总会听到研究生发出感叹:“三年前,考研时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是如今看来,就业的压力更大了。”如今企业需要的是大中专生,而高校和科研机构要求博士学历,硕士已经不再是社会的宠儿,他们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考研也不是解决就业的途径。
现在硕士生和本科生都在趋向大众化,在这样的情势下,不考没有优势,考了也未见优势,在考与不考之间,许多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文凭不过是教育或培训的凭证而已,如果不能学以致用,那么文凭不过就是一张废纸,虽然文凭可以作为找工作时的敲门砖,但却不可能利用它走向成功,学历并不是看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担忧文凭没有能力,那不是人才。
众多的考生逐渐走进考研的误区,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社会的宣扬、学校的鼓励、媒体的旋床,这些全都在给考研热推波助澜,而这些因素之所以如此给力,就是因为他们在其中有利可图。
首先社会宣扬考研,就是为了要提高国民素质,而商家吹嘘考研的好处,是为了得到丰厚的经济利润,用人单位抬高门槛,是为了更快的发展,媒体的极力宣传,是为了传播信息。以上这些方面姑且不论对错,可是学校却不应该不顾一切的去一味极力学生考研,高校变成了考研的集中营,实在需要深思。
研究生的就业压力,给研究生的教育体制敲响了警钟,要解除研究生的就业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问题,才能科学治疗。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高校的专业设置、学科结构跟社会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使研究生的质量也出现了问题,而研究生的就业心理不健康、期望值太过,则是因为无法正确认识目前的形式和就业市场的状态、这就需要研究生改变择业的观念,客观的评判自身的实力,不要只盯着最好的公司,要明白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另外,那些把考研当做敲门砖的本科生也要注意,要从自身情况和个人爱好点出发,不要盲目考研,以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作为高校,也有着自身的难处,有关部门对高校的就业率要求越来越高,而就业压力的扩招和大学升格的影响下也越来越大。可是,我们不能拿压力作为盲目大肆宣扬考研的借口,虽然考研可以逃避就业的压力,也能够缓解就业压力,还可以给学校带来优秀学校、考研率高的好声誉,可是最后的可怕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坦白来讲,这是有意为“考研基地”的高校在转嫁结业矛盾和风险。而高校培养的人才,只懂得考研,似乎他们生来就是为了考研,就是这样的“人才”怎么能把建设四化的责任交给他们?而且这实在和教育的初衷、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考研的唯一目的就是就业,而对于自己真正需要的,真正适合自己的,却没有人能够说的明白,如今的毕业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再盲目考研,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而有关部门也需要尽快改变办学思想和教育方式,阻止考研热潮的蔓延,把考研掌握在理性的范围内,这样才是最佳的选择。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http://t.sina.com.cn/xg615/
~~~~~~~~~~~~~~~~~~~~~~~~~~~~~~~~~~~~~~~~~~~~~~~~~~~~~~~~~~~~~~~~~~~~~~~~~~~~~~~~~~~~~~~~~~~~~~~~~~
研究生专题系列:
博文一: 研究生都有什么压力
博文二:
解说研究生和导师
博文三:
怎能不会尴尬
博文四:
谁在给在职硕士注水
博文五:
叹息女研究生的惆怅情路
博文六:
写给新一届的外推生
博文七:
也说考研辅导班
博文八:
根归何处
博文九:
假如你想去读博
博文十:
有感于24.48万元的争议
博文十一: 这样选导师
博文十二: 二次考研,你图的嘛
博文十三: 迷失了的名校情结
博文十四: 一个天大的玩笑
博文十五: 被扭曲了的专业硕士
博文十六:
理想境地中的好导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