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书之我见
(2009-05-04 15:50:20)
标签:
文化杂谈有关盗版书 |
分类: 随感杂谈 |
余秋雨散文热时,我去书摊买了本《余秋雨文集》,看封面还算精致,但拿回家读时才发现每页都有很多处错别字、掉字,我一边读一边将这些错别字、掉字改过和添上。
老公出差给我带回来一大摞书来,里面有《三毛经典作品集》,有夏洛蒂.勃郎特的《简.爱》,马格丽特.米歇尔的《飘》。我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了。但翻开来读时,《三毛经典作品集》错别字多;《简爱》错别字虽然少,也有序,但字太小,读起来很费劲;《飘》是整行整段的重印,我一边读一边把这些重印的删去。
一问,这些书也是在书摊买的。
以上这些书就是要打击的盗版书吧?
为什么老去书摊买这种书?便宜呀!
后来,一位书摊老板告诉我,盗版书有好多种,有第一印第二印第三印,第一印的就比较好,越往后就越差。我试着买了第一印的三本书:《天方夜谭》《茶花女》《八十天环游地球》。果然,这三本书的错别字很少,但与新华书店正版的相比差别还是很大。不是纸张太差,发黄得象存放了好多年似的,就是没有前言,没有后序,没有出版说明,没有作者介绍这些应该有的。但它的价格却是比新华书店正版的便宜很多。我在书摊买的《中国通史》全十册才180元,而新华书店的正版《中国通史》全十册是1180元,相差几乎是7倍了。
我经常逛书店,见到看书的多买书的少,时常见有人把书捧在手里忧虑不决。电视剧《水浒》播放期间,我在新华书店见到一对父子:10岁左右的儿子一手拽着手提扁担的父亲一手指着书架上的《水浒》喊道:“我要!”,我对那父亲说:“你有这么爱读书的儿子,是你的福气,你一定要买啊!”。可那父亲在身上掏遍了也没能把钱凑够,望着儿子失望的泪眼,深深地叹了口气拉着儿子出了书店。为了满足儿子的求知欲,也许,他会去个体书摊给儿子买便宜的盗版《水浒》了吧?
我心里在想,但愿那父亲给儿子买的是第一印的,如若买了第二印第三印的,可就害了他儿子了。
回头再想想我自己,一家三口,我与老公的月收入不过三、四千元,首先要给儿子存学费,给老公和儿子补充营养,再是为换大房子作准备,然后是逢年过节给老人表孝心,接着是上班要穿得漂漂亮亮的不给同事及上司丢脸,还有,要在亲朋好友同事的红白喜事上表现得风光一些。这么多项的开支都是必须要有的,一项也不能省。
可以省的就是买书了。怎么省,那就是买便宜的盗版书啊!它又能满足我读书的欲望又能节省银子,何乐而不为?我想,很多与我一样的工薪人都不例外吧?还有和我在新华书店遇到的那对父子同样阶层的人更是如此了。要不,为什么个体书摊总是围着厚厚的一圈人?
这么算来,买盗版书者是一个不小的群体,这个不小的群体才是盗版书盛行的最根本原因。
我以为,要打击盗版行为,就要想法子缩小这个群体,缩小,缩小,再缩小!
单靠法律法规是不够的。